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尝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求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云:白,凉武昭王九世孙也。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通五经通:通晓 |
B.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沮:阻止 |
C.白益傲放益:更加 |
D.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辟:开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以命之 / 衡因上疏陈事 |
B.以所业投贺知章 /何面目以归汉 |
C.遂荐于玄宗 /而君幸于赵王 |
D.白长笑而去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1)叹曰:“子,谪仙人也。”。
(2)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尝笑而去。
(3)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也。大业中,长白山贼王簿、左才相、孟让来寇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讨击。士信年始十四,固请自效。须陀谓日:“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士信怒,重著二甲,左右双鞬而上马,须陀壮而从之。击贼潍水之上。阵才列,士信驰至贼所,刺倒数人,斩一人首,掷于空中,用枪承之,戴以略阵。贼众愕然,无敢逼者;须陀因而奋击,贼众大溃。士信逐北,每杀一人,辄劓其鼻而怀之;及还,则验鼻以表杀贼之多少也。须陀甚加叹赏,以所乘马遗之,引置左右。每战,须陀先登,士信为副。炀帝遣使慰喻之,又令画工写须陀、士信战阵之图,上于内史。
及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随裴仁基率众归于密,署为总管。使统所部,随密击王世充。败,士信跃马突进,身中数矢,乃陷于世充军。世充知其骁勇,厚礼之,与同寝食。后世充破李密,得密将邴元真等,尽拜为将军,不复专重之。士信耻与为伍,率所部千余人奔于谷州。高祖以为陕州道行军总管,使图世充。及大军至洛阳,士信以兵围世充千金堡。中有大骂之者,士信怒,夜遣百余人将婴儿数十至于堡下,诈言“从东都来投罗总管”。因令婴儿啼染,既而佯惊日:“此千金堡,吾辈错矣!”忽然而去。堡中谓是东都逃人,遽出兵追之。士信伏兵于路,俟其开门,奋击大破之,杀无遗类。世充平,擢授绛州总管,封剡国公。
寻从太宗击刘黑闼于河北,有洺水人以城来降,遣士信入城据守。贼悉众攻之甚急,遇雨雪,大军不得救,经数日,城陷,为贼所擒。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士信词色不屈,遂遇害,年二十。太宗闻而伤惜,购得其尸,葬之,谥日勇。士信初为裴仁基所礼,尝感其知己之恩,及东都平,遂以家财收敛,葬于北邙。又云:“我死后,当葬此墓侧。”及卒,果就仁基左而托葬焉。
(选自《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劓其鼻而怀之怀:怀揣
B.世充知其骁勇,厚礼之礼:以礼相待。
C.士信耻与为伍耻:羞耻
D.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活:让……活
2.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表明罗士信英勇善战的一组是
①须陀壮而从之②贼众愕然,无敢逼者
③须陀因而奋击,贼众大溃④率所部千余人奔于谷州
⑤俟其开门,奋击大破之⑥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堕朝大业年间,长白山强盗王簿等人进攻齐郡,齐郡通守张须陀带领士兵讨伐打击。十四岁的罗士信在这次战役中一马当先,表现英勇。
B.张须陀非常欣赏罗士信,把乘坐的战马送给他,把他安排在身边。隋炀帝也派使者抚慰他们,又命人把二人作战的情形画出来呈报内史府。
C.千金堡一役,罗士信巧设计谋,让其自开堡门,冲进堡中,杀得堡中鸡犬不留。王世充叛乱被平定后,罗士信被提升为绛州总管,封为剡国公。
D.罗士信在据守洺水城时,遭到刘黑闼大军的强攻,而天公又不作美,雨雪交加,致使唐朝大军不能前来救援,罗士信英勇战死,为国捐躯。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士信年始十四,固请自效。须陀谓日:“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5分)
译文:
(2)士信初为裴仁基所礼,尝感其知己之恩,及东都平,遂以家财收敛,葬于北邙。(5分)
译文: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姚思廉,字简之,雍州万年人。思廉少受汉史于其父,能尽传家业,勤学寡欲,未尝言及家人产业。在陈为扬州主簿,入隋为汉王府参军,丁父忧解职。
后为代王侑侍读。会义师克京城,侑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不离其侧。兵将升殿,思廉厉声谓曰:“唐公举义,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众服其言,于是布列阶下。高祖闻而义之,许其扶侑至顺阳阁下,泣拜而去。观者咸叹曰:“忠列之士也。仁者有勇,此之谓乎!”
