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1)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2)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3)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1)体:体悟。(2)虚受:虚心接受。(3)实:充实,充满。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②陶后鲜有闻
③竹本固 ④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 、 、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 、 、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阅读文言文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注释:①籍:项羽的字。②项梁:项羽的叔叔下面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吴广素 爱人我行我素 | B.皆已失期不期而遇 |
C.学万人敌敌众我寡 | D.梁与籍俱观与时俱进 |
解释划线的字
A.广故数言欲亡 | B.尉果笞广 |
C.项梁怒之 | D.虽吴中子弟 |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⑴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⑵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⑶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
①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③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文】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效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效迎,卒然①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②。”
注释:①卒然:同“猝”,突然。②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谨受教:真诚地领受教诲。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亦免冠徒跣( ) (2)休祲降于天( )
(3)唐雎说信陵君( ) (4)破秦人,存赵国(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 |
B.与臣而将四矣不可得而知也 |
C.秦王怫然怒卒然见赵王 |
D.休祲降于天人之有德于我也 |
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两文在人物刻画上都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你结合乙文分析其作用。
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便要还家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处处志之 (4)阡陌交通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请结合原文,说说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
答: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②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① ;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膏②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节选自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
【注释】 ①茹:吃。 ②膏:用油脂涂抹。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居民鲜少()(2)与之酒而为之歌()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泉甘而土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B.濯清泉以自洁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
C.太行之阳有盘谷花之隐逸者也 |
D.钓于水,鲜可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是 谷 也 宅 幽 而 势 阻 隐 者 之 所 盘 旋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两篇文章在主旨上的相似之处。
晏子使楚(11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解释下列“之”的不同含义。
楚王闻之: ;吾欲辱之: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谓左右曰,古义 ;今义 。翻译:晏婴,齐之习辞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