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年平均降水量为375mm,地处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地区。根据资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下图是西辽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图甲是1997年~2002年西辽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变化图。
材料三 图乙是西辽河流域某村镇粮豆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图。
(1)西辽河流域地处 地区,地势 。河流一年会有 个汛期。按自然带地带性规律,流域内为温带森林带向 的过度地带。
(2)根据材料二,西辽河流域地下水的水位年际变化呈 特点,其原因是 。
(3)简述西辽河流域发展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
(4)21世纪初,西辽河流域大幅度减少水稻种植面积,请分析其是否合理?并简述该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图1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2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
读某区域图,AB为晨昏线,甲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此时甲地刚好看到日落,流经甲地的河流注入某大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位于(南、北)半球。其流向是,如果该河流位于西半球,则其注入的大洋可能是;则该河流发源的山脉成因为
(2)此时北京地区的昼长与武汉相比,北京地区的昼长(长或短);如果甲地时间为当地时间17时,则北京地区的昼长大约为小时;
(3)甲地区的气候类型是,其气候特点是,该气候类型下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2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3分)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如图为我国某地旗杆冬至日这天影子长度模式图。
a、b、c、d表示旗杆各个地方时时刻的日照影长。其中b、d此刻影子达一天中最长,a与b及a与d两线间夹角相等,a与c两线间夹角为15°。若该地昼长为9小时20分,回答下列问题。b、c两线间夹角为度.
c处影子的方向为,c处地方时为时。
d线表示(日出/日落)时的日影,若此地为北京时间17:00日落,则该地经度为。
该地地理纬度可能在什么范围内?()
A.4°N——20°N |
B.20°N——23.5°N |
C.23. 5°N——40°N |
D.40°N——53°N |
若下图为该地的冬至日日照影长和该日内太阳高度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曲线表示的是一日内太阳高度;②曲线表示的是一日内影长变化示意图 |
B.④点此刻的影长趋于无穷大 |
C.③点处影长方向指向东南 |
D.①点太阳高度大于26.5° |
2011年3月,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和利比亚遭受多国部队军事打击等事件,导致全球石油价格大幅震荡。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世界核电站分布图。图中A为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地;图中B为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2011年3月11日因地震海啸导致泄漏;图中C为利比亚,3月19日开始遭受多国部队军事打击。
材料二下图为2011年2—3月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
材料三利比亚是北非重要产油国,石油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原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除石油外,还有铁、钾、锰、磷酸盐、铜等资源。利比亚有2700多年的历史,有古罗马的斗技场遗址和其他朝代的古堡、宫苑、清真寺等名胜古迹,同时地中海沿岸是夏季游览和疗养胜地,多年来都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
(1)当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发生时,该地吹风,污染空气首先飘往洲;被日本福岛核泄漏污染的海水将首先流往洲。
(2)世界核电站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3)3月11日至3月25日期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特点为:。根据材料,分析其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试分析利比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