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亦死 (        )    扶苏以谏故(        )
闻无罪(        )   楚人之(        )
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项是(     )

A.时人莫之许也 B.恢弘志士之气 C.辍耕之垄上 D.天子之怒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为了“威众”,陈胜、吴广做了哪两件事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去国怀乡

去:到,往

B.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D.吾谁与归

归:归依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之

B.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扶苏以数谏故

D.感极而悲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D.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踢金帛。

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闻之,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戮之,经月乃放。

(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兰子:以杂耍技艺走江湖的人。②干:求见。③宋元:这里指宋元君。④属:连接。⑤庸:用。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技干宋元

何以战

B.弄七剑迭而跃之

花之君子者也

C.拘而拟戮之

学而不思则罔

D.经月乃放

乃不知有汉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

(3)你是否赞同宋元君的做法?为什么?(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薄暮冥冥

狐裘不暖锦衾薄

B.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C.则有去国怀乡

乃记之而去

D.把酒临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两段文字表现了迁客骚人的不同心境,用自己的话分别说一说“悲”和“喜”的原因。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宋祁《雁奴后说》

注:①瞑,通“眠”。②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緼,乱麻绳。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②须其夜艾  

③阴布大网  

④叹其以诈相笼  

(2)翻译下面的语句。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3)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

(4)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三)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甫冠,名闻四方  

②讽富人自实栗  

(2)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山行六七里

B.腰白玉之环

C.闻寡人之耳者

D.父利其然也

(3)解释下面句子。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4)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