高祖受禅,授秦王文学。后太宗征徐圆朗,思廉时在洛阳,太宗尝从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叹曰:“思廉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因寄物三百段以遗之,书曰:“想节义之风,故有斯赠。”寻引为文学馆学士。太宗入春宫,迁太子洗马。
贞观初,迁著作郎、弘文馆学士。写其形像列于《十八学士图》,令文学褚亮为之赞,曰:“志苦精勤,纪言实录。临危殉义,余风励俗。”三年,又受诏与秘书监魏徵同撰梁、陈二史。思廉又采谢炅等诸家梁史续成父书,并推究陈事,删益傅宰顾野王所修旧史,撰成《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卷。魏徵虽裁其总论,其编次笔削,皆思廉之功也,赐彩绢五百段,加通直散骑常侍。
思廉以藩邸之旧,深被礼遇,政有得失,常遣密奏之,思廉亦直言无隐。太宗将幸九成宫,思廉谏曰:“离宫游幸,秦皇、汉武之事,固非尧、舜、禹、汤之所为也。”言甚切至。太宗谕曰:“朕有气疾,热便顿剧,固非情好游赏也。”因赐帛五十匹。九年,拜散骑常侍,赐爵丰城县男。十一年卒。太宗深悼惜之,废朝一日,赠太常卿,谥曰康,赐葬地于昭陵。
(选自《旧唐书·姚思廉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等不宜无礼于王宜:应当
B.高祖闻而义之义:认为……正直
C.会义师克京城会:遭逢
D.寻引为文学馆学士引:招来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姚思廉忠心至诚的一组是()
①能尽传家业,勤学寡欲②入隋为汉王府参军,丁父忧解职
③侑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不离其侧④许其扶侑至顺阳阁下,泣拜而去
⑤常遣密奏之,思廉亦直言无隐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廉年少时跟随父亲学习汉史,能够完全继承父业,勤学寡欲。
B.遭遇义师平定京城,姚思廉忠勇兼备,言辞让众人叹服。
C.太宗征伐徐圆朗,在无意中谈到隋朝灭亡的史实时,便生发感慨,认为姚思廉的行为不逊于古代的仁人志士。
D.思廉虽然为二书的总论作了最后裁定,但其编次、删改,大都是魏徵的功劳,朝廷赐给了思廉彩绢五百段,并加官为通直散骑常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O分)
(1) 忠列之士也。仁者有勇,此之谓乎!(3分)
译文:
(2) 想节义之风,故有斯赠。寻引为文学馆学士。(3分)
译文:
(3) 思廉以藩邸之旧,深被礼遇,政有得失,常遣密奏之,思廉亦直言无隐。(4分)
译文:
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徐徽言字彦猷,衢之西安人。少为诸生,泛涉书传。金人围太原,分兵绝饷道,自隰、石以北,命令不通者累月。徽言以三千人渡河,一战破之。迁武经郎、知晋宁军兼岚石路沿边安抚使。金人忌徽言,欲速拔晋宁以除患。建炎二年冬,自蒲津涉河围之。先是徽言移(公文名称)府州,约折可求夹攻金人。可求降,金将娄宿挟至城下以招徽言。徽言故与可求为姻,乃登陴以大义噍(jiào责备)数之。可求仰曰:“君于我胡大无情?”徽言摄弓厉言曰:“尔于国家不有情,我尚于尔何情?宁惟我无情,此矢尤无情!一发中之,可求走。金将进攻数败,不得志,围之益急。徽言自度不支,取守具悉火之。仗剑坐堂上,慷慨语将士:“我天子守土臣,义不见蔑敌手。”因拔佩刀自拟,左右号救持之急。金兵猥至,挟徽言以去。娄宿就见徽言,语曰:“二帝北去,尔其为谁守此?”徽言曰:“吾为建炎天子守。”娄宿曰:“我兵已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徽言怒曰:“吾恨不尸汝辈归见天子,将以死报太祖、太宗地下,庸知其他!”娄宿又出金制曰:“能少屈,当使汝世帅延安,举陕地并有之。”徽言益怒,骂曰:“吾荷国厚恩,死正吾所,此膝讵为汝辈屈耶?汝当亲刃我,不可使余人见加。”娄宿举戟向之,觊其惧状。徽言披衽迎刃,意象自若。饮以酒,持杯掷娄宿曰:“我尚饮汝酒乎?”谩骂不已。金人知不可屈,遂射杀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六·忠义二》)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徽言故与可求为姻故:以前。
B.徽言自度不支支:支撑。
C.金兵猥至猥:形容人多。
D.徽言披衽迎刃披:穿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登陴以大义噍数之②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B.①因拔佩刀自拟②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①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D.①吾荷国厚恩,死正吾所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徐徽言有民族气节的一组是( )
①君于我胡大无情②我天子守土臣,义不见蔑敌手③此膝讵为汝辈屈耶
④娄宿举戟向之,觊其惧状⑤吾尚饮汝酒乎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
4.下列叙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金人包围了太原,切断了中原对太原的补给,隰州、石州以北均在金人控制之下,徐徽言凭着大智大勇,打破了金人对太原的包围。
B.金人从蒲津渡过黄河包围了晋宁,徐徽言用移文邀约折可求前来解围,折可求却叛变投敌,为虎作伥,遭到徐徽言的痛斥。
C.徐徽言自度晋宁难保,便烧掉守城武器,不使落入敌手,并决心以身殉国,结果被左右救下,兵败城破后被金人俘虏。
D.徐徽言在金人面前既不被威胁所吓倒,也不为利诱所动摇,坚贞不屈,惨遭杀害,表现出感天地、泣鬼神的民族气节。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宁惟我无情,此矢尤无情! (2分)
译文:
(2)我兵已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3分)
译文:
(3)吾荷国厚恩,死正吾所,此膝讵为汝辈屈耶?汝当亲刃我,不可使余人见加。(5分)
译文: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进士及第,为武安军节度推官。
吕溱、蔡襄、吴奎、韩绛既出守,欧阳修、贾黯复求郡。抃言:“近日正人端士纷纷引去,侍从之贤如修辈无几,今皆欲去者,以正色立朝,不能谄事权要,伤之者众耳。”修、黯由是得留,一时名臣,赖以安焉。
