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
(1)缘溪行: (2)芳草鲜美: (3)便要还家 : 翻译下列句子。
①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文言文阅读。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坐寂然(坐,通“座”)宾客意少舒(少,稍稍。) |
B.会宾客大宴(宴,宴会)妇拍儿呜之(呜,轻声哼唱哄孩子入睡。) |
C.妇抚儿乳(乳,喂奶)稍稍正坐。(稍稍,渐渐) |
D.众妙毕备(备,具备) 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出了表演前的气氛,从侧面反映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
B.第二段表演了一家人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写作顺序是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到大,由分而合。 |
C.“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连用了四个“一”字,极力渲染道具简单,以衬托艺人技艺的高超。 |
D.这两段文字节选自《口技》,作者张潮,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
“京中有善口技者”一句中的“善”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解释下面加粗点的字。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主人怪问衡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门人弟子填其室 /或遇其叱咄 |
B.弗之怠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C.邻舍有烛而不逮 / 以书映光而读之 |
D.衡乃穿壁引其光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
甲文
乙文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君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②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①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③华峤《谱叙》曰:“歆为下郢令,汉室方乱,乃与同志士郑太等六七人避世。自武关出,道遇一丈夫独行,愿得与俱。皆哀许之,歆独曰:“不可。今在危险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今无故收之,不知其义。若有进退,可中弃乎?”众不忍,卒与俱行。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歆乃曰:“已与俱矣,弃之不义。”卒共还,出之而后别。
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②拜而死。其衣带中有赞③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⑤世以此定人之优劣。
【注】①胡贼:古代对北方匈奴人的蔑称。②乡:通“向”。③赞:古代文体名称。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岂 荀 巨 伯 所 行 邪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值胡贼攻郡()(2) 远来相视()
(3)友人有疾,不忍委之()(4)皆哀许之()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阅读第②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
阅读全文,简要概述世人 “定人之优劣”的标准,并结合文中某一个人物作简要分析。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后面问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意义。
①乐:②可:
③寥:④居: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第②段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两处写景,写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文句加以分析。
有人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写得摇曳生姿。请你展开想象,至少用两种修辞,将这美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不少于60字)。
阅读下面两篇(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0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岳阳楼记》)
【乙】季文子相1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2,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3以子为爱4,且不华国5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节选《国语·季文子以德为荣》)
【注】1相:辅助。2上卿:古代最高的官衔。3其:表推测,“也许、大概”的意思。4爱:吝啬。
5华国:使国家有光彩。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然则何时而乐耶?()(2)人其以子为爱。()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天下之忧而忧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 |
B.则有心旷神怡入则无法家拂士 |
C.或异二者之为无衣帛之妾 |
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人其以子为爱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古仁人的远大政治抱负,但表现方式不同,甲文主要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采用了的方式。季文子在思想上与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