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源自这段文字的成语除了“箪食壶浆”外,还有
简要概括孟子的战争观,并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对战争观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於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奋胡治乎? 乃者①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②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②顜(jiǎng):明确。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至何且死吾攻赵,旦暮且下 |
B.即召除为丞相史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
C.乃反取酒张坐饮良乃入,具告沛公 |
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离骚者,犹离忧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②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
③至者,参辄饮以醇酒④吏舍日饮歌呼⑤亦歌呼与相应和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⑤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参起初地位卑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 相国,有了深交。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
B.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 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
C.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 下随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
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2)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
(3)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俗好发冢纵火,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月朔望儆戒之。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宣德三年上疏言:“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州。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至四五十人者。凶威所加,谁敢诘问。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齎衣粮,俾受寒馁。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从之。八年春,又言:“自江、淮达京师,沿河郡县悉令军民挽舟,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而上官又不分别杂泛差役,一体派及。至土田荒芜,民无储积。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帝亦从之。自是,它郡亦蒙其泽。
正统元年用侍郎章敞荐,擢知蕲州。清河民诣阙乞留,命以知州理县事。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论死八人。信圭奏之,免六人。天久雨,淮水大溢,没庐舍蓄产甚众。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办物件及军匠厨役、濬河役夫,报可。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十一年冬,尚书金濂荐擢处州知府,其在清河已二十二年矣。处州方苦旱,信圭至辄雨。未几,卒于官。清河民为之立祠祀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去家远,艰于衣食去:距离 |
B.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输:运送 |
C.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俟:等待 |
D.饥民攘食人一牛攘:偷窃 |
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李信圭体恤百姓疾苦的一项是()
①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②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③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④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⑥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熙年间,李信圭因贤良被举荐担任清河知县。当地百姓好盗墓、纵火,李信圭设立教戒十三条,命令村民书写在牌上,每月的初一、十五加以告诫,并且将百姓的勤劳、善良或怠惰、恶性公之于众,清河风俗因此得以改变。 |
B.李信圭关注民生,宣德三年曾上书朝廷,言及清河县由于每天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以致丁壮尽无,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了农业发展。请求朝廷重申先前兵部的命令,限制役夫的征用。 |
C.李信圭勤政为民,在担任蕲州知府时,上奏朝廷把淮安卫卒侵夺的数百顷湖田归还百姓。在淮河水泛滥、百姓财物受损严重的情况下李信圭请求朝廷赈灾,并停止岁办物件以及征用军匠厨役、疏浚河道的役夫。 |
D.李信圭在清河县为官二十二年,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当他被提拔担任蕲州知府时,清河县百姓进京请求让他留任,朝廷于是命令他以知州身份管理清河县事;后来李信圭死在清河县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庙祭祀。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
⑵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曾子所说的“士”与桀溺所说的“辟人之士”的“士”在精神品格上是接近的,请问这样的“士”拥有怎样的志向?
