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3——25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给文中划线句断句。(断两处)
是 故 古 之 王 者 建 国 君 民 教 学 为 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② 是故古之王者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如是再啮如其言 | B.其反激之力至石之半 |
C.湮于沙上于我如浮云 |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可以为师矣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给下面划线字注音。
(1)往来翕忽(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2)怀民亦未寝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
(2)念无与乐者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甲文是:
乙文是:依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回答小题
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⑤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⑥虢,还反灭虞。(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④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⑤德,恩德。⑥取,攻占。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假道于虞而伐虢②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①
②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比较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1)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2)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3)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1)体:体悟。(2)虚受:虚心接受。(3)实:充实,充满。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②陶后鲜有闻
③竹本固 ④人多树之为庭实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②之,何所履行③?”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④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⑥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⑦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解:①候:拜访、问候②称:称赞、赞许③履行:实践、做④绥:安抚
⑤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谦称⑥法:效法⑦师:学习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⑵尊君在不不:
⑶元方入门不顾顾:⑷下车引之引:下列各句中“之”字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 | B.驱之别院。 |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D.邑八景之一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袁公两问绵里藏针,颇有学问,但元方两答精彩纷呈,请你说说元方第二答的巧妙之处。
从这两则故事中,你怎样评价元方这个孩子的?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殚其地之出殚: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③猛浪若奔奔:
④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志: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③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岳阳楼记》写景虚实结合。实写的景象只有“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是为什么?(2分)
《与朱元思书》中“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