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度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示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一一《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材料四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
(1)“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1分)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1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1分)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1分)
(3)结合材料三说说“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为了挽救材料四中谈到的“危急”,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1分) 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怎样的特点?
(5)综上所述,这些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1)根据材料,请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改革中最早获得成功的是哪里?
(2)农村改革中实行的是什么政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点是什么?
(3)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提前是什么?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图二中的人物正在指挥什么战争?他还指挥过什么伟大的战役?
(2)这场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3)这场战争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4)列举此次战争中涌现的三位英雄人物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观点得到谁的支持?它否定了什么错误观点?
(2)材料二包括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二的会议中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相关链接题(6分,每小题1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
(2)上个世纪90年代,进一步开发长江沿岸地区的龙头是指
(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4)首批经济特区的典型,已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是
(5)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6)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是
阅读材料,回答1—2题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1、两句歌词中的领袖分别是
A、毛泽东 周恩来 B、毛泽东 邓小平
C、胡锦涛 习近平 D、江泽民 胡锦涛
2、 “改革开放富起来”是在哪场会议中确立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