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选修3—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在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A、B、C、D、E、F中,A与其余五种元素既不同周期也不同主族,第二周期元素B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C原子的最外层p轨道的电子为半充满结构,D原子核外电子有8种不同的运动状态,E的基态原子在前四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中单电子数最多,F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能层只有—个电子,其它能层均已充满电子。
(1)基态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
(2)B、C、D三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
(3)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子中,其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为____________杂化;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
(4)C的单质与化合物BD是等电子体,写出化合物BD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1mol BC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D、F能形成一种化合物,其晶胞的结构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若相邻D原子和F原子间的距离为a c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g/cm3(用含a、NA的符号表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已知A、B、C、D、E五种主族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CA;B、D同主族,可形成DB2、DB3两种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A、B两种元素能形成两种常温下呈液态的化合物M、N,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合物M的电子式可表示为;化合物N在同主族元素形成有具有相同结构的物质中,具有较高的沸点,其原因是
(3)A、B、C、D中的三种或四种元素能形成多种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呈碱性的有(写出所有化合物,用化学式表示,下同),呈酸性的有(写出所有化合物)。
(4)元素B、E的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可作水消毒剂的有(写出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在下列各变化中,E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常温下),F为淡黄色粉末,G为常见的无色气体(反应条件均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②中,每生成 2.24L 气体G(标准状况)时,该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mol。
(2)若反应①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单质A和化合物B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发生反应,且C、D是两种均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反应①在溶液中进行,A是一元强碱,B是一种酸式盐,D是一 种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且B遇盐酸能生成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当A过量时,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
( 4)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到的步骤为:TiO2→TiCl4Ti
①C(s) + O2(g) = CO2(g);△H = -393.5 kJ•mol-1
②2CO(g) + O2(g) = 2CO2(g);△H = -566 kJ•mol-1
③TiO2(s) + 2Cl2(g) = TiCl4(s) + O2(g);△H =" +141" kJ•mol-1
则TiO2(s) + 2Cl2(g) + 2C(s)= TiCl4(s) + 2CO(g) 的△H = _________________。

决定物质性质的重要因素是物质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石墨的结构,其晶体中存在的作用力有(填序号)

A:σ键 B:π键 C:氢键 D:配位键 E:分子间作用力 F:金属键 G:离子键
(2) 下面关于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4<CCl4<CBr4<CI4
B.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C.熔点由高到低:Na>Mg>Al
D.晶格能由大到小:NaF> NaCl> NaBr>NaI

(3)CaF2结构如图Ⅰ所示,Cu形成晶体的结构如Ⅲ所示,Ⅱ为H3BO3晶体结构图(层状结构,层内的H3BO3分子通过氢键结合)

图Ⅰ图Ⅱ图Ⅲ
① 图I所示的晶体中与Ca2+离子最近且等距离的Ca2+离子数为
图III中未标号的Cu原子形成晶体后周围最紧邻的Cu原子数为
② H3BO3晶体中B原子杂化方式______ ; CNO-的形状为____________;
③ 三种晶体中熔点高低的顺序为(填空化学式),
H3BO3晶体受热熔化时,克服的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为
(4) 碳的某种单质的晶胞如右图所示,一个晶胞中有_____个碳原子;若该晶体的密度为ρ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体中最近的两个碳原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_cm(用代数式表示)

I.已知:反应①H2(g) + Cl2(g) = 2HCl(g) ΔH=" —184" kJ/mol
②4HCl(g)+O2(g) 2Cl2(g)+2H2O(g)ΔH=" —115.6" kJ/mol

请回答:
(1)H2与O2反应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2)断开1 mol H—O 键所需能量约为kJ。
II.实施以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为基本内容的节能减排政策,是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化工行业的发展必须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已知某反应的平衡表达式为: ,它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在400℃时,N2 (g)+ 3H2(g) 2NH3(g) △H<0的K="0.5," 则400℃时,在0.5L的反应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1mol、2mol,则此时反应V(N2)V(N2)(填:>、<、=、不能确定)。欲使得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同时使平衡时NH3的体积百分数增加,可采取的正确措施是(填序号)
A.缩小体积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加催化剂 D.使氨气液化移走
(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A(g) + 3B(g) 2C(g) + D(s) ΔH,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K
300
400
500

K/(mol·L-1)2
4×106
8×107
K1


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判断该反应的ΔH0(填“>”或“<”)
②在一定条件下,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
A.3v(B)=2v(C)B.A和B的转化率相等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I.设反应①Fe(s)+CO2(g) FeO(s)+CO(g)的平衡常数为K1
反应②Fe(s)+H2O(g) FeO(s)+H2(g)的平衡常数为K2
在不同温度下,K1、K2的值如下:

T(K)
K1
K2
973
1.47
2.36
1173
2.15
1.67

(1)现有反应③CO2(g)+H2(g) CO(g)+H2O(g),这是一个(填“吸”或“放”)热反应,要使平衡③向右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容积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E.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F.设法减少CO的量
(2)若反应Fe(s)+CO2(g) FeO(s)+CO(g)在温度T1下进行;Fe(s)+H2O(g) FeO(s)+H2(g)在温度T2下进行,已知T1>T2,且c(CO2)>c(H2O)(其他条件均相同),则两者的反应速率(填序号)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II.(1)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若A点表示25℃时水的电离达平衡时的离子浓度,B点表示100℃时水的电离达平衡时的离子浓度。则100℃时1 mol·L-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mol·L-1,KW(25℃)________KW(100℃)(填“>”、“<”或“=”)。25 ℃时,向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NH4HCO3固体,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是_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
(2)电离平衡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强弱的量。已知如表数据。

化学式
电离平衡常数(25℃)
HCN
K=4.9×10-10
CH3COOH
K=1.8×10-5
H2CO3
K1=4.3×10-7、K2=5.6×10-11


①25℃时,有等浓度的NaCN溶液、Na2CO3溶液、CH3COONa溶液,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
②25 ℃时,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则混合溶液中c(Na)________c(CH3COO)(填“>”、“<”或“=”)
③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