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治国之重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宏伟蓝图,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明确了“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简要回答:“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要求我们中学生具有怎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情景一:小云没交作业本,老师批评她,她怪妈妈没有提醒自己带作业本。
情景二:小南和同学利用周末时间,清理街道上一些人胡乱粘贴的小广告。
请从承担责任的角度,对上述情景中的行为作简要评价。
2014年3月18日上午,总书记在兰考县委老办公楼举行的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开门见山:“我之所以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因为兰考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1)我们应如何向焦裕禄学习?
(2)在新形势下深化学焦裕禄活动、弘扬焦裕禄精神有何重要意义?
(3)为了学习焦裕禄精神,请你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三个甲午年,三个不同的“中国”。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惨败的中国进一步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英勇抗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1954年,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此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如火如荼,中国综合国力逐步跃居世界前列。2014年,又逢甲午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越来越近。
材料二: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据悉,你校正在准备组织“反思历史,开创未来”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三个甲午年,三个不同的“中国”!请你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
(2)请你谈谈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主要目的。
(3)“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网上签名留言活动正在进行,请你写下你的留言。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经·大稚·民劳》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十七大报告指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注意些什么(至少4方面)?
(2)请从(1)的答案中任选一个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材料二: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他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启示我们应加强什么建设?
(2)材料二中“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为什么这么说?
(3)结合材料谈谈怎样进行文化软实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