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直到基督纪元20世纪的黎明,战争才真正进入其作为人类潜在毁灭者的王国。人类的组织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和帝国,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了完全的集体意识,因而屠杀事业能够有计划地以从前难以想象的规模坚持不懈地予以执行。……由于良好的财政、世界规模的信贷和贸易资源、大量资本储备的积累,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可能使用整个民族的力量来完成大破坏的任务。民主制度使几百万人的意志力得以体现。教育不但把战争的进程纳入人人都能理解的范围,而且使每个人都可以高度服务于当前的目的。报纸提供了统一思想和相互鼓励的工具。宗教尽管在基本问题上主张慎重地避免冲突,但却以各种形式对所有斗士一视同仁,并给以鼓励与安慰。最后是科学,面对人类的迫切需要,它打开了自己的宝库和秘密,把几乎是决定性的能力和器械交到人类手中。
——[英]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及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的原因。并分析为什么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和《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
(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新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是在党的哪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2)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如何思考的?
(3)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贡献?
(4)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内在联系?
(5)简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分别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什么问题?

一个时期的思想与社会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同时又反作用于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韩非子与其他法家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不存在发表私人看法的空间。法律是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而发布的东西,加以广泛宣传和坚定地推行,它就会使人民去做他们本不愿做的事,如努力工作和战斗。这样,百姓的意见在体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在法家的思想中,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意愿。
——摘编自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二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在当时仅是将“百家”摈弃于官方尊奉的意识形态之外,对其在社会上自由发展则不予干预,未曾一概禁绝。在实际政策的制定上,仍然带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并非教条地照搬儒家原则。法家的一套施政思想、手段仍然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只不过注意用儒术加以包装、“缘饰”。虽然王朝治国并非纯用儒学,但由于形成了一套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选官和教育制度,故而儒家经学大盛于时。另外,汉儒鼓吹的“天人感应说”也使专制皇权受到某种程度的约束。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实学思潮是从宋明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股新的社会进步思潮,实学思潮适应明末清初社会的变迁而兴起,把研究的范围扩大到社会领域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明清实学的精神首先表现在经世思想上,乃是锐意于社会改革的经世济国。与宋明理学家“凭是天崩地陷,他也不管,只管讲学”的避世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摘编自尚斌等《中国儒学发展史》
材料四 进入到晚清时期,实学思潮继续发展,并达到了新的高度,对中国近代早期的社会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从材料一中可以概括出法家法治思想的哪些特点?分析法家思想对战国时期政治形势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儒学对王朝政治的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明清实学思潮与宋明理学的不同。
(4)简要说明鸦片战争后至洋务运动期间实学思潮的主要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递合众国总统,由总统审批。倘若……该议院的议员以三分之二仍然通过法案,该法案成为法案。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二款总统有权缔结和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同意后,任命大使、最高法院的法官……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美国《1787年宪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形成了什么政治体制?该政体是如何逐步实现有效控制王权的?
(2)指出材料二中宪法所反映的原则,并根据材料具体说明这种原则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不得照抄原文)
(3)英国和美国政体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优点。

阅读下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

三峡水利工程
筒车
新航路开辟
轮船招商局
第聂伯河水电站
海上马车夫
北洋水师
罗盘针
水力织布机
海上丝绸(陶瓷)之路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