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题(共15分)
材料: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中“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 ,“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哪些事件?  
(2)中国共产党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3)回首近代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俄国二月革命 戊戌变法 欧盟的成立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后)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是“远东及太平洋问题”,其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这个公约签订后,美国国务卿体斯掩不住得意之色,说:“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
材料二: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认为自由世界必须制止共产主义的扩张。杜鲁门的这种“遏制政策”,几十年来始终是美国外交的准绳。它使美国扮演了“世界警察”的角色。……世界被分为以美苏为首的两个敌对的集团。
材料三:欧盟已经建立经济联盟,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在政治上成立欧洲议会、欧洲法院、,颁布欧洲宪法……长期以来,日本总是对自己政治上的“侏儒”形象耿耿于怀。日本认为要实现大国梦,必须发挥“正常国家”的作用,必须大力推动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
——《试论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发展均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国际新秩序”是指什么?指出这个“公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对苏联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军事上表现为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盟的目标是什么?材料中日本实现“大国梦”的途径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当今世界格局的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现在正在用新经济政策来学习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么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而不犯这些错误……
—— 列宁
材料二 1924斯大林接手的时候,还只有木犁;当他撒手人寰而去,苏联已成为世界工业强国。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增长41%。
材料三 1929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的跌落……罗斯福就任总统后立即救治……并呼吁人民支持他的“大胆试验”。
——北师大版教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苏俄是怎样的国情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新经济政策的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接手后农业路线是什么?苏联经济建设中存在怎样的问题?
(3)材料三中罗斯福进行了怎样的“大胆试验”?该“试验”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该“试验”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4)从列宁、斯大林、罗斯福治理国家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

下列是某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的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些文字资料和历史图片,他们根据这些材料进行了生生互动,合作学习,请你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解答下面的一些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它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写出一例李鸿章为自强创办的近代企业的名称。
(2)材料二是与中国近代某一政党相关联的两幅图片。写出这一政党的名称及政党的性质。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场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将反封建斗争锋芒直指什么?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你能看出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学西方方面有什么特点?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为该历史兴趣小组的活动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泪的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中国官方的新华网17日(2014年4月)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的远海训练编队17日上午在冲绳县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网注)附近海域巡航。……有中国媒体指出,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材料三:【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为什么说它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中1895年签订的条约是指我国近代史上的哪个不平等条约?根据条约清政府被迫割让了哪些领土?此条约中哪一条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3)材料三中所说见证了屈辱的胡同是指什么?材料三所反映的这个条约对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俄国——苏联——俄罗斯联邦,无论昨天、今天、明天,都是中国最大的近邻,当前中俄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堪称世界大国关系中的典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个农奴的反应: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后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人们在这里或那里大声读着声明。我不断听到诸如“自由法令”和“自由”等词汇。
——摘编自《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1) 材料一反映的改革是什么?这次改革有何历史作用?改革并没有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发展进入春天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因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展开了激烈斗争。最终导致了第一世界大战的爆发。俄国经不起东线持续的战事,结果其国内经济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军火补给极度困难,士兵极度厌战。
(2)沙俄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请你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材料三:什么是社会主义,列宁的思路较清晰,只不过后来发展又变得僵硬了。
——邓小平
(3)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是什么?它有怎样的特点?“后来变得僵硬了”的表现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