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很荣幸地接待你的代表赫尔利将军。……今一旦得赫尔利将军之助,使我们有实现此目的之希望,我非常高兴地感谢你的代表的卓越才能和对中国人民的同情。……我们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向是有历史传统的深厚友谊的。我深愿经过你的努力与成功,得使中美两大民族……永远携手前进。
——毛泽东《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1944年11月4日)
材料二 今天,世界战争的危险和对中国的危险主要来自美国的好战分子。他们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还想发动原子战争。我们有两条:第一,我们不要战争;第二,如果有人来侵略我们,我们就予以坚决回击。至于美国的原子讹诈,吓不倒中国人民。
——毛泽东《原子弹吓不倒中国人民》(1955年1月28日)
材料三 为了有利于中美高级接触,党中央从大局着眼,不把美国同台湾断交当作两国高级接触的前提条件。……台湾问题应与整个国际问题联系起来加以考虑。这一政策调整奠定了中美两国在存在着重大分歧的情况下逐步接近的基础。但是,在中美建交的问题上,中国却始终坚持美国必须同台湾“断交”、“撤军”、“废约”三项基本原则。这三项基本原则一直贯穿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曲折过程中,为此,中国对美国试图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阴谋进行了一次次坚决的斗争。
——张化《毛泽东与7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毛泽东主张中美“携手前进”的目的。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毛泽东对美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面对中美重大分歧,毛泽东的处理方式呈现怎样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从毛泽东对美政策调整的视角出发,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位同学在学习了必修三后,对中国古代思想非常感兴趣,在学校资源室搜集了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及主张,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卷》
材料四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
请回答:
(1)请概括材料一中孟子的思想核心。
(2)概括材料二中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他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李贽提出了什么观点?
(4)材料四顾炎武的治学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作者对民族危亡问题的认识。
(5)材料三四与一二相比,思想主张发生很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

创新是一种文化品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新社东京(2009年)12月11日电:“日本十一日在京都著名古刹清水寺公布惯例的‘今年的汉字’评选结果,‘新’字当选”。20世纪的世界进程中出现了许多冠以“新”概念的历史元素,如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俄国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世纪末的一次改革使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试简要概括上述四个历史元素的“新”之所在。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新时期的工业政策有何相似点?
材料二 1945年7月,领导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丘吉尔在大选中败给了工党领袖艾德礼,丘吉尔觉得自己永远不能原谅英国的选民。艾德礼所以成功是因为其承诺迎合了选民。仔细观察下图。

(2)据材料二分析,工党领袖艾德礼在竞选中战胜声名显赫的丘吉尔说明了什么?依据英国制度运作程序,要想成为首相,需具备哪些条件?
材料三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世界文明史》
(3)材料三中英国“全新的政体”和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
有人说,美国的政治体制比英国的政治体制进步,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史料研读、专题探究、问题比较和综合评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专题探究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1)请分别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和宋元明清时期“市民文化”在艺术方面的主要表现,,简析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原因。(3分)
★史料研读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2)研读材料后,你认为《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你对辛亥革命分别有怎样的评价?
★问题比较

(3)材料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简析这两种思想的作用。
★综合评论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 “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4)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列举这一时期体现“沉沦”、“上升”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例,并简析推动这一转变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国)陆军实力之总数不应超过lO万人,军官及补充部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内之秩序及边界巡查之用。德国之强迫普及(即普遍)征兵制应予废止。德国陆军仅能以志愿服役者募集组成之。莱茵河之东50公里一线之西,在德国领土内之要塞工程、堡垒及陆地要塞均应解除武装并拆卸之。……德国之海军军力不得超过……战斗舰6艘。驱逐舰12艘,鱼雷舰12艘……其中不应包含任何潜水艇……在德国建造及获得之任何潜水艇虽为商务之用,亦应禁止。——《凡尔赛和约》
材料二国防部队中服役系以普遍兵役为依据。德国和平(时期)陆军……由12个军团和36个师组成。(注:当时德军每个陆军师的编制约为1.4万人) ——《德国国防法》(1935年)
每一个德国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凡应服兵役者,遇下动员令时,应听从国防军调遣。……战时和遇特别紧急状况时,德国国防部长受权可以扩大应尽兵役义务的德国男子的范围。——《德国兵役法》(1935年)
材料三 (英国)于1935年6月18日同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协定规定,德国舰队的总吨位永不超过英国海军总吨位的35%,德国潜水艇吨位……将不超过英国吨位总额的45%。——《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指出它们的主要不同之处。针对《凡尔赛和约》,德国曾在1936年采取过什么重大的行动?
(2)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些情况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面材料:
巴黎和会于1919年1月18日以全体大会的形式开幕。以后还召开过五次全体大会,但这纯粹是形式,而且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真正的工作是在各个特设委员会里进行的。这些委员会由大国的专家和外交官组成,听命于会议的领导机构。会议期间的任何重大决定,都是由会议的领导机构在秘密会议上敲定的。这个领导机构开始是“十人会议”,由美、英、法、意、日五国政府首脑和外交部长组成。3月中旬,它又缩小为“四人会议”。到了4月,“四人会议”又变成了“三人会议”。实际上,在和会的各个阶段,重大问题都是由美、英、法三国首脑决定的。
请回答:
(1)结合史实分析,巴黎和会是哪个集团为解决什么问题而召开的大会?
(2)你知道领导机构为什么由“十人会议”变成了“三人会议”吗?
(3)这“三人会议”中的三人是谁?请写出它们的名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