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浓、稀HNO3分别与Cu反应 |
比较浓、稀HNO3的氧化性强弱 |
B |
向盛有1mL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 |
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另一种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
C |
测定等浓度的HCl、HNO3两溶液的pH |
比较Cl、N的非金属性强弱 |
D |
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
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下述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 |
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
C.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
D.限制使用电动车 |
已知某溶液中c(Na+)=" 0.2mol" / L,c(Mg2+)=" 0.25mol" / L,c(Cl—)="0.4mol" / L,如果溶液中还有SO42—,那么c(SO42—)应为()
A.0.1mol / L | B.0.3mol / L | C.0.15mol / L | D.0.5mol / L |
从2 mol ·L-1的氯化铜溶液中取出含Cl—为3.55g的溶液,所取溶液的体积是( )
A.50mL | B.25mL | C.12.5mL | D.0.025mL |
现有三组:①CCl4和氯化钠溶液;②硝酸钾溶液中少量氯化钠;③氯化钠溶液和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过滤、蒸馏 | B.过滤、结晶、分液 |
C.蒸馏、分液、萃取 | D.分液、结晶、萃取 |
实验室使用的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19g·cm3,则物质的量浓度是()
A.11.9 | B.11.9 mol ·L-1 | C.0.012 mol ·L-1 | D.无法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