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美国形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广总督蒋攸鼯在奏折中就谈到美国民主制度,内称:“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
——熊月之《民主制度在晚清的最早解读》
材料二 我们得感激罗斯福,因为他找着一个最温和而且代价最小的来解决现代社会秩序中矛盾的方案。……若是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不虞威胁,不虞匮乏,信仰和言论有充分的自由,则我们不能不承认,不论各国解决这共同的课题的方式怎样不同,最终的目标是一样的。
——费孝通:《20世纪的危机与罗斯福》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美帝国主义利用战争发了横财,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
——l963年《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材料四 清末民国时期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基本是正面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l949到1972年,美国变成中国的头号敌人。l972年之后,尽管对美国的帝国主义定性没有根本改变,但美国形象在中国人的。中发生了悄然改变。改革开放,特别是l989年以后,美国成为中国人既十艮又爱的国家。
——摘编自赵梅《清末以来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有何偏差? 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材料二对美国新政有何印象? 材料中所指的共同的时代课题是什么? 罗斯福找到的“最温和而且代价最小”的方式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四,据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l963年、l972年之后美国形象变化的具体原因。
(4)上述材料反映出影响中国人对美国形象认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熔铸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而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是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又对三民主义做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并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岳麓版历史必修 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三民主义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深刻影响。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他先后提出了哪两大理论?
材料三有关邓小平的两幅图片。
(3)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他“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概括出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 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各自的思想主张。
(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
中西思想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历史发展的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下面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两位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1)材料一的苏格拉底和孔子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主张?各自的背景是什么?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脆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据材料二分析中法启蒙思想的主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能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19世纪欧美四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 “ 国会可以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律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材料二 “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院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枚3年改选其中的1/3------”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宪法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请完成: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哪两种政权组织形式?材料一中政治文献体现的原则是什么?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权力分哪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材料二反映的政治文献对本国社会发挥了那些积极作用?
(2)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指出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不同点?以上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西方人对古希腊罗马文明怀着无法释怀的感念,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源。在众多西方古代史著作中,“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这样的赞美屡见不鲜。
请完成:
(1)说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离不开哪三个人?他们分别起来了什么作用?
(2)说出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指出其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罗马法的实质是什么?指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