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高速铁路新时代
李俊义 王晔彪
(1)高速铁路具有服务大众、紧贴民生的特点。在高速铁路发展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向国民提供快捷、安全、低成本的社会服务的关键所在。
(2)近年来,我国铁路部门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坚持“引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成功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时速200公里、300公里动车组技术、大功率电力和内燃机车技术,实现了全面引进核心技术、最低价格引进并国产化的目标。我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移动装备的国家之一,据专家介绍,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新下线的动车组,其技术特点是8辆编组,4动4拖,采用电力牵引交流传动方式,在牵引系统、制动系统、高速转向架、车体空气动力学等方面技术先进、成熟,处于当今世界领先地位。
(3)国产时速350公里车组的研制,除了引进世界高速动车组成熟技术,还适应中国铁路客运需求特点,进行了许多优化设计和创新。根据动力学原理,设计的车体外形呈流线型,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和噪音;采用高速转向架、防撞车体结构和独特的防火设计结构,不仅具有速度快、乘坐舒适的特点,还具备了较高的安全性能;配备了车载技术诊断系统,可以高效率地完成对各种功能设备故障的检测、预报和排除;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可以使旅客免受列车高速会车,以及通过隧道时车外压力波对车内的影响。
(4)动车组在设计、制造上体现了以旅客为中心的人性化理念。如内部结构典雅、视觉效果好、和谐分布隐形光源的照明系统、可旋转式座椅、多媒体影视系统、残疾人卫生间、轮椅存放区、婴儿护理桌等,而且车内装饰材料100%达到国际相关环保标准,为旅客提供了绿色环保的乘车环境。
(5)时速350公里的CRH3“和谐号”动车组目前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已经开工,京沪高速铁路开通后,从北京到上海全程将缩短至5个小时;而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成后,预计从北京到石家庄只需1小时。
(6)中国将迎来一个高铁新时代!
(摘自《半月谈》,有改动)本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国产时速350千米动车组的研制?
文段(2)中划线词语“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宝贵财富。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为未来的交通发展提出两点设想。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文章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能力提高。
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的心里怀着①________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②________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③________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睛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④________的狂风……这时我听见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按原文在横线上填词: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语段第一句话在全文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试从结构、内容上分析。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文中还有多处类似的句子,如何理解“她呼唤”“她召唤”?“无时无刻”说明了什么?
这段话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其用意是什么?
课文不仅满怀深情地描摹了故乡的美丽景色,还回忆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试摘出课文中回忆“我”在故乡成长足迹的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仿写句子。
当________的时候,当________的时候,或者当________的时候,我会真切地感受到集体的力量,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课内阅读。文中,作者的“誓言”是什么?请摘出有关句子。
请概括课文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分析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个词语?
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丰饶”的内容。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请概括选文的论点。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第二节写“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目的在于阐述民族生命的进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第三节写到“走到崎岖的境界”后,为什么连用两个“愈”和两个“趣”?
选文第四节“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中,“壮绝的景致”指的是________,例如:________。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从思想内容或写作特色方面选择一点,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