游客
题文

精品赏析。
让我们一起寻找美
回家的路上,一片小树叶正落到我的脸上,我先是有点厌烦,可仔细想想顿时内心明亮起来:黄叶不就是一种朴实的美吗?于是回家写下一首小诗:
悄悄然,片片叶子离开了树,在空中舞动着依恋。
到底是秋风的无情,或是树干的不挽留?
问树:树摇头无言答。
询风:风微笑飘然走。
黄叶无风自在飘零,期盼来年春意盎然。
班队课上,苏老师将小诗抄到黑板上。老师笑着说:“大家用心欣赏士景同学的小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寻找诗中的美。”教室里洋溢着探讨的浓浓氛围。
到了交流的环节,第三小组的富勇比划着手说:“中华文字是美的浓缩,加上老师的楷体书写,让人感受到方块字的美。”
第八小组的世彬说:“黄叶在空中舞动着依恋,黄叶无风自在飘零,这是一种飘动的美!”
我作为第四小组的代表说:“黄叶化腐朽为树输养,它的飘落隐含着一种无私奉献之美。”
第七小组的玉丽争辩着说:“黄叶飘落,弄脏了环境,这怎能说是一种美呢?”第二小组的亮晶解释说:“物无完物,要善于发现它好的一面,别抓住人家的缺点不放。”教室掌声响起。
第五组的良福说:“同学间的互动交流,朋友间的温馨提醒,同学们的满脸笑容,教室里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等等这一切都是美,是一种最真的美!”
老师语重心长地总结道:“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捕捉,就能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美、时时有美。我们也要用手去创造美,让生活时时春意盎然!”
出发吧,让我们一起寻找美!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厌烦——
春意盎然——
(2)同学们在诗中找到了哪些美?
                                                                                   
(3)你觉得短文中哪句话对你深有启发?为什么?
                                                                                   
(4)结合短文,说说你理解的“美”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训练场。
七月的天山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天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但是这里有时也会遇上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饮”是一个多音字,在文中读(),它的另一个读音是(),可以组词为()。
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寂静—— ( )闪耀—— ( )
反义词:俯视—— ()偶然—— ( )
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把文章最后一句话改写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
(1)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穿着______________。
(2)这时,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________是___________,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___________;而_________,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深深谷壑,把它那清洌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凿:撞击。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若:好像;等闲:平常,随便
清白:指高尚节操。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人间:人世间。
写一写,这首诗的前两句的意思。)


说一说,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作者有哪种高尚的品质。

课外阅读。
东坡肉
在不少饭店菜谱上,都有这样一道菜:东坡肉。这道菜向来点食率不低,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从北宋时期流传下来的传统菜,最早出自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之手。
在1000多年以前的一天,苏东坡家里来了客人,他就烹制自己喜欢吃的猪肉待客。猪肉下锅,加入水和调料,以微火慢慢煨着。他便和客人下棋,两人对弈,兴趣甚浓,直至终局,苏东坡才猛然想起锅中之肉。他原以为一锅猪肉定会烧焦,急忙进厨房,却顿觉香气扑鼻。揭锅一看,块块猪肉色泽红润,形整不散,软烂如腐。此菜端上餐桌,客人和他尝罢,都觉得这菜汁浓味醇,肥而不腻,十分可口。苏东坡由此受到启发,便经常烹制这道菜,有客待客,没客自食。
苏东坡喜欢吃猪肉,又善于烹制猪肉菜肴,再加上他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黄州人民十分敬仰他,便以他的名字为他创制的这道菜命名:东坡肉。
后来,有厨师在创新传统菜时,独出心裁——在“东坡肉”里加了两种蔬菜原料:冬笋、菠菜,取“冬”的同音“东”和“菠”的谐音“坡”,命名为“东(冬)坡(菠)菜”。这样的新做法不离传统名菜基础,依旧“以人名菜,以人传菜”。
在括号里填上“的、得、地”。
饭店()的菜谱慢慢()地煨着
传统()的名菜烧煮()得软烂
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点食(lǜ shuài)肥而不( nì mì)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形容名气很大。()
②熟透了,便像豆腐一样柔软。()
③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④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概况苏东坡第一次做“东坡肉”的过程
你还知道哪些和苏东坡有关的美食,在下面写一写。

课内阅读。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作汤作菜,配荤配素,无不适宜。苦辣酸甜,随心所欲。“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
豆腐可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异的香味相配合,能使樱桃更红,木耳更黑,菠菜更绿。它和火腿、鲥鱼、竹笋、蘑菇、牛尾、羊杂、鸡血、猪脑等没有不结缘的。当你忙碌或食欲不振的时候,做一味香椿拌豆腐,或是皮蛋拌豆腐,小葱拌豆腐佐餐,都十分可口。时间允许,做一味麻辣烫三者兼()备的好麻婆豆腐,或煎得两面焦黄的家常豆腐,或毛豆烧豆腐,绿的碧绿,白的洁白,只颜色就令人醉倒了。假如就一碗蒸()得松松软软的白米饭,只此一味,不令人百尝不厌么?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着本体。
江苏有句谚语:“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又滋补。”豆腐的蛋白质含量是牛肉和猪肉的一半,但是价钱却便宜多了,豆腐的脂肪是植物性的,和肉类所含的动物性脂肪不同,吃了不会引起血管硬化或心脏病等毛病。难怪有许多人说豆腐是‘植物肉’了。又因为它含极少量碳水化合物,所以也适宜减肥的人吃。豆腐中的钙质含量和牛奶相同,特别适合孕妇和发育中的婴幼儿吃。
上面文字选自《 》。
在括号里为加点字写上正确的拼音。
写出近义词。适宜——保持——写出反义词。奇异——忙碌——
指明修辞方法。
(1)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
(2)江苏有句谚语:“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又滋补。”()
(3)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着本体。()
(4)只此一味,不令人百尝不厌么?()
文中第二自然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写在下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