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词《渔家傲》,完成后面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对这首宋词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意思是大雁离开衡阳,照应上句的“风景异”。 |
B.“边声”是边塞上的声音,泛指自然界和人类的声音。 |
C.“长烟落日”的“长”是“空阔”之意,与词中的“落、孤、闭”结合写出了环境的辽阔荒凉而又戒备森严。 |
D.“燕然未勒”是指还没有象东汉某将领那样,击退匈奴,报效朝廷,在燕然山勒石记功。 |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 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
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
细读李清照的《醉花阴》,任选一个角度,说说画线句的妙处。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4分)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答:.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着意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内地景象的迥然不同。 |
B.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开头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卫国思家的心理矛盾。 |
C.结尾三句情调激昂、高亢。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腐朽和软弱及其不修武备、不重边功做法的愤懑之情。 |
D.词人写了自己亲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戍边将士复杂的情感,全词意境壮阔,形象鲜明,语言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4—5题。
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一)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