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1),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承命为征君作传(2),此吾文托记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
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
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太史公传陆贾,其分奴婢、装资,琐琐者皆载焉。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则文字虽增十倍,不可得而备矣。故尝见义于《留侯世家》,曰:“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宋元诸史,若市肆簿籍,使览者不能终篇,坐此义不讲耳。
征君义侠,舍杨、左之事(3),皆乡曲自好者所能勉也;其门墙广大,乃度时揣已,不敢如孔、孟之拒孺悲、夷(4)之,非得已也;至论学,则为书甚具。故并弗采著于传上,而虚言其大略。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至以文自辩。而退之之志李元宾,至今有疑其太略者。夫元宾年不及三十,其德未成,业未著,而铭辞有曰:“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则外此尚安有可言者乎?
仆此传出,必有病其太略者,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今详者略,实者虚,而征君所蕴蓄转似可得之意言之外。他日载之家乘(5),达于史官,慎毋以彼而易此。惟足下的然昭晰,无惑于群言,是征君之所赖也,于仆之文无加损焉。如别有欲商论者,则明以喻之。
注释:[1]归震川:归有光,字熙甫,人称震川先生,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明代散文家。于散文创作力排明前后七子的拟古主张,著义朴素自然,长于言情叙事,为桐城文家所推重。著有《震川先生集》。闬(hàn):里门。[2]征君;即孙奇逢。[3]杨、左之事:指孙奇逢营救杨涟、左光斗的事。[4]孺悲:鲁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夷之:墨家信徒,曾通过徐辟求见孟子,未见。[5]家乘:家谱。“乘”(shèng)本为春秋时晋国史书的名称,后因以称记载史事之书为“乘”。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 恨: ②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 末:
③坐此义不讲耳 坐: ④必有病其太略者 病: 文中“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中的“而”字,与下列句子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某所,而母立于兹 | B.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
C.吾尝终日而思矣 | D.侣鱼虾而友麋鹿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
(2)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
(3)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方苞为征君作传,主要写了征君什么事迹?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独乐园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所及也。孔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秀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牖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列轩牖,以延凉飕。前后多植美竹,为消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
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曲其杪,交相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二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轩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衽采药,决渠灌花,操斧剖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唯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之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于己,不以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司马光反对新法,被贬为西京(洛阳)御史台,熙宁六年(1073),购地二十亩,筑园。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延凉飕延:迎取 |
B.所病者,学之未至病:担忧 |
C.事物之理,举集目前举:借取 |
D.虽推以与人推:推广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独乐园”命名原因的一组是()
①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②沼北横屋六楹,厚其牖茨,以御烈日
③临高纵目,逍遥相羊,唯意所适
④每种止植二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
⑤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
⑥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A.①②⑤ | B.①③⑥ | C.①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孟子、孔子的语句,意在说明“王公大人之乐”“圣贤之乐”是高尚的,而作者自己的“独乐”是迂腐庸俗的。 |
B.本文记述了独乐园的布局,既有方位介绍,又有形状描摹,并依据区域的景观特点或功能命名,突出了“独乐园”命名之寓意。 |
C.作者在此小园中悠闲自得,生活内容丰富,时而在“读书堂”思考事理,时而在庭院中钓鱼灌花、登高望远,其乐胜于园外之乐。 |
D.作者以问答形式说明自己并非不想推己于人,而是别人不肯同此乐,所以才独享其乐,这就委婉地表达了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注释】篑(kuì),土筐。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孟子认为领略过大海的人很难再对其他水产生兴趣,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也难以被别的观点左右。 |
