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三)阅读《童趣》,完成后面题目。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⑶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⑵又留蚊于素帐中                    
⑶余年幼,方出神                     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翻译下列句子。
⑴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⑵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本文围绕“              ”,写了哪三件事?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
⑴选贤与能⑵货其弃于地也
外户而不闭⑷良田美池桑竹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解释划线词的意思。(4分)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 其谁可而之()
(4)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从语言表达角度分析甲乙两段文字的区别。

文言文比较阅读(14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 
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词语理解。(6分)
(1)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
逐齐师()②公问其()
③望其旗()  ④公输盘(       )
(2)请选出划线字与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公问其故 A.己奉公  B.敌制胜____   
②例句:以牒械    A.民请命  B.下不例____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虽杀臣,不能绝也。
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马说》,完成下面题目。(共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不知其能千里而也()②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③执而临之()④求其能千里也()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文中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
文中的“伯乐”比喻,“千里马”比喻
,“食马者”比喻
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渴望?

、赵普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解释句中方框字的含义。
(1)家人发箧视之( )(2)手不释卷()
(3)太祖素恶其人()(4)赏以酬功()
翻译下列句子
①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②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
有句话“活到老学到老”,与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阅读完两篇短文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一个人?
根据文章并发挥想象,说说“太祖乃悟”悟出了什么?
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请写出《论语》中你感受最深刻的一则,并说说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