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合作中谋发展日渐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的西欧呈现着一个利益多元化与各利益主体需要进行多重整合的局面,……而美国……鼓励西欧不但在经济上联合,而且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也加强合作与联合。这就使得走欧洲联合之路的决策在客观上顺应了美国和法国各自的战略需要,尽管它们的战略出发点完全不同。
——谢伟良《世界的分裂:冷战的兴起》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针对国际合作这一中心命题,新自由主义认为,尽管不可能出现自然而然的全面互利的“和谐”状态。……当考虑到武力解决利益冲突的代价过高或者当发现合作能给彼此带来好处的时候,作为理性行为的国家必然倾向于合作。新现实主义则认为,国家的自私本质决定了只有存在一个强大权威(霸权或世界政府)的情况下,合作才可能发生。国家关系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霸权秩序代替另一个霸权秩序的过程,霸权秩序的合法性是通过霸权战争确立的。
——宋伟《国际合作:理论与实践的考察——以战后法德关系为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与法国战略出发点有何不同?
(2)评材料中关于国际合作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
14 世纪—16 世纪欧洲大学 |
10 世纪—13 世纪中国书院 |
课程教学 主要内容 |
文法、文学、历史 |
(1)基本教材:儒家经典著作。 (2)重要读物:理学大师著作、讲义、语录、注疏;史学著作包括《左传》《汉书》等;诗词教材包括《诗经》《楚辞》等。 (3)其他:治民、讲武、水利、算数等学科,但比例很少,不如儒经地位高。 |
文法 |
||
辩证法 |
||
算术 |
||
几何学、地理学 |
||
天文学、力学 |
||
音乐 |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4—16 世纪欧洲大学与 10—13 世纪中国书院的课程设置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建立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即“上计制度”。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隋唐时期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到了宋朝中叶, 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随着雍正王朝“摊丁入亩”税收政策 的实施,国家税收由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和土地税。
——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材料二在 20世纪之前只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现代意义的户口和人口信息登记制度,二战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建立健全了这一制度。以美国为例,最能证明个人身份的资信材料为社会保障号码。人们可以凭借社会保障号码证明自己的身份、或者办理银行卡、信用卡、医疗卡、驾驶证等,或者依法申请失业救济。……美国国会利用人口普查得来的人口总数决定各州在美国众议院中的席位。此外,各州还根据这些数字来分配其立法机构中的席位。……企业则利用这些数字来降低金融风险、定位潜在市场。
——网络材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15 分)
(2)根据材料二,与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相比现代西方户籍管理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10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最早拥有汽车的都是一些富豪。有人对此作了妙趣横生的诗篇:富人成双结对而至,而且坐的是罗尔斯—罗伊斯(一种豪华车型);他们谈论自己的事务,声音高大刺耳而又无休无止。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致力于降低汽车的成本,实行流水线作业,使得原来需要花12小时28分钟组装汽车底盘的时间缩短至1小时33分钟。他于1908年推出第一辆农民也能买得起的“平民汽车”。这样,该诗又被添了几句:穷人乘坐福特而至,这些车子的外貌跟他们相似;他们笑个不停,因为看到那么多的老爷太太云集在此。
材料二 1960—1990年间美国的阶级结构分布(%)
(注:上表中1-5为白领阶层,与“蓝领阶层”相对,亦称“白领工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历史知识指出汽车流水线作业带来的变化。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劳动者结构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影响因素。
(3)据材料归纳科学技术在哪些方面推动社会进步的。
(14 分)城市是经济发展的缩影,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离开农村的农业人口统计
1751-1780 |
1781-1790 |
1801-1810 |
1811-1820 |
1821-1830 |
1851年城乡人口比例 |
|
流动人口数 |
75000 |
78000 |
138000 |
214000 |
267000 |
52:48 |
1760—1851英国城市规模发展简表
5万——10万人 |
10万人以上 |
|
1760年 |
1个 |
0个 |
1851年 |
13个 |
7个 |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城市见证历史”关键词表
武昌起义 |
上海浦东开放 |
彼得格勒十月革命 |
鞍山钢铁公司 |
巴黎《凡尔赛和约》 |
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
莫斯科《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上海中共二大 |
南京解放 |
华盛顿《九国公约》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市贸易的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英国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并评价这一历史进程。
(3)根据材料三,从“城市见证历史”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 运用这3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 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支的估算数(库平银)
收入 |
支出 |
田赋 25088000 漕粮 6562000 盐税(包括盐厘金税) 13659000 商品厘金税 12952000 关税(1893年) 21989000 地方关卡收入 1000000 对国内鸦片征收的税和厘金税2229000 杂税、捐纳和“贡献”等 5500000 合计 88979000 |
中央政府行政费用、皇室津贴和满洲戍军军饷 19478000 海关行政费用 2478000 公共工程 1500000 现代化军队、沿海防 8000000 满洲防务 1848000 甘肃和中亚的民政和军务支出4800000 北洋水师、南洋水师 10000000 铁路建设 500000 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拨款 1655000 各省行政费用、各省军队 36220000 偿还外国贷款的本利 2500000 合计 88979000 |
——费正清、刘广京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注:漕粮,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厘全,一种商业税。捐纳,是中国古代政府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粮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主要历史信息。(要求:提炼材料中的三条信息,并做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