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我在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一人拉扯着我的妹妹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干枯的灯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给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兴奋 急切】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jì)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把麦粑(bā)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糊糊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等我回到家,手中荷叶里空空的,连馒头屑也不见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失望 羞愧】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大声地嚷:“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一笑:“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悔恨 悲痛】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1)“厉害”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凶猛,难以对付;②严厉,严格;③剧烈,严重。短文中的“厉害”应选第 种解释。
(2)“故伎重演”在词典中的解释是:老手法又重新施展。在这篇短文中指的是 。
(二)认真阅读短文,尤其是画“ ”的句子,从【 】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我”当时的心情,用“√”标出。
(三)文中三次写到母亲的一个相同的神情,那就是 。从这个相同的神情,却能体会到母亲不同的情感:第一处表现了 ,第二处、第三处表现了 。
(四)短文最后一句话说“我的童年结束了”,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五)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省略了怎样的内容?请展开想象写下来,注意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六)读第一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这句话的作用是:
(七)读了短文,你想对文中的母亲说: 。
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________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________ 人影________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把短文中的横线部分补充完整,并加标点。
(2)在短文括号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短文中画“”的句子的意思是( )
A.人着急时就走搭石过河,不急就过桥。
B.走搭石要走得快,过桥可以慢一点儿。
(4)短文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着问题来读书。
(1)课文中的“搭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最突出的写法是________。
A.借物喻理 B.借物喻人 C.托物言志
阅读大舞台
为了黑孩子的一条胳膊
今年早春二月的一个夜晚,一辆救护车在非洲冈比亚的道路上疾驰着。雪亮的车灯划破了漆黑的夜(幕 墓 暮)。救护车在一家医院门口停下来,一名七岁的黑孩子被抬了下来,他当天下午从十米高的树上掉下来,左上臂的伤口流血不止。
医院手术室灯火通明,中国冈比亚医疗队骨科主治医生关治茂刚做完一个手术,受伤的黑孩子又被推了进来。关医生发现黑孩子左上臂下端骨头断裂,大部分肌肉断离,神经严重挫伤。在当地,像这样的病例,以往的处理都是(节 截 接)肢。这里的医疗条件极差,缺乏应有的医疗设备。黑孩子从摔伤到现在已达八个小时,他已经处于昏迷。要保全这条胳膊是很困难的。关医生思索着:我的责任是救死扶伤,困难再大也要抢救孩子的胳膊。于是,他果断地决定:“立即抢救!”
时间就是生命。关医生站在手术台前,紧张地工作着。他以最快地速度清洗伤口,整复固定了骨头,立即将断离地血管找到,熟练地缝合了血管……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当血管接完,放开两端血管夹的同时,一双双眼睛(钉 盯 叮)住孩子受伤的左臂。“血管通畅了!”欢呼声同时从人们的嘴里发出。黑孩子的胳膊保住了。
手术完成已是第二天清晨,关医生顾不上休息,又考虑下一步治疗方案了。
冈比亚医务人员对中国医生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赞叹不已。病孩子的父母紧紧地握住关医生的手,泪水禁不住流了出来。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画“”。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叹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记叙了的事,赞扬 了。
课外阅读。(21分)
美丽的日月潭
①日月潭在台湾的中部,四周群山环绕,中央有一座美丽的小岛。( )岛的北面像日,南面像月,( )人们称它为日月潭。
②日月潭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水很深。日月潭周围是山,山上是茂密的树林。山林倒映在潭里,湖光山色,非常美丽。
③日月潭( )环境优美,( )景色宜人。( )在早晨、黄昏,晴天或雨天,( )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黎明时,湖面的轻烟还没散去,隐隐约约地看到天边的晨星、远山和点点灯光。日落的时候,潭水荡漾着美丽的霞光。在艳阳高照的时候,整个日月潭,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使人胸襟突然开阔起来。蒙蒙细雨的时候,它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充满了神秘感。
④日月潭永远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我爱美丽的日月潭。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3分)
(2)用“____”画出“日月潭”得名的句子。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5分)
(3)用“∥”给短文分段,并写出每段的段意。(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③自然段中,第一句话是____________句,起到了______________的作用。在这个自然段中,作者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间段日月潭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游 古 漪 园
和煦的暖风把我们送到美丽的南翔古漪园。
一进古漪园大门,迎面是一幅巨大的浮雕墙。你看,假山流水,柳荫竹林,亭台楼阁,一对栩栩如生的白鹤正在南飞。啊,多美的艺术品!老师告诉我们,这堵墙叫照壁,上面雕的是明清时代古漪园的全景。
转过照壁,沿着石铺的小径向前走,我们来到了横跨戏鹅池的九曲石桥。那栏杆,那柱子,都十分别致。站在九曲桥上,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湖水碧波荡漾,岸边,苍松翠竹、叠置的假山、盛开的鲜花,多么秀丽啊!
走过九曲桥,登上竹枝山,我们便看到一个很有特色的亭子。亭前屋檐下,有一块黑色匾额,上面是三个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缺角亭。”这亭子是四方的,亭顶三个檐角的尖端都有一只紧握的大拳头,只有东北角缺了一只。
老师告诉我们:“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南翔人民就在这儿建立了这个亭子,特意缺了个东北角,以示伤痛。其他几个角上的大拳头是表示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听完介绍,我们不知不觉地紧握拳头,心中燃起了怒火。
从缺角亭下山,我们就来到了戏鹅池,戏鹅池面上倒映出绿的山,红的花,古老的石舫,秀美的白鹤亭。湖岸垂柳正在爆芽,桃花含苞待放,春意正浓!
绕了一个大圈子,我们又回到了照壁前。啊,古漪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1)作者的游览顺序是:照壁--( )--( )--( )(3分)
(2)用“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游览地点转换的句子。(1分)
(3)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在文中画出来。(1分)
(4)仔细阅读第4、5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完成填空。(3分)
作者看到________,作者听到_________,作者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