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二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非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三 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惟一的敌人。”
材料四 (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护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请回答: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9-10月的谈判,有什么结果?
(2)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上述材料中有何依据?在当时的实际行动中有何表现?
(3)蒋介石当时为什么耍弄反革命两手?在上述材料中有何依据?
(4)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这在上引材料和历史事实中有什么依据
任何权力如果不加以有效约束,就会被滥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一统天下,置御史大夫。汉设御史台,归属办理宫中内务的少府,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门的监察机构。汉武帝时期将天下分为十三部监察区,由刺史代表皇帝对地方实行监察。京师长安附近七郡为司隶校尉部,司隶校尉对朝廷百官(除三公之外)都可弹劾。
魏晋以后,监察制度的变化有二:一是御史台从少府中独立出来,成为由皇帝直接掌握的独立监察机构;二是不再设置固定的地方监察机关,改由中央不定期地派遣巡御史监察地方官吏,而御史的职权,也不断加强。
宋代监察制度的变化是主要在地方设立通判,通判负责对地方官的监察,成为皇帝在地方上的耳目。元代尤重监察御史,御史台与出令的中书省互不统属;御史大夫有权直接选任台官,因而大大提高了监察官员的地位。
材料二第四章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 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1787年美国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材料四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里,皇帝有权任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各朝是如何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的。
(2)根据材料二,《临时约法》采用什么制度来约束袁世凯的权力?
(3)根据材料三,美国宪法规定的三种国家权力分别属于哪些国家机构?
(4)根据材料四,归纳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
二战后西欧的发展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的变化
国别 年份 |
资本主义 世界 |
美国 |
法国 |
西德 |
意大利 |
英国 |
1938 |
100 |
36 |
6.7 |
10.5 |
2.9 |
12.5 |
1948 |
100 |
54.6 |
4.6 |
3.6 |
2.0 |
10.2 |
—— 摘编自《世界经济统计简编》
(1)根据材料一,二战后西欧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战后为帮助西欧经济复苏美国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材料二欧洲一体化大事记
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法、德、意、荷、比、卢六国在罗马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
1967年,1965年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成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一次扩大。
……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
2002年,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
——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
(2)欧洲的一体化是从哪一领域开始的?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一体化的演变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材料三欧盟25国现有人口4.5亿,是美国人口的两倍,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25%、贸易额占世界的40%,而且是世界上提供援助最多的国际组织。……作为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欧盟希望今后在国际反恐斗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领域发挥更为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 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
(3)根据材料三,概括索拉纳的主张。这一主张实际上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政治格局?
选举制度的实行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城邦大约划分为100个市区,各市区按照大小比例选举出数目不等的候选人,然后从候选人名单中用抽签的办法确定实际上的公职人员。每人都有出任公职的平等机会,不至于集中在少数人。选举出的公职人员如果得不到公民大会的支持,就会立即被赶下台。
——《古代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与法律思想》
(1)材料一体现了雅典城邦选举制度的哪些特点?
材料二 1832—1884年英国历次议会改革后选民人数变化表(万人)
—— 丁建弘《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 一种历史社会学的研究》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英国选举制度的发展趋势,其中1832年后这一时段英国增加的选民主要来自哪一社会阶级?导致其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作为现代选举制度要件的普遍平等的选举权原则,直接选举和无记名的投票方式等都因此次的普遍的实践而得以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并深深扎根于乡村基层社会。……规定党组织、民主党派、选民或代表的联合提名权以及选区划分、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提名、投票与计票制度等选举运作程序与环节的规定……而却大都沿用至今。
—— 金子求《试析1953年至1954年基层选举的当代意义》
(3)写出1953年至1954年我国基层选举实践中所形成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根据材料三分析这次基层选举为新中国的选举制度构建了哪些基本框架?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他们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时提出:“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它国家的干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交关系文件集》
(1)周恩来的观点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原则?该原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苏联和美国的冲突才是冷战的战略本质,美国和中国的敌对是次要矛盾,尽管其主导着亚洲的外交。
—— 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2)举出毛泽东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的外交事件一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作出这一外交决策的必要性。
材料三“一国两制”构想中的战略原则是:争取港、澳、台地区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之内,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国两制”构想中的策略原则是:在统一的国家内部,实行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允许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只要这些差异不损害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振兴,都允许存在。
—— 王淑强《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实施“一国两制”构想的政治前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颁布二十等爵制,不论出身,依军功受爵赏,“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斩“五甲首而隶五家”。而对于私斗,则严加禁止,“各以轻重被刑”。
(法令)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就是说单凭血统高贵而没有军功的人,不得列入公族的簿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 摘引自刘泽华主编《中国通史教程·第一卷》
材料二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1)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对秦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梭伦改革调适贫富差距的具体措施。上述材料反映出两位改革家促进公平的共同方式是什么?
(3)上述改革都遭到了旧势力的强烈反对,梭伦最后被迫离开国家到国外游历,商鞅则被车裂而死,但人类社会仍在改革中不断进步。你认为从中可以为今天的改革提供哪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