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尼克松总统在回忆自己首次访华在机场与周恩来总理见面的情景时说:“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编自《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二 “这里是离太平洋很近的地方,大洋彼岸就是中国,我去年访美时曾讲过,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我现在依然这样认为。今天,我同奥巴马总统在这里举行会晤,主要目的就是为中美关系发展规划蓝图,开展‘跨越太平洋的合作’。”
——2013年6月7 H习近平主席访美时讲话
(1)完成下列中美关系表格(4分)

时间
历史太事

尼克松访华
1979年

 
(2)【改编】“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意味着什么?中美之间为什么会“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6分)
(3)【改编】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中美两国怎样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中美关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片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李宏同学用A、B、C三张照片为素材办了一份历史手抄报,请你为这份手抄报拟定一个主题名称。
(2)分别写出A、B两位人物的重大贡献。
(3)图D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4)小明同学想参观图E中的“中共一大会址”,请问他应前往哪一城市?中共一大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5)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指什么人?
(3)材料二中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是指什么事?
(4)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5)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材料一中的哪一条口号最能体现这一点?
(6)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学习上述运动中学生、工人的一种什么精神?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
从1840年至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请回答:
(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战争的结果怎样?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赔款最多的条约、割地最多的条约、最早允许列强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条约各是哪一条约?
(3)在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中,清政府暴露出怎样的本质?

材料与问答题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民网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等人的探索,在近代被称为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的性质?这一事件在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材料三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2分)回顾这场思想运动,你觉得我们应对西方文化持什么态度?
(4)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特点?

拓展探索:
中国圆明园学会原副会长,93岁高龄的著名建筑学家汪之力在目前举行的“纪念圆明园建园30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上”呼吁应按照现行的规划,尽快恢复圆明园原有的山形水系和植物配置,并按原样重建总体十分之一的建筑物,用于展示“圆明园事件”、清朝的政治和文化以及中国的传统园林,让圆明园成为保护世界文化的特殊纪念地,让人们明白曾经失去了什么,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直观感受。

(1)上图:是圆明园残迹,被毁坏是在什么时候?是谁将它毁坏?他们将其毁坏的目的是什么?
(2)请你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圆明园重建的想法?(言之有理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