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情境要求作答。
在升入高中后的第一次考试中,小明为了帮助学习很吃力的同班同学小强,用手机短信给小强发送考试答案,却误发给了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把小明叫到办公室了解了情况,小明认为自己只是发送答案,不算作弊。
如果你是班主任老师,既要严格维护考场纪律,让小明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又要鼓励小明的善意,会如何对小明进行批评教育?请写出你会对小明讲的话。要求:语句通顺,语言得体,不少于60字。
阅读下面关于新生代农民工(1980年后出生)和传统农民工(1980年前出生)受教育水平比较表,请就新生代农民工的突出特点和二者的共同问题各写出一条结论。(每点2分,共4分)
受教育水平 |
比例% |
|
新生代农民工 |
传统农民工 |
|
小学及以下![]() |
0.4 |
6.6 |
初中 |
32.4 |
44.4 |
高中 |
24.0 |
25.4 |
中专(或职高) |
17.8 |
11.2 |
大专(或高职)及以上 |
25.3 |
12.5 |
结论:(1)
(2)
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
人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以不苟且 , 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人要懂得尊重别人,,;
人要懂得尊重自然,,。
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50 |
我们在诗歌中接触到大量富有文化内涵的地名,请你从下面给定的地名中任选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分别为所给的上联拟两则下联。
橘子洲浔阳江洞庭湖兰亭易水
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
下联: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感情。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不译作“紊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
(2)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