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情绪污染”也是病》,完成小题
 “情绪污染”也是病
 所谓“情绪污染”,是指一个人的坏心情影响了几个人的好心情。其实,家庭中的“情绪污染’’尤其值得注意。其明显特征,一是“患病的多”:因孩子生气,因家务生气,因性格不合生气,因在外面不顺心生气,回家拿老婆孩子生气等等。总之,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生气。有人研究认为,家庭气氛如果长期压抑、沉闷,很容易使人神经系统紊乱,免疫能力下降,患病机率升高。正所谓“情绪致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凡患情感失调的人,发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因而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
 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人心情愉悦,就能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使人精神快乐,健康长寿。反之,则会减少这种物质的分泌,使人抑郁寡欢,加速老化。某刊曾登载如下相处金言:“为小事争吵是愚蠢,为大事争吵是无能。做你该干的事,不做无谓的精神消耗。”其次,要善于克制与忍让。不少“大腕”、政治家都不断警示自己要“制怒”,要“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作为普通百姓,更应该“有话好好说”,有事商量着办,切不可动辄争吵、斗气、自家相残。再次,要审视自己,多加交流。人无完人,谁都有毛病。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对方的意见、看法和心理需求。寻找共同点,扩大共同点,共同构建欢愉和谐的家庭气氛。
 此外,还有扩大宽容,多点幽默。所谓宽容,即互谅互让。幽默不仅体现宽容,而且富有趣味和启示,能调节情绪,宽松气氛,使人步入和谐,感受更为从容乐观的思想境界。有所悟之人曾造出如下箴言:“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性情乐观的人,记住.自己所能干的就是给身边的人带来轻松和愉快。”
 “情绪污染”的危害较多,除了文章列举的“患病的多”外,你还能列举一个吗?(2分)
                                                                           
 既然情绪污染的危害大,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防治情绪污染?(4分)
                             ②                           
 ③                             ④                           
 “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的句子中“主要”一词能否去掉?说说你的意见。(3分)
                                                                            
                                                                            
 “情绪”与人体生理紧密相关,其中                  的多少决定人的情绪变化。(1分)
 短文三处引用格言,你知道每一处引用的作用吗?(3分)
 ①                                                                                                                                                    
 ②                                                                                                                                                     
 ③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完成6—8题。
 ①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
 ②“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③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④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⑤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舍身求法”是指为追求公平、正义而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 | 
| B.这里的“中国人”是指所有的中国人。 | 
| C.“脂粉”是指国民党反动报刊上的欺骗宣传。 | 
| D.“状元宰相”是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这样的人现在确实很少 | B.这样的人现在并不少 | 
| C.这样的人现在确实不多了 | D.这样的人现在并不多了 | 
对选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②段中前面说“笼罩了一切”突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 | 
| B.选文第③段采用例证法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 
| C.作为一篇经典的驳论文,全文采取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方法。选段是通过从正面提出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论证这个论点的正确性,从而直接驳斥了对方谬论。 | 
| D.①—④段先后巧妙地使用了仿拟、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 
(一)相逢
 我挺着胸,昂着头,从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走过。
 不时有人向我投过羡慕的目光。我知道,这是我的校徽吸引着他们――要知道,是全国名牌大学哩。
 天真热,口渴了,买根冰棍。
 “同志,买根冰棍。”我走到一个冰棍箱着,递上钱。
 “是你,刘健!”卖冰棍的女青年居然喊出我的名字。
 啊,原来是她,我中学时的同学王敏。
 十年未见,今日相逢,很有感慨。
 “怎么,你考上大学了?”这问话,既惊喜,又羡慕。
 “七七年考上的。”我并不掩饰内心的得意,记得在中学时,在班级,她总是考第一名,我怎么用功,也只是第二名,一直不服气,可如今――我感到了两人间的距离。
 “你现在做什么?”好像是明知故问,话一出口,我自己也觉得不妥。
 “待业青年,卖冰棍。”她不卑不亢,却微笑着。
 “呃,为啥没考大学?”