B.孟子提醒为学之人,要学习大海的波澜壮阔;不能事无大小,巨细无遗,像日月之光那样连细小的缝隙都要照到。 |
C.孟子以流水“不盈科不行”为喻,说明为学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只有学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准和境界。 |
D.孔子用堆土成山的比喻告诉我们,无论道德、学问或事业追求上,是进是止,关键都在自己,而不在别人或环境。 |
请指出上述两个语段蕴含的有关学习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6题。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吴县人,童髻入学,才气奔放,与所善张灵纵酒放怀。诸生或笑之,慨然曰:“闭户经年,取解元如反掌耳。”
弘治戊午,举乡试第一。主考洗马梁储还朝,携其文示詹事程敏政,相与叹赏,遂招寅往还门下。储奉使,寅乞敏政文以饯。已未会试,敏政为考官。同舍生徐经,以币交敏政家人,为给事华昶所参,语连寅,俱下狱,掠问无状,竟坐乞文事,论发浙藩为吏。不就,放浪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归筑室桃花坞,与客日饮其中。尝缘故去其妻,自伤放废,无所建立,譬诸梧枝旅霜,苟延何为?复感激曰:“丈夫虽不成名,要当慷慨,何乃效楚囚。”因图其石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作《伥伥》诗,读者悲之。
宁王朱宸濠慕其名而厚币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以归。其学务穷研造化,寻究律历(历法),求扬马、元虚、邵氏音声之理而赞订之,旁及风乌、五遁、太乙,出入天人之间。其应景诗文,不甚措意,谓后世知我不在是。奇气时发,或寄于画,下笔则追唐宋名匠;厌苦征求,亦不尽其所至。晚乃皈心佛门,自号“六如”,年五十四卒。
(节选自《明史拟稿》)
[注]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用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所善张灵纵酒放怀 善:交好 |
B.为给事华昶所参 参:弹劾 |
C.竟坐乞文事 坐:因……犯罪 |
D.不就,放浪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 就:就绪,指官员任职期满。 |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币交敏政家人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
B.宁王朱宸濠慕其名而厚币聘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
C.其学务穷研造化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祭十二郎文》 |
D.寅奇气时发,或寄于画 月出于东山这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
下列句子表现唐寅才气奔放的一项是( )
①弘治戊午,举乡试第一 ②相与叹赏
③出入天人之间 ④归筑室桃花坞,与客日饮其中
⑤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以归 ⑥下笔则追唐宋名匠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⑤⑥ |
C.①②③⑥ | D.①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伯虎从小就才气奔放,关键时常常表现出满腔的豪气和十分的自信。 |
B.因受到程敏政案的牵连,唐伯虎弃官为民,放浪漫游,归来后在桃花坞建了一座房子。 |
C.唐伯虎参加乡试时写了一篇很漂亮的文章,深得两个主考官的赞赏,于是被招纳为门下,任其往来。 |
D.唐伯虎在诗歌、绘画、天文、历法等方面都很有造诣,不愧为“才子”称号,但他最后还是心归佛门。 |
翻译古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丈夫虽不成名,要当慷慨,何乃效楚囚。
②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以归。
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
译文:
(2)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维传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日:“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日:“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闻行在所。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后表请舍宅以为寺。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同诣九公主第诣:到……去。 |
B.延于上座日延:邀请。 |
C.对曲果然对:对照。 |
D.尝自写其景物奇胜写:书写。 |
以下各组句子,全都正面表明王维才能的一组是 ( )
①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 ②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
③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 ④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
⑤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 ⑥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A.②③⑤ | B.①④⑥ | C.①③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维精通音律,应举之前,歧王建议他为《诗经》中几首风格清越的诗谱上琵琶曲,并帮忙推荐给九公主,九公主对王维大加赞扬。 |
B.凝碧池宴乐,叛贼召集梨园诸公合奏乐曲,王维赋诗一首,表达了对叛贼的痛恨,对遭受战乱的百姓的同情和对朝廷的忠心,因此战乱后得以免罪。 |
C.王维晚年笃信佛教,素食朴衣,在蓝田县南辋川孤居多年,作画,会友,游览,赋诗,弹琴,饮酒,自得其乐,从中找到了心灵的最终归宿。 |
D.王维的山水画构思奇妙,意境空灵远阔,绘画的技艺如同得到天机,不是他人能学得来的,连他自己都说“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