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吕祖泰,字泰然,吕夷简六世孙,吕祖俭从弟,寓常之宜兴。性疏达,尚气谊,学问该洽。遍游江、淮,交当世知名士,得钱或分挈以去,无吝色。饮酒至数斗不醉,论世事无所忌讳,闻者或掩耳而走。
庆元初,祖俭以言事安置韶州。既移瑞州,祖泰徒步往省之,留月余,语其友王深厚曰:“自吾兄之贬,诸人箝口。我虽无位,义必以言报国,当少须之,今未敢以累吾兄也。”及祖俭没贬所,嘉泰元年,周必大降少保致仕,祖泰愤之,乃诣登闻鼓院上书,论韩侂胄有无君之心,请诛之以防祸乱。其略曰:“愿亟诛侂胄及师旦、周筠,而罢逐自强之徒。独周必大可用,宜以代之,不然,事将不测。”书出,中外大骇。有旨:“吕祖泰挟私上书,语言狂妄,拘管连州。”右谏议大夫程松与祖泰狎友,惧曰:“人知我素与游,其谓预闻乎?”乃独奏言:“祖泰有当诛之罪,且其上书必有教之者,今纵不杀,犹当杖黥窜远方。”殿中侍御史陈谠亦以为言。乃杖之百,配钦州牢城收管。
初,监察御史林采言伪习之成,造端自必大,故有少保之命。祖泰知必死,冀以身悟朝廷,无惧色。既至府廷,尹为好语诱之曰:“谁教汝共为章?汝试言之,吾且宽汝。”祖泰笑曰:“公何问之愚也。吾固知必死,而可受教于人,且与人议之乎?”尹曰:“汝病风丧心邪?”祖泰曰:“以吾观之,若今之附韩氏得美官者,乃病风丧心耳。”
祖泰既贬,道出潭州,钱文子为醴陵令,私赆其行。侂胄使人迹其所在,祖泰乃匿襄、郢间。侂胄诛,朝廷访得祖泰所在,诏雪其冤,特补上州文学,改授迪功郎、监南岳庙。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四回·忠义十》有删改)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之宜兴寓:居住
B.当少之,今未敢以累吾兄也须:等待
C.造端自必大造端:开始
D.侂胄使人其所在迹:踪迹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吕祖泰耿直正义的一组是(   )
①得钱或分挈以去,无吝色  ②论世事无所忌讳  ③我虽无位,义必以言报国  
④乃诣登闻鼓院上书  ⑤吕祖泰挟私上书 ⑥若今之附韩氏得美官者,乃病风丧心耳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祖泰性情疏旷豁达,崇尚意气,学问广博,擅饮酒,论述当世的事情无所顾忌,以至
于有人听到后捂着耳朵跑开。
B.嘉泰元年,周必大被降职少保并被要求退休回家,吕祖泰就到登闻鼓院上书,请求诛杀权臣韩侂胄来防止祸乱的发生,朝廷内外都非常震惊。
C.吕祖泰受审毫无惧色,严词拒绝府尹宽恕罪行的劝诱,痛斥依附韩氏得到高官厚禄的人,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精神。
D.吕祖泰被贬斥后,韩侂胄并没有善罢甘休,吕祖泰于是躲藏在襄阳、郢州之间,等

到韩侂胄被杀,他的冤屈才得以洗雪。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惧曰:“人知我素与游,其谓预闻乎?”
