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问题:
(1)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过程,请按示例完成表格。
(2)上表反映出当时中央与地方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3)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各朝统治者对地方管理也各有创新。请分别列举西汉、元、清三代在地方管理中的创新之处。
(4)请对我国中央集权体制下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作出简要评价。
材料一 (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
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
则青苗之令行矣。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
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
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帝(神宗)曰“陕西行之既久,民不以为病。”光曰:“臣
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清朝史学家赵翼评论说:青苗钱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
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
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引自赵翼《廿二史札记》
回答:①材料一中的“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4分)
②据材料一指出青苗法主要对谁有利?
③在材料二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④材料三中赵翼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赵翼的结论与王安石的目的是否矛盾?
说明你的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利克里讲到:“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
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
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物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
这种法律制度使我们心悦诚服。——伯利克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
法权力。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
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材料三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
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材料四 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
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
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
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
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材料五
政体 |
形式 |
君主立宪制 |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
|
共和制 |
议会共和制 |
总统制共和制 |
(1)材料一中的“全体人民”指哪些人? 伯利克里心中的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
分)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国元首产生方式及与各自议会之间关系的差异?
(3)在学习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后,李明同学认为法国的政体进
步,史航同学认为德国的政体有效。你同意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
(5)上述材料揭示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
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
道: “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
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1)为什么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则认为“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二 1933年3月9日,国会颁布《银行紧急法令》、《存款保险法》;1933年6月16
日,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7月5日,政府颁布了《全国劳资关系法》;1938年
2月16日颁布《农业调整法》;1935年8月14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国会的《社会保障法》;
1933年5月18日,颁布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
经济……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2)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是怎样“使市场
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轨道”的?
材料三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
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据材料三,罗斯福新政前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给
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材料一雅典伯利克里时期选民在城邦总人口中的比重
材料二英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
时间 |
情况或改革措施 |
1832年 |
在市镇中,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付10镑以上房产租税者,在郡乡中,年付10镑田土租税的六十年长期田地租用者、年付50镑田土租税的短期田地租用者及年付2镑地税的自有土地者皆享投票权。 |
1884年 |
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英镑价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 |
1918年 |
英国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
1969年 |
凡是年满18周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男女,都有权参加下院的选举 |
材料三美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
时间 |
情况或改革措施 |
1787年 |
宪法规定:各州(有选举权的)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指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
1920年 |
国会批准第19条修正案,赋予妇女选举权 |
1970年 |
国会批准1869年提出的第15条修正案,赋予各种种族肤色公民平等的选举权 |
1971年 |
通过第26条修正案,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获得选举权 |
材料四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
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五 至1949年9月21~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北平群众聚集在中南海新华门前,热烈庆祝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占90%是哪些人? (4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4分)
(3)据材料二、三、四选举资格规定的变化,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演变有怎样的趋势。(2
分)
(4)据材料五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
20世纪50年代,我国有哪三项民主政治制度?(2分)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上,至今出现过两种经济体制,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在发展的历史上,他们或自身发展产生不平衡,或他们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但为了生
存发展,他们相互学习,并不断地进行体制改革,以完善自我。阅读下列历史大事简表:
1850年 |
英国有棉纺织厂1932家、毛纺织厂1998家。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21% |
1858年 |
英国撤销具有垄断性质的东印度公司。在此期间及其以前,英国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 |
1929年 |
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元。 |
1930年 |
苏联农业化的农户从占总数的7.6%猛增至56%。 |
1934年 |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到了华盛顿,当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竞争不同的经济政策以应对大危机,凯恩斯的思想与罗斯福不谋而合。 |
根据你所读到的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实力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表现和原因是什么?
(2)表格的第二栏说明英国的经济思想是什么?这则材料怎样说明这一思想的
(3)你是否已经判断出美国在20世界20年代末出现了什么问题?对此潜在的危机,政府采取了怎样的一反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新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4)几乎在同时,苏联的经济体制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由此建立的体制对苏联
30年代带来了怎样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