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 (言之有理、符合设问,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是西方七个最大的工业化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的机制。它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产生,经历了“经济议题首脑会议”、“政治议题首脑会议”和“多元议题首脑会议”三个阶段。它对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客观上有助于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协作和全球治理机制。
[料材二]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主张减少政府干预的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逐渐主导着七国的经济政策,使得七国首脑会议在经济政策协调方面降低了“调门”;同时,由于东西方关系的再度紧张,在美国的极力推动下,首脑会议的议题开始扩展到政治领域。经济议题首脑会议发展成了政治经济议题首脑会议。……七国以经济援助为诱饵,逼迫苏联(俄罗斯)东欧加速“民主化”和“保护人权”,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成了七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工具。
[材料三] 1989年的巴黎会议粗暴干涉了中国的内政,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在制裁难以奏效的情况下,缓和了对华立场,对中国进行“接触”,希望“以触促变”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甚至出现了吸纳中国加入的呼声。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年)指出,“将迅速崛起的中国排斥在外,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就缺乏合法性和有效性”。
——据陈素权《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历史考察(1975-1996)》
问题:
(1)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议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3)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西方七国集团首脑会议“吸纳中国加入的呼声”?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我们今天应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概括归纳鸦片战争后,面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思想特点,并分析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许多外国学者非常看重“在(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具有最深远的后果并成为外国人在华享有一切让与权的主要根据的条款”。
   ——菲利南·约瑟夫《列强对华外交》商务印书馆1962年中文译本
  材料2 “向来各外国商人只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吝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虎门条约》第八条
  材料3 耆英(钦差大臣)在同英国全权公权公使璞鼎查签订《虎门条约》附件《海关税则》后,美国驻广州代理事咯京也请求清政府准可美国商人按新章纳税。耆英表示同意。他事后向朝廷奏报解释说:他向美国人“宣布皇仁,准照新章,在闽、广、江浙五口输税贸易,以示怀柔”,还说,“仰蒙皇上一视同仁,自不致有异议”。
  ——郭卫东《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1期《片面最惠国待遇在中国的确立》
  材料4 “现经两国议定,嗣后大清朝有何惠政、恩典、利益施及他国或其商民,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为该国并其商民从来未沾,抑为此条约所无者,亦当立准大合众国官民一体均沾。”
   ——中美《天津条约》第三十款
  请回答:
  (1)材料1视近代中外不平等条约中,最具影响后果的条款是什么?它载于本题所引的哪些材料里?
  (2)有学者认为“条约中具有最深远的后果”的条款,主要不是外国勒逼,而是清政府主动出让的。在本题所引的材料中可否找到论者所言的根据?你同意这位学者的看法吗?为什么?
  (3)现今国际贸易中通行的惯例是什么?它与本题所论及的条款有何不同?

材料1 林则徐于1785年8月生在福州市一位塾师家庭。他的家乡较早受西方殖民者侵扰,郑成功父子火烧殖民者兵舰之事,对林则徐颇有启发。——1830年6月,授湖北布政使;11月,任河南布政使;次年7月,又调任江宁布政使。由于锐意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救灾办赈,“一时贤名满天下”,被誉为“林青天”。——道光帝派他去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8月,林则徐离京南下,仅带数名随员。他预先向沿路发出传牌:“不许在各驿站索取丝毫,该州县亦不必另雇轿夫”。“所有公馆,只用家常便饭,不必备办整桌酒席。”
  材料2 林则徐认识到,闭关锁国,即是“因噎废食”,不可能“固疆强国”。落后就要挨打。因此,他一面派人在广州刺探敌人情报,去澳门了解西方国家动态,购买西方书报,细心留意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以及军事、科学技术情况。……是“讲求外国情形之始”,故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以上均摘自《世界知识》2001年第13期赵佳楹《中国近代禁毒第一人》
  回答:
  (1)众所周知,清朝自乾隆后期,政治日趋腐败,官吏贪污,索贿成风,但道光年间却出现了“林青天”,据材料1及相关史实分析林则徐成为“青天”的原因及其思想渊源。
  (2)据材料2分析林则徐为什么被称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如果你是国家的高级公务员,可从材料1、2林则徐的所作所为中受到哪些启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