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化 我们传承
【领略•中华文化】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上的讲话强调:优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1)举2个你所了解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例子。
【品读•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请你谈谈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传承•优秀文化】家国情怀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家规祖训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好家风,我传承”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3)写出值得你骄傲的家风和传承家风的具体行动。
[打击暴力恐怖,构建和谐社会]
材料一 2014年3月29日,昆明市人民检察院分别以涉嫌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和故意杀人罪,依法批准逮捕昆明“3.01”爆恐案4名犯罪嫌疑人。3月1日晚9时20分,10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截至3月2日1时,暴力案件已造成28名群众遇难、113名群众受伤。公安干警当场击毙5名暴徒,其余暴徒仍在围捕中。3月3日,记者从公安部获悉,3月1日晚发生在云南昆明火车站的严重暴力恐怖案,经公安部组织云南、新疆、铁路等公安机关和其他政法力量40余小时的连续奋战,已于3月3日下午成功告破。现已查明,该案是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暴力恐怖团伙所为。该团伙共有8人(6男2女),现场被公安机关击毙4名、击伤抓获1名(女),其余3名已落网。
材料二 2014年4月30日晚七点,新疆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发生爆炸,伤者被送往了黄河路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经警方初步查明,暴徒在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出站口接人处持刀砍杀群众,同时引爆爆炸装置,造成3人死亡,79人受伤,其中4人重伤(暂无生命危险)。4·30乌鲁木齐火车站恐怖袭击案是一起爆炸恐怖事件
结合材料回答:
(1)【请你归纳】你认为新疆等少数人聚居的地方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其含义是什么?
(2)【请你寻找】昆明市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遭到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说明了什么?
(3)【请你描画】党的民族政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4)【请你打算】中学生怎样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5)【请你设计】请你为维护民族团结,设计2条宣传标语或口号。
材料一:全国两会前夕,雾霾连续数天笼罩中东部地区。 面对雾霾,网友更是以“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等词语来调侃自己无奈的生存环境,也应运而生了“雾霾罚单”、“雾霾津贴”等雾霾经济衍生词。
材料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将“水陆空”三位一体开展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1)雾霾天气大面积的出现有什么危害? 请列举几条造成雾霾天气的具体成因?
(2)新华网网友“天大地大”说,能否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进一步落实治霾各方责任,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消除百姓“心肺之患”,人民群众翘首以盼。针对这一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材料一:2014年民喜迎两会、为全面深化改革凝心聚力之际,云南省昆明火车站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十余名蒙面歹徒手持利刃,砍杀无辜群众,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一丧心病狂的暴行,充分暴露了他们反社会、反人类的狰狞面目,激起新疆2200万各族群众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愤慨。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救治受伤群众,依法严惩暴恐分子。
(1)昆明“3· 01”暴力犯罪事件为什么会激起新疆2200万各族群众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愤慨?
(2)我国政府果断平息暴力恐怖事件并依法严惩暴恐分子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材料二: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77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改革”凸显了这一主旋律。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请结合教材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2)面对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材料一:6月17日,山东省内17城市的政府签约,缔结全国第一个省域范围的食品安全城市联盟,实现食安检测结果、专家资源等共享,共同维护山东食品产业的良好声誉和形象,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安全食品热点
材料二:一年来,新一届政府对食品安全频频施以“重典”。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
(2)新一届政府对食品安全频频施以“重典”,充分说明了什么?
(3)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你有哪些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