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上逑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 |
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愿望 |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
下图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的巨幅画。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 |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
C.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
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语称赞的是
A.公车上书 | B.新文化运动 | C.五四运动 | D.国民革命 |
1909 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
C.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
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长安 | B.北京 | C.上海 | D.广州 |
明清(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转型”的表现是
A.工业文明逐渐确立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
C.内阁制具备了近代政体的基本特征 |
D.批判性进步思潮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