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Y的氢化物中,常温下,Z的单质能溶于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W>Q>Z>X>Y |
| B.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与Q的单质可发生置换反应 |
| C.元素X与Y可以形成5种以上的化合物 |
| D.元素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W的强 |
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的氢微粒,该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关于这种微粒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 |
| B.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
| C.该微粒比普通氢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
| D.该微粒的组成可用H3表示 |
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反应情况正确的是
A.含0.01 mol KOH和0.01 mol Ca(OH)2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CO2![]() |
B.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
C.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
D.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①金属钠投入FeCl2溶液中 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 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 ④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⑤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 A.①③④⑤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⑤ |
下列对有关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
| B.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均降低,原理不相同 |
| C.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一定含有SO42 |
| D.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铁质容器储运,说明铁与冷的浓硫酸不反应 |
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