(2)祖泰知必死,冀以身悟朝廷,无惧色。
(3)祖泰既贬,道出潭州,钱文子为醴陵令,私赆其行。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祖泰)丧母无以葬,至都谋于诸公,得寒疾,索纸书曰吾与吾兄共攻权臣今权臣诛吾死不憾独吾生还无以报国且未能葬吾母为可憾耳。乃卒。尹王柟为具棺敛归葬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杨时字中立,南剑 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张舜民在谏垣,荐之,得荆州教授。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
李纲之罢,太学生伏阙上书,乞留纲,军民集□数十万,朝廷欲防禁之。吴敏乞用时以靖太学,时得召对,言:“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钦宗曰:“无逾于卿。”遂以时兼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陛对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除兼侍读。连章丐外,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已而告老,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卒年八十三,谥文靖。
时在东郡,□交皆天下士,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时。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晚居谏省,仅九十日,凡所论列皆于世道。凡绍兴初崇尚元祐学术,而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
(《宋史·杨时传》,有删改)
【注】①南剑:今属福建省。②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程深服之推:推行
B.门不仕者十年杜:阻塞,关闭
C.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时事:侍奉
D.凡所论列皆于世道切:切合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而□书赴告同学者
②军民集□数十万
③时在东郡,□交皆天下士

A.①于 ②然 ③所 B.①以 ②然 ③则
C.①于 ②者 ③则 D.①以 ②者 ③所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B.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C.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D.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时用心于经史,他弃官不做,到颍昌拜程颐为师,师生相处很是快乐。
B.杨时任浏阳、余杭、萧山等地的地方官,都有好的政绩,民众对他始终不忘。
C.杨时任州县官职从不寻求闻达显贵,各地士大夫都乐意和他交游,称他龟山先生。
D.杨时对李纲被免引发的太学生伏阙事件的处理方式,获得钦宗皇帝的赞赏。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②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
(2)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吾道东矣”(意为“自己的学说向东流播、得人继承和推广”)的佳话,思想家程颢望着自己学生杨时远去的背影又说出“吾道南矣”的名言。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程颢说这句话的心情和根据。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崂 山 道 士蒲松龄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崂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遂留观中。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毛。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酒能遍给?遂各觅盎盂,竟饮先釂,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王窃心慕,归念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不为负也。”道士问:“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
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惭忿,骂老道士无良而已。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重茧:很厚的茧子。
B.诸门人环听奔走环听:围绕在四周听。
C.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从容:镇定,不慌不忙。
D.遂助资斧遣之归资斧:钱财,路费。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道士已看破王生娇惰、不能吃苦的一组是
