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古文《陶侃惜谷》(9分)
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而鞭之。故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陶侃:东晋名将。②贼:伤害。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
②汝既不田( )
③执而鞭之( )
④故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翻译句子。
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你觉得陶侃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2分)
【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节选自《隆中对》)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8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27,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凡三往,乃见②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
B.①曹操比于袁绍②躬耕于野 |
C.①即前兵三万人以助备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D.①贤能为之用②亮少有逸群之才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时人异焉”中“异”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利尽南海 | B.失期,法皆斩 |
C.欲信大义于天下 | D.固以怪之矣 |
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境划出两处。
备 得 用 与 武 帝 交 战 大 破 其 军 乘 胜 克 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①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②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甲文主要记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时与刘备的一次谈话。乙文主要记述了诸葛亮辅佐刘备成就帝业。甲文中的谈话成功预见了乙文中刘备的哪些作为?
云梦田
【明】刘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二处)(2分)
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l)楚王好安陵君( ) (2)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 )
(3)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 (4)景睢失色而退(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 )(2分)
A.《唐雎不辱使命》 | B.《曹刿论战》 | C.《大道之行也》 | D.《醉翁亭记》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袁黄公力行节俭,与缙坤相约:每会荤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故皆徙业耳。
(节选自《感应篇》)
【注释】1袁黄:号了凡,明朝万历年间曾做知县,有《了凡四训》传世。2缙坤: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3荤:指葱姜蒜等辛辣味的菜。4胥(xū):小官吏。 5折阅:亏损。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期年之后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由讼者邀宴吏胥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 结合选文,举例说明袁黄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陈涉世家》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街市,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数:屡次、多次 | B.尉果笞广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
C.为坛而盟 盟:盟誓 | D.将军身被坚执锐被:被子 |
下面的句子中倒装句的一项是( )
A.吴广素爱人 | B.祭以尉首 | C.陈守令皆不在 | D.杀之以应陈涉 |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并杀两尉”,这也是他们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 |
B.陈胜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士卒,坚定了氏族反抗暴秦、奋起抗争的信念。 |
C.“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体现了起义策略的正确性和百姓的人心所向。 |
D.选文中,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迅速组成,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 |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 |
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 |
D.我独亡(亡:死亡)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 |
B.仁在其中矣其恕乎 |
C.与人恭而有礼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
D.如日月之食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