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500—1800年间英国、法国、葡萄牙、荷兰四国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统计表。表中的“乙”是指
| 国家(代称) |
1500—1599 |
1600—1700 |
1701—1800 |
| 甲 |
705 |
371 |
196 |
| 乙 |
65 |
1770 |
2950 |
| 丙 |
— |
811 |
1865 |
| 丁 |
— |
155 |
1300 |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整理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葡萄牙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由官府垄断 |
| B.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
| C.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
| D.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
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
|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
|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
|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
|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
|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
| D.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
|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 D.商品经济的发达 |
“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的学者是
| A.朱熹 | B.陆九渊 | C.王守仁 | D.李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