①恐娇惰不能作苦②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③王窃心慕,归念遂息④明早当遣汝行⑤道士笑而允之⑥归宜洁持,否则不验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①④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生是一个娇惰不能吃苦的人,道士早已看破此点,在传授他“技艺”之后嘱咐他“归宜洁持”,而他却在妻子面前自诩,从而导致了“仙术”不灵。
B.道士一开始就看出王生“娇惰不能作苦”,因此故意让王生长期采樵却又“并不传教一术”,还故意在王面前炫耀“仙术”,这是他有意对王生的刁难和作弄。
C.故事写得一波三折,王生由开始的请留观中,到“阴有归志”,到“归念遂息”,到“苦不可忍”,曲折有致地把不肯吃苦而又幻想一夜成仙的王生凸现在读者面前。
D.小说讽刺了那些不愿通过长期艰苦辛劳的付出就企图获得一蹴而就的收效的人,指出这种人在开初也许可能会有一点小成果,但到头来是绝不会成功的。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且嘱尽醉。
(2)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不为负也。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遇合
凡遇,合也。时不合,必待合而后行。故比翼之鸟死木,比目之鱼死乎海。孔子周流海内,再干世主,齐至卫,所见八十余君,委质为弟子者三千人,达徒七十人,七十人,万乘之主得一人用可为师,不为无人。以此游仅至于鲁司寇,此天子之所以时绝也,诸侯之所以大乱也。乱则愚者之多幸也,幸则必不胜其任矣。任久不胜,则幸反为祸。其幸大者,其祸亦大,非祸独及己也。故君子不处幸,不为苟,必审诸己然后任,任然后动
凡能听说者,必达乎论议者也。世主之能识论议者寡,所遇得不苟?凡能听音者,必达于五声。人之能知五声者寡,所善得不苟?客有以吹籁见越王者,羽、角、宫、徵、商不谬,越王不善,为野音①而反善之。说之道亦有如此者也。
人有为人妻者。人告其父母曰:“嫁不必生也。衣器之物,可外藏之,以备不生。”其父母以为然,于是令其女常外藏。姑妐②知之,曰:“为我妇而有外心,不可畜。” 出之。妇之父母,以谓为己谋者以为忠,终身善之,亦不知所以然矣。宗庙之灭,天下之失,亦由此矣。故曰遇合也无常。,适然也。若人之于色也,无不知说美,而美者未必遇也。故嫫母执乎黄帝,黄帝曰:“厉女德而弗忘,与女正而弗衰,虽恶奚伤?”若人之于滋味,无不说甘脆,而甘脆未必受也。文王嗜昌蒲菹,孔子闻而服之,缩③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说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说亦有若此者。
陈有恶人焉,曰敦洽雠糜,雄颡广颜,色如浃赭,垂眼临鼻,长肘而④。陈侯见而甚说之,外使治其国,内使制其身。楚合诸侯,陈侯病不能往,使敦洽雠糜往谢焉。楚王怪其名而先见之。客进,状有恶,其言有恶,楚王怒,合大夫而告之,曰:“陈侯不知其不可使,是不知也;知而使之,是侮也;侮且不智,不可不攻也。”兴师伐陈,三月然后丧。恶足以骇人,言足以丧国,而友之足于陈侯而无上也,至于亡而友不衰。夫不宜遇而遇者则必废,宜遇而不遇者,此国之所以乱、世之所以衰也。天下之民,其苦愁劳务从此生。凡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三者弗能,国必残亡,群孽大至,身必死殃,年得至七十、九十犹尚幸。贤圣之后,反而孽民,是以其身,岂能独哉?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四 孝行览)
【注释】①野音:指不合乎五音的旋律。②姑妐:公婆。③缩(è):皱着眉头。④长肘而:手臂既长又弯,相貌很丑。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至卫,所见八十余君如:到,进入。
B.世主之能识论议者寡,所遇得不苟恶:怎么,哪里。
C.,适然也说:说话,论说。
D.是以其身,岂能独哉贼:戕害。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在直接论证“时不合,必待合而后行”的一组是
①故比翼之鸟死乎木,比目之鱼死乎海②乱则愚者之多幸也,幸则必不胜其任矣③宗庙之灭,天下之失,亦由此矣④海上人有说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⑤楚王怪其名而先见之⑥夫不宜遇而遇者则必废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④⑤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认为,孔子周游列国,有八十个国君接见了他,有三千人拜他为师,但他的官职仅到司寇而已,这就是周天子时运断绝的原因。
B.本文认为,一个国君必须能够辨识别人论述的正误。他们自己都不能辨识正误,他们身边的人当然也就是能是写苟且随便的小人。
C.本文认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比如一个人有大臭,虽然其兄弟、亲戚、妻子和所认识的人都不能容忍,但也仍有人喜欢并愿意跟随他。
D.本文认为,推举一个人,要看他的心志、行事和功劳。只要具备这三点,哪怕相貌再丑,都可以活到七十岁九十岁仍会得到宠幸。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故君子不处幸,不为苟,必审诸己然后任,任然后动。
(2) 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同里顾氏梅林记朱鹤龄①
同里环湖泊之秀,多故家士族。元末倪元镇、杨廉夫辈尝游憩地,遗迹至今存焉。东偏有园林一区,故顾氏之居也。老梅铁干 二百株,中有高丘矗上,可十余丈。登其巅,则庞山、九里诸湖皆在指顾,风帆、沙鸟灭没烟波,邨坞、竹树历历可数。当花发时,高高下下,弥望积雪,清香闻数里外。
居其侧者,章子两生、顾子仲容。余昔寓同里,与二子为文酒会,晨夕过从。每至春日暄妍,香风馥郁,必提壶 其地,痛饮狂歌,不烛跋不止,翩翩致足乐也。不十余年,仲容举进士,宦游去。余复徙居邑城,键户不出。萍踪离合,感慨系之,盖不过梅林者三十余年矣。
