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放大倍数小 |
|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换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
|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一调节光圈一移动标本一转动细准焦螺旋 |
|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
有关艾滋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传染途径是注射、输血、握手等 | B.HIV的潜伏期较短 |
| C.可以是一种先天性疾病 | D.患者基本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
效应B细胞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的,分化的原因有()
①T细胞把抗原呈递给B细胞②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③抗原刺激记忆细胞④B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体液免疫过程 |
| B.细菌、病毒和牛奶都可能成为1 |
| C.与产生2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
| D.丁可以保持对1的记忆功能 |
以下现象依次属于:(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①过敏反应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
| A.②③① | B.①③② | C.①②③ | D.③①② |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抗原的是()
| A.癌细胞 | B.侵入体内的病毒 |
| C.移植的异体组织或器官 | D.对某种疾病有抗性的丙种球蛋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