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
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
道: “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
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1)为什么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则认为“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二 1933年3月9日,国会颁布《银行紧急法令》、《存款保险法》;1933年6月16
日,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7月5日,政府颁布了《全国劳资关系法》;1938年
2月16日颁布《农业调整法》;1935年8月14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国会的《社会保障法》;
1933年5月18日,颁布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
经济……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2)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是怎样“使市场
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轨道”的?
材料三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
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据材料三,罗斯福新政前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给
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太祖留下祖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古代唯宋朝有此家法。宋真宗亲自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回话:“就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在北宋,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官员并称“言官”。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但台谏官的选择和去留由皇帝亲自决定。……两宋共有134住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涌现出走学者型官员。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786年,海军部财务处长官和陆军部主计处长官每年分剐花费500镑和1000镑雇人代职,官俸剩余部分留作己甩。……最显荒唐的是一批领取干薪者的存在。他们虚领职衔,无所事事,按时支薪,不愁衣食,是典型的寄生者。18世纪30年代,第一任内阁首相沃尔的儿子尚在幼年,每年即可支取400年金。至1780年,有的审计官已有三十余年没有履行职守。……19世纪中后期,议会对文官体制进行全面整顿和根本性改革,建立了近代文官制度。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民国时期,现代的文官制度被引进中国。文官考试有一套极其严格的考试程序:如对褫夺公权,亏空公款,曾因脏私处罚有案,吸用鸦片或其它代用品的人则不允许其参加考试……如考官入闱,即考试院在举行文官考试时,先要聘请一些人为典试委员与襄试委员,这些委员在受命之日起立即启程赴任并住选考试院。在考试期间要断绝一切交际应酬及函电往来,就如同禁闭,一直到考试完毕,出闱以后才恢复自由。入闱期间食宿均在其中。室外、院内警卫森严……监试委员套之任务是监督保证考试的公正严密,纠举徇私舞弊。……试卷之弥封,弥封册号之弥封保管,试题之交出发给,试卷之点收及封莲,弥封之拆去与对号,应试人总成绩之审查,及格人员之榜示,都要在监试委员监视之下为之。
——摘编自史新恒《民国时期文官群体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存在着两党政治,自由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政,保守党的主张是守旧的,常常激烈反对国会选举制度的改革。保守党和自由党相互之间也不时进行激烈攻击。但是,经济大发展促成的改革要求,毕竟是必然的趋势,两党分歧是阻挡不了的。
材料二 1867年英国的第二次议会改革增加了100万选民,基本上是城市居民。1872年规定了秘密投票制,保障选举自由。1884年的议会改革则主要面向农村,规定年缴纳10磅以上房租者均可为选民,使选民人数增加200万,总数达到450万。妇女仍没有选举权。当时英国人口不到4000万。如果不计入妇女和21岁 以下的男人,在成年男子中有选举权的已占大多数。
材料三(美国)每当总统选举之时,都会有各党派的若干名候选人参加竞选,但是当选者历来只是影响最大的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候选人。从内战后的情况看,共和党主要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党,同时拥有白领工人和技术工人,不少小农场主。民主党以南方有产者为主要支柱,包括农场主、工业界以及坚持白人至上的人。
材料四 19世纪末,美国的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工业界与农业界、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围绕币值问题尖锐对立起来。尽管共和党明确主张实行金本位制,而民主党坚持自由铸币和增发纸币的通货膨胀主张,相互之间也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和职责,……后因工业大国只有美国尚未实行金本位制,又遇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美国黄金大量外流,这才引起人们的警觉。1893年由一贯反对金本位制的民主党总统宣布实行金本位制。
——以上材料均引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促使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及代议制下的民主化趋势。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美国虽然是多党制的国家,为什么实际上存在的却是两党政治?围绕着币值问题尖锐对立的两党为什么又能达成共识?
(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英、美在走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上各有什么特点?又产生了哪些共同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定,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以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简要概括其主要做法。
(2)综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朝和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或加以提升,或加以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英王詹姆士一世对议会下院的议员们的讲话
材料二 1604年(詹姆士一世在位时)英国议会对国王的抗辩书称:“无论就尊严或权威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命令。”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了詹姆士一世怎样的思想?这一思想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议会对国王的态度如何?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历经思想观念——制度——器物的原发创新历程。
——百度网
材料二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三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近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
(2)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请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西方相比,中国走这种近代化发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其政治主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什么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