(2)桀溺对子路的规劝,你是如何看待的?请作简要的评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穷 鬼 传
戴名世①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②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谒先生于家。曰:“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
敢有以报先生。”先生避席却行大惊女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往矣昔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覆视也。子往矣,无累我!无已,请从他人。”
穷鬼曰:“先生何弃我甚耶?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凡吾所以从先生者,以不肯从他人故也。先生何弃我甚耶!敢请其罪。”先生曰:“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上下坑坎,前颠后踬,俯仰跼蹐,左支右吾,则穷于行;蒙尘垢,被刺讥,忧众口,则穷于辩;所为而拂乱,所往而剌谬③,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
交游。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挟其空匮之身,入所厌薄之世,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凡女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穷鬼曰:“先生以是为余罪乎?是则然矣。然余之罪,顾有可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吾之所在,而万态皆避之,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往独来而游于无穷。凡先生之所云云,固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且韩愈氏迄今不朽者,则余为之也。以故愈亦始疑而终安之。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属者,数千年而得韩愈,又千余年而得先生。以先生之道而向往者,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
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一日,谓先生曰:“自余之先生也,而先生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徒以余故也,余亦悯焉。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也,今已毕致之矣。先生无所用余,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则起,趋而去,不知所终。
【注】①戴名世:清初桐城人,字田有,一字褐夫,文中被褐先生即指自己。②为文:指韩愈《送穷文》寓庄于谐,文中韩愈认为被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鬼缠身。③剌谬:违背常情、事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九百余年阅:经历 | |
B.然余之罪,顾有可矜者矜:自夸 | C.无可属者属:嘱托 |
D.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溷:打扰 |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凡吾所以从先生者![]() |
B.数千年而得韩愈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
C.以先生之道而向往,曾无一人![]() |
D.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文章借助穷鬼与被褐先生的对话,抒写了作者的不平之意和愤世之情。 |
B.穷鬼虽穷,却不肯![]() |
C.被褐先生之所以要赶走穷鬼,是因为人一旦沾上穷鬼,就会穷于言、穷于行、穷于辩、穷于才、穷于交,时时困窘,事事困窘,于世不容。 |
D.穷鬼与被褐先生相处几十年,使得先生“召笑取侮,穷而无归”,不能容于天下,终无所用,因而穷鬼不敢久留,匆匆离去。 |
给文中加波浪线句断句
先 生 避 席 却 行 大 惊 女 来 将 奈 何 麾 之 去 曰 子 往 矣 昔 韩 退 之 以 子 故 不 容于 天 下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女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2)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故宋太尉进十一代孙,冯翊人。父纯睦,泰安军录事参军,卒官,妻子不能归,因家焉。少颖悟,日诵千余言。与辛尚书弃疾少同舍属。师于亳州刘瞻,能诗文,时号“辛党”。金初遭乱,俱在兵间。辛一旦率数千骑南渡,显于宋;党在北方,应举不得意,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大定十年,中进士第,调莒州军事判官,累除汝阴县令、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
怀英能属文,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学者宗之。大定二十九年,与凤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凡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旧事,悉上送官。怀英诗文兼擅,尤长诗。性乐山水,诗文碑记不尚虚饰,因事遣词,通达流畅,平易自然,格调冲淡。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佚。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泰和四年,书“泰和重宝”,铸于钱币之上,是为“金泰和”。
是时,章宗初即位,好尚文辞,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谓宰臣曰:“翰林阙人如之何?”张汝霖奏曰:“郝俣能属文,宦业亦佳。”上曰:“近日制诏惟党怀英最善。”
明昌元年,怀英再迁国子祭酒。二年,迁侍讲学士。明年,议开边防濠堑,怀英等十六人请罢其役,诏从之。迁翰林学士,摄中书侍郎。时增修曲阜宣圣庙,敕令:“党怀英撰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明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久之,致仕。大安三年九月终,年七十八,谥文献,葬于奉符西旺村。赵秉文作墓志云:“公之文似欧阳公,不为尖新奇险之语;诗似陶谢,奄有魏晋;篆籀入神,李阳冰之后,一人而已。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
(选自《金史·党怀英传》,有增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辛尚书弃疾少同舍属舍:学舍 |
B.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佚。佚:散失 |
C.翰林阙人如之何阙:削减 |
D.迁翰林学士,摄中书侍郎摄:代理,辅助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党怀英“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的一组是
①师于亳州刘瞻,能诗文,时号“辛党”
②与凤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
③怀英诗文兼擅,尤长诗
④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
⑤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
⑥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⑤⑥ | C.①③④⑤ | D.②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党怀英祖籍冯翊,因其父卒于泰安军录事参军而在泰安安家。少时聪颖,悟性极高, 后师从亳州刘瞻,诗文方面在当时与辛弃疾齐名。 |
B.党怀英担任《辽史》刊修官时,民间收藏的辽代碑铭墓志以及各家的文集及记述辽 代史事的文字,全部被送交到官府。 |
C.金章宗喜好和崇尚文辞,他认为起草诏书文字,党怀英最优秀,增修曲阜宣圣庙时, 敕令党怀英撰写碑文。 |
D.党怀英深受皇帝器重,屡得迁职,他文才出众,在许多方面都“独步金代”;担任泰宁军节度使期间,治政有方,人自服化。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
(2)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