今春避兵,栖泊土,因与两生至其处,园林已数易主矣。东阡西陌皆非旧径,惟老梅尚存百余株,亭亭发秀,冷艳迎人。鼻观嫣香,沁入肺腑,慨然与两生追数旧游,怳如噩梦。自变故②以来风俗之古今墟井之盛衰友朋之生死聚散尚有可问者乎?当日与里中数子对案操觚③、飞扬跋扈之气不可遏抑,而今何有?素发历齿,已亦自憎其老丑,而况后生计自兹以往,或十年,或二三十年,此老梅必尚有婆娑如故者,而否与子安得西山之药,驻颜续算?然则人寿之不如草木者多矣,而犹不深省石火电光之说,岂非庄生之所大哀
请与老梅约:嗣后每岁花发时,吾两人必携豚蹄,载醇酎,狂歌痛饮,追复旧欢;送皓魄于夕阳,依清棻而发咏;以嬉暮齿,以遣流光。梅花有灵,当必一笑而我也。
【注释】①朱鹤龄:字长孺,江苏吴江人。前明诸生。与顾炎武同为惊隐诗社成员。②变故:这里指朝代更迭,明朝灭亡的事件。③操觚:指作文。觚,古代写字用的木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梅铁干 二百株几:几乎,大约。
B.必提壶 其地造:到,拜访。
C.今春避兵,栖泊土兹:此,这里。
D.梅花有灵,当必一笑而我也许:允许,容许。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抒发作者沉痛的故国旧物之思的一组是
①东偏有园林一区,故顾氏之居也②余昔寓同里,与二子为文酒会,晨夕过从③萍踪离合,感慨系之,盖不过梅林者三十余年矣④慨然与两生追数旧游,怳如噩梦⑤此老梅必尚有婆娑如故者,而否与子安得西山之药,驻颜续算⑥以嬉暮齿,以遣流光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⑥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景美丽的同里的东边,顾氏家族的旧居有一片梅园,种有梅花两百多棵,每到花开的时候远望如雪,香气四溢。
B.作者当年在同里顾氏梅林寄寓时,曾同住在其旁的章、顾二人经常饮酒谈文,过从甚密;这次又和他们一起同老梅树约定每春必来。
C.坐落于同里的顾氏梅林,历经战乱之后,早已数易其主。作者写作此文时只剩下几百株老梅树,见此梅花,作者不免顿生怀旧之情。
D.本文以写同里顾氏梅林之景为引子,淋漓地抒写了作者历经兵火离乱、陵谷变迁之后的沉痛的故国旧物之思,感情无限悲慨。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登其巅,则庞山、九里诸湖皆在指顾,风帆、沙鸟灭没烟波,邨坞、竹树历历可数。
(2) 计自兹以往,或十年,或二三十年,此老梅必尚有婆娑如故者,而否与子安得西山之药,驻颜续算?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瓦官寺①记(清)王士祯
金陵城西南隅最幽僻处,古瓦官寺在焉。邓太史元昭招予结夏②万竹园。园寺邻,喜胜地落吾手。时方懊③甚,忽云叶四垂,雨如屈注,淮水暴涨三四尺。高柳青溪,御风以往,至风游寺,即上瓦官也。按葛寅亮记云寺一于升元再废于崇胜④戒坛洪武初荡然无存其地半入骁骑仓半入徐魏公族园。万历十九年,魏公慨然布金,遂复瓦官升元之旧。
殿左空圃有土,高丈许,上多梧桐林,即古凤凰台址。今寺去江远甚,台仅培塿,不可以远望。太白诗所谓“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故迹沧桑,不可复考。太史谓瓦官旧在城外,濒于江,明初广拓都城,始入城内云
稍西南为下瓦官寺,藤梢橘刺,数折始得寺门,清迥视上瓦官不啻过之。寺有唐幡,相传天后锦裙所制。锦作浅绀色,云龙隐起,四角缀十二铃。陆龟蒙《古锦记》云,瓦官寺有陈后主羊车一轮,武后锦裙一幅。今羊车不可见,而此裙宛。又志,称师子国玉佛、戴安道佛像、顾长康《维摩图》,为此寺三绝。皆化去。老狐看朱成碧⑤,以此狐媚世尊,勿不可乎?顾千载而下,犹金石同寿,事固有不可解者矣。六朝时,名僧支道林、法汰之流,皆居此。顾虎头、伏曼容宅正在寺侧,风流弘长,于古为最,殊恨古人不我见也
入万竹园,饮青嶰堂,出华林部奏伎堂侧,琅玕⑥万个,流云欲归,蝉鸟乱鸣,意高枕此中,不复成梦。堂前有池如半,烟雾荸郁。太史云,池每夕必有气,絪缊轮囷,登阁望之,如匹练。漏下三十刻,相约以明日访六朝松石,别去。
(选自《渔洋文略》卷四)
【注释】①瓦官寺,在今南京市南,一名升元阁,南朝梁时建,为江南名刹。②结夏:佛教僧尼自农历四月十五日起静居寺院九十日,不出门行动,谓之“结夏”。又称结制。③懊(yù):暖。④崇圣:待考,疑为某年号误刻。⑤老狐看朱成碧:老狐指武则天;看朱成碧:古代以朱为正色,碧属杂色,比喻以假乱真,是非混淆。⑥琅玕(láng gān):美玉名,借称竹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寺一于升元更:翻修,更新。
B.殿左空圃有土,高丈许阜:高地,土台。
C.明初广拓都城广:广泛,遍地。
D.堂前有池如半,烟雾荸郁规:圆规,圆形。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抒发作者游瓦官寺所感的一组是
①今寺去江远甚,台仅培塿,不可以远望②故迹沧桑,不可复考③老狐看朱成碧,以此狐媚世尊,勿乃不可乎④事固有不可解者矣⑤殊恨古人不我见也⑥意高枕此中,不复成梦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瓦官寺建寺历史悠久。早在南唐烈祖李昇升元年间就进行了翻新,后来遭毁坏,其中的戒坛到明代万历年间已经荡然无存。
B.古代的瓦官寺在南京最偏僻的地方,距离长江很远,李白曾经有诗句提到过它。但经过沧桑岁月,过去的古迹已经很难考查了。
C.作者认为人世间很多事情本来就难于理解。比如瓦官寺所收藏的唐幡,虽然是作者认为如狐媚一般的武则天留下的锦裙,却能保留至今。
D.瓦官寺旁边的万竹园是个风景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大片竹林,还有一个半圆形的池塘,蝉鸟在其中自由鸣叫,傍晚烟气氤氲,十分优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太史谓瓦官旧在城外,濒于江,明初广拓都城,始入城内云。
(2) 顾虎头、伏曼容宅正在寺侧,风流弘长,于古为最,殊恨古人不我见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