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人之得以其姓名与于中正之品藻者鲜也,非名誉弗闻也,非华族弗与延誉也。故晋、宋以后,虽有英才勤劳于国,而非华族之有名誉者,谓之寒人,不得与于荐绅之选。”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 )
| A.将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 |
| B.才华横溢的读书人方可进入仕途 |
| C.是两汉察举制度的延续和发展 |
| D.通过普及孝道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
|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
|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
|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关 |
下列一组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 A.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
|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
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
|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
|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
|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
| 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
|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
|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
|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
|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
|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