请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改益州。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州郡公相馈饷。抃以身帅之,蜀风为变。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抃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知虔州。虔素难治,抃御之严而不苛,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空。初,有诏募义勇,过期不能办,官吏当坐者八百余人。抃被旨督之,奏言:“河朔频岁丰,故应募者少,请宽其罪,以俟农隙。”从之。坐者获免,而募亦随足。……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以宽为治。抃向使蜀日,有聚为妖祀者,治以峻法。及是,复有此狱,皆谓不免。抃察其亡他,曰:“是特酒食过耳。”刑首恶而释余人,蜀民大悦。会荣諲除转运使,英宗谕諲曰:“赵抃为成都,中和之政也。”
神宗立,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以为疑,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伤也。”及谢,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未几,擢参知政事。
抃长厚清修,人不见其喜愠。平生不治赀业,不畜声伎,嫁兄弟之女十数、他孤女二十余人,施德茕贫,盖不可胜数……其为政,善因俗施设,猛宽不同,在虔与成都,尤为世所称道。《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日正人端士纷纷引去引:退
B.坐者获免,而募亦随足坐:犯罪
C.刑首恶而释余人,蜀民大悦刑:处罚、惩治
D.平生不治赀业,不畜声伎 治:研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一时名臣,赖以安焉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抃御之严而不苛去今之墓而葬焉
C.蜀风为变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D. 人不见其喜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抃敢于直言,看到朝廷贤能之士如欧阳修等人,都要离开朝廷、出任地方官时,一针见血地(向皇上)进言,这是他们不会谄媚权贵,受排挤打压的结果。
B.赵抃任地方官时,一向平和宽容,受到上下好评。但在出使蜀地期间,一反常态,力主使用严刑,这是他依据自己身份的不同而选用的相应对策。
C.赵抃“为政”很有建树:在益州,能做到以身作则,改变世风;在虔州,调动各县令积极性,让其自主治理,使得当地治安状况大为好转。
D.赵抃为人长厚,操行高洁美好,帮助自家兄弟以及其他孤女人家,广施恩德于那些需要帮助的贫苦家庭,这类例子多得列举不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修、黯由是得留,一时名臣,赖以安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抃向使蜀日,有聚为妖祀者,治以峻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其为政,善因俗施设,猛宽不同……尤为世所称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也。少为县吏,以清公称。将避乱荆州,未至,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太祖临兗州,辟为治中从事。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典选太祖为司空丞相,玠尝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於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太祖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文帝为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玠答曰:“老臣以能守职,幸得免戾,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大军还鄴,议所并省。玠请谒不行,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乃共白曰:“旧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宜省东曹。”太祖知其情,令曰:“日出於东,月盛于东,凡人言方,亦复先东,何以省东曹?”遂省西曹。
初,太祖平柳城,班所获器物,特以素屏风素冯几赐玠,曰:“君有古人之风,故赐君古人之服。”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迁右军师。魏国初建,为尚书仆射,复典选举。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玠密谏曰:“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后群僚会,玠起更衣,太祖目指曰:“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略有改动)
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日出于东,月盛于东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乃共白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示毛玠“清廉正直,奉公执法”的一组是
①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②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③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④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⑤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⑥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玠曾经劝太祖搞好农耕,积蓄军资,做长远打算。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转任他为将军府中的功曹。
B.商议合并减少官署时,官员找借口要裁减东曹,实际上是不让毛玠做东曹,而太祖信任他,下令裁判西曹。
C.太祖平定柳城,特意将缴获的素屏风和素冯几赐给毛玠,称赞他有古人的作风。魏国建立不久,又称赞他是一个正直的人。
D.魏国建立之初,毛玠做尚书仆射,又掌管选举。他劝太祖要吸取袁绍的教训,做好立太子这件大事,并且建议废掉曹丕,立曹植为太子。
4.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
②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