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集体安全是一种保障所有国家生存与国际和平的制度。在这种机制下,每个参与国都认为破坏和平是对所有参与国共同的挑战,即参与国认为其他国家的安全是所有国家的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所需的最低限度。(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14)为了大小国都能够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联盟。——(美国)威尔逊《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1918年
不符合有关国家人民的愿望,不得改变他们的领土状况;所有国家的人民,愿意在何种形式的政府之下生活,都有权自由选择;……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任何国家如侵略威胁他人,则须解除其军备。一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
材料二 既然大地上各个民族之间普遍已占上风的共同性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
以致在地球上的一个地方侵犯权利就会在所有的地方都被感觉到;所以,世界公民权利的观
念就不是什么幻想的或夸诞的权利表现方式,而是为公开的一般人类权利、并且也是为永久
和平而对国家权利与国际权利的不成文法典所作的一项必要的补充。唯有在这种条件之
下,我们才可以自诩为在不断地趋近于永久和平。——康德《论永久和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大西洋宪章》比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在构筑集体安全方面更为务实。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集体安全的展望有何看法。
孙中山曾经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选拔真才的制度。”
(1)这里所说的“制度”指的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制度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为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的一个大圆顶,41米宽、 106米高,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展示了人性的美。下面是三幅不同时期以圣母和圣婴为题材的宗教绘画作品。
图一图二图三
材料三 下图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
(注: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材料四(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请回答:
(1)这一设计理念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核心思想?
(2)上面三幅绘画中,哪幅绘画作品最能体现上述思想?你的依据是什么?
(3)结合图片信息概括其反映的宗教思想,并指出其实质。(4分)
(4)依据材料四扼要说明启蒙运动如何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启蒙运动确立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原则有哪些?请举两例说明。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更是受到世人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请回答:
(1)图三所代表的古代科技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著名艺人是我国何时在哪一艺术领城中涌现出来的?(2分)
(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西汉的董仲舒和南宋的朱熹在继承和发展孔于思想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材料四指出,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将会对世界产生怎样积极的影响。(5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京”字属于哪一种字体?2001年,以“唐装”为代表的丝绸文化再掀热潮。中国丝绸大量外销源于何时?(2分)
(5)如果用上述材料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活动,请你帮助拟定一个研究课题的题目。(2分)
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孔子周游列国(邮票)
孔子杏坛讲学(邮票)
材料二: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
材料三: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候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四: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主要宣扬了哪些政治和教育思想?当时的统治阶级接受了其政治思想吗?为什么?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的影响。
(3)从材料三中看出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发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儒家学说在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4)材料四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
工 刑 兵 礼 户 吏
部 部 部 部部部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设置起到了什么作用?
(5)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的趋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