 “准备考,偏超上考试那几天,病倒了。”
 不幸,一件偶然的小事,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我沉吟了一下,说:“机会还是有的,你基础很好,自学也可以成才嘛。”
 是安慰,是怜悯,还是鼓励,我也说不清。
 “你学什么专业?”她一面给人拿冰棍,一面漫不经心地问。是满不在乎,还中故作镇静,真猜不透。
 “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
 “哎呀,太巧了,有个杨天民教授,他在校吗?”她突然兴奋地问。
 “怎么,你认识杨天民教授?”杨天民教授是全校师生敬仰的老教授,她居然打听起他来,真让我惊惑不解。
 “我考上了他的研究生,今天才接到的通知。”她平静的说。
 我愕然了,霎时间,看到我同她之间真正的距离…….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两个人的态度。 
 A.对“我”(刘健)的态度是:
 B.对“她”(王敏)的态度是:.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谈谈你在这篇文章中领悟到的做人道理。
(一)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
.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
.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 
.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
.请说一说画“ ”线句子的含义。
(三)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①朱自清的名作《背影》已镶嵌在我记忆的画屏上,成为一幅永恒图画…… 
 ②而我的眼前,我的心中,也有一幅鲜活的背影图。 
 ③那是星期天的下午,我从城里中学回家,村里刚好在分山砍伐树木。久已没有为家里干点活的我便跟随父亲来到山上。 
 ④砍倒一棵大松树时已经日落西山了。父亲削去树枝,叫我和他一起抬回家。松树根部大,梢部小,我自忖1.68的块头,抬根部“小儿科”,就要去抬。父亲拦着说:“不行,你抬不起,骨头太嫩,等我来抬根,你抬梢。”父亲说完便蹲下身子,准备把树扶上肩头,可是试了几次都扶不正。我走到他面前,说:“爸爸,我来吧。”父亲却不同意。他掏出一袋旱烟抽起来,吩咐我先歇会,“天还早呢。”父亲说。 
 ⑤一袋烟快抽完了,父亲叫我站起来。他慢慢地蹲下身,用手拍拍大树,把头凑近松树,“嗨”了一声,使劲抱起松树扛到自己肩上,然后小心翼翼地伸展着腰腿,我觉得他的身躯在夕阳的余辉中一点一点地凝聚着力量,一点一点地高大。还剩下一口的旱烟吐了出来,笼罩在他的头上,悠悠地在空中扩散。 
 ⑥父亲终于站直了,虽然大树压着他摇晃了几下,但他很快就稳住了重心。 
 ⑦我盯着他的背影,我的眼睛湿润了。几十年来,父亲为了我们兄妹几个的成长,兢兢业业地操持着这个家,奔波辛劳。他的容颜已在日出日落中憔悴了,他的背已在日出日落中微微弓起…… 
 ⑧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和父亲抬着树回家,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到有一座丰碑矗立在心中……“背影图”悬挂在我心中的高处。 
 问题如下:、对本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 A.1/23456/78 | B.12/34567/8 | 
| C.1/234567/8 | D.12/3456/78 | 
、第4段父亲的语言表现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 
、找出第5段中表现父亲动作的词语,并分析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
、分析第7段划线句子蕴涵的内容。
、如何理解“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到有一座丰碑矗立在心中”?
(三)父爱无言
 我有个在一家客运公司做售票员的朋友,他总是向我大倒苦水,喋喋不休地抱怨父亲不关心疼爱他,总对他不冷不热的,两个人在一起半天都说不了一句话。因此,他与父亲的关系很僵。他从来都不愿搭理父亲,更别说喊他一声爸爸了。 
 ①在一个大雪纷飞寒风凛冽的傍晚,朋友的父亲接到一个熟人打来的电话:“一个小时前,你儿子公司的一台客车坠下了鹰子岩处的山崖,死了二十多人,不知你儿子是否也在车上……”熟人的话还没有说完,朋友的父亲紧紧握在手中的话筒突然就掉到了桌子上,他的身子猛地晃了一下,差点倒在地上。他呆呆地扶着冰冷的墙壁站立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 
 他来不及跟家里其他人打一声招呼,匆匆推了一辆破自行车,就拼命的向出事地点骑去…… 
 ②雪花仍在纷纷扬扬地下着。路上又硬又滑,自行车被摔坏了,脸被摔青了;鞋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弄丢了一只,脚掌被尖利的山石划得鲜血淋漓,一滴滴地洒在雪地上,仿佛朵朵怒放的梅花,凄美动人。他跌跌撞撞地花了三个多小时才赶到二十里外的出事地点。他一边急切地呼唤着儿子的名字,一边颤颤巍巍地翻看着那一具具惨不忍睹的死尸。 
 这时,儿子也赶来了。他是被单位委派来这里协助处理事故的。③寒风正在毫无顾忌地肆虐着,雪落无声,父亲的头顶一片雪白。那一刻,父亲单薄、苍老的身影变得那么的模糊而清晰,就仿佛雪地中一座冰冻的雕塑,烙铁一样地烧痛了儿子的眼睛。他的眼角有些湿润,声音有点抖地喊道:“爸,别找啦,我在这里好好的呢!” 
 父亲一下子呆了。他停止了找寻,连话都说不出一句来了。过了好半天,他才恢复了神志似的,摇晃着走到儿子的面前,定定地看着儿子,两行浑浊的泪水顺着他那沧桑的脸颊流了下来,掉在衣服上,掉在雪地上。 
 儿子噙着泪问:“爸,你没事吧?” 
 父亲摇了摇头,努力地从冻得僵硬的脸上挤出一个笑来,喃喃地说道:“你没事……没事就好!” 
 “爸!”儿子深深地跪了下去,抱着父亲那只伤痕累累的腿“呜呜”地哭了…… 
 ④雪落无声。 (朱龙标).文中的儿子对父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短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父亲?突出了父亲怎样的形象?
.短文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请你任选一处品味品味。
 我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