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难忘开国大典的礼炮,激荡了亿万人的热血,难忘那场春风化雨,滋润了大江南北。
——摘自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社会主义在遭受挫折之后开始重新焕发生机。
(1)材料一中的“开国大典”是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有何重要意义?(8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材料一中的哪句歌词与此历史事件相对应?
(3)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中国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再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孟郊《再下第》
材料二: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注:孟郊(公元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一生穷愁潦倒,不苟同流俗,被人称之为“寒酸孟夫子”。
①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诗人的心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②科举制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

唐朝是科举制的完善时期,为了完善科举制唐朝统治者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奴隶社会,官员都是世袭制。封建社会一直到魏晋都是实行的推举制,结果造成“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局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后来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如果你是一个唐朝时期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得知唐玄宗今年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你会怎么做?能否思考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