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权会,字正理,河间鄚人也。志尚沉雅,动遵礼则。少受《郑易》,探赜索隐,妙尽幽微,《诗》《书》《三礼》,文义该洽,兼明风角,妙识玄象。魏武定初,本郡贡孝廉,策居上第,解褐四门博士。仆射崔暹引为馆客,甚敬重焉,命世子达拏尽师傅之礼,会因此闻达。暹欲荐会与马敬德等为诸王师,会性恬静,不慕荣势,耻于仕宦,固辞。暹亦识其意,遂罢荐举。寻被尚书符追著作,修国史,监知太史局事。皇建中,转加中散大夫,余并如故。
会参掌虽繁,教授不阙。性甚儒懦,似不能言,及临机答难,酬报如响。动必稽古,辞不虚发,由是为儒宗所推。而贵游子弟慕其德义者,或就其宅,或寄宿邻家,昼夜承间,受其学业。会欣然演说,未尝懈怠。虽明风角,解玄象,至于私室,辄不及言,学徒有请问者,终无所说。每云:“此学可知不可言。诸君并贵游子弟,不由此进,何烦问也。”会唯有一子,亦不以此术教之,其谨密也如此。曾令家人远行,久而不反。其行人还,垂欲至宅,乃逢寒雪,寄息他舍。会方处学堂讲说,忽有旋风瞥然吹雪入户。会乃笑曰:“行人至,何意中停。”遂命使人令诣某处追寻,果如其语。每为人占筮,小大必中。但用爻辞、彖象以辩吉凶,《易》占之属,都不经口。
会本贫生,无仆隶,初任助教之日,恒乘驴上下。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忽有二人,一人牵头,一人随后,有似相助,其回动轻漂,有异生人。渐渐失路,不由本道。会心甚怪之,遂诵《易经》上篇。一卷不尽,前后二人,忽然离散。会亦不觉堕驴,因尔迷闷,至明始觉。方知堕驴之处,乃是郭外,才去家数里。有一子,字子袭,聪敏精勤,幼有成人之量。不幸先亡,临送者为其伤恸,会唯一哭而罢,时人尚其达命。
武平年,自府还第,在路无故马倒,乃不得语,因尔暴亡,时年七十六。注《易》一部,行于世。会生平畏马,位望所至,不得不乘,果以此终。
(节选自《北齐书·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六·儒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酬报如响响:回声 |
B.动必稽古稽:根据 |
C.会心甚怪之怪:责怪 |
D.乃不得语乃:就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 |
B.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 |
C.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 |
D.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会博览群书。少年时潜心钻研郑玄注的《易经》的奥妙,能够理解其中幽深的含义,熟知《诗经》《书经》《三礼》的文义,懂得占卜的方法,知道天地玄象。 |
B.权会性情淡泊,不慕荣利。崔暹延请权会作宾客,很敬重他,命世子达拏拜他为师,推荐他与马敬德等人去辅佐几位王侯。权会耻于做诸王僚属,坚决推辞。 |
C.权会学识渊博,诲人不倦。他虽然掌管的事情很多,但从不中断教书,乐于为学生解答疑惑。权会看似柔弱,不善言辞,但与人论辩时能应声反驳,有理有据。 |
D.权会擅长占卜。替人占卜,无论大事小事都能说中,但回到家里就不再谈论这些,学生求教占卜,他也一言不发。占卜之术密不授人,既不传弟子也不传授儿子。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贵游子弟慕其德义者,或就其宅,或寄宿邻家,昼夜承间,受其学业。会欣然演说,未尝懈怠。
(2)不幸先亡,临送者为其伤恸,会唯一哭而罢,时人尚其达命。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 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下面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接受 |
B.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无,没有 |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圣明 |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并列 |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对上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
B.第二段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又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 |
C.作者认为“巫医业师百工之人”是君子所不齿的,他们能从师学习是士大夫之族的耻辱。 |
D.第二段连用了三个对比,从三个侧面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
用斜线(/)给下而画线句子断句。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蒋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选自《贞观政要》)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画网巾注先生传
(清)戴名世
顺治二年,新令剃发更衣冠,不从者死。于是士民以违令死者不可胜数,而画网巾先生事尤奇。先生者,其姓名爵里皆不可得而知者也,携仆二人,皆仍明时衣冠,匿迹于邵武、光泽山寺中。事颇闻于外,而光泽守将吴镇使人掩捕之,逮送邵武守将池凤阳。凤阳皆去其网巾,留于军中,戒部卒谨守之。先生既失网巾,盥栉毕,谓二仆日:“衣冠者,历代各有定制,至网巾则我太祖高皇帝创为之也。今吾遭国破即死,讵可忘祖制乎!汝曹取笔墨来,为我画网巾额上。”于是二仆为先生画网巾,画已,乃加冠,二仆亦互相画也,日以为常。军中皆哗笑之,而先生无姓名,人皆呼之日“画网巾”云。
岁庚寅夏,四营兵溃于邵武之禾坪,池凤阳诡称先生为阵俘,献之提督杨名高。名高军至泰宁,从槛车中出先生,谓之曰:“若及今降我,犹可以免死。”先生曰:“吾旧识王之纲,当就彼决之。”王之纲者,福建总兵,破四营有功者也。名高喜,使往之纲所。之纲曰:“吾固不识若也。”先生曰:“吾亦不识若也,今特就若死耳。”之纲穷诘其姓名,先生曰:“吾忠未能报国,留姓名则辱国;危不即致身,留姓名则辱身。军中呼我为画网巾,即以此为吾姓名可矣。”之纲曰:“天下事已大定,吾本明朝总兵,徒以识时变,知天命,至今日不失富贵。若一匹夫,倔强死,何益?且夫改制易服,自前世已然。”因指其发而诟之曰:“此种种者而不肯去,何也?”先生曰:“吾于网巾且不忍去,况发耶!”之纲怒,命卒先斩其二仆。群卒前捽之,二仆嗔目叱曰:“吾二人岂惜死者!孕死亦有礼,当一辞吾主人而死耳。”于是向先生拜,且辞曰:“奴等得事扫除泉下也!”乃欣然受刃。之纲复谓先生日:“若岂有所负耶?义死虽亦佳,何执之坚也。”先生曰:“吾何负?负吾君耳。一筹莫效而束手就擒,与婢妾何异,又以此易节烈名,吾笑乎古今之循例而负义者,故耻不自述也。”遂被戮于泰宁之杉津。泰宁诸生谢韩葬其骸于郊外杉窝山,题曰“画网巾先生之墓”,而岁时上冢致祭不辍。
注:网巾:以丝结网为巾,用以裹发,始于明代。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盟栉毕栉:梳头 |
B.之纲穷诘其名洁:追问 |
C.顾死亦有礼顾:回头 |
D.一筹莫效而束手就擒筹:谋略 |
下列符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画已,乃加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且夫改制易服不出,火且尽 |
C.因指其发而诟之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D.命卒先斩基二仆泰宁诸生谢韩葬其骸于郊外杉窝山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从槛车中出先生 把先生从囚车里放出来 |
B.危不即致身 国家危难之时不能立即保全自己 |
C.奴!等得事扫除泉下也 我们能够在黄泉之下为您做打扫、清除的事了 |
D.吾笑手占今之循例而负义者 |
我耻笑古今以来按照一般人的做法而背弃节义的人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许多人都因为违反剃发的命令而被杀的情况下,画网巾先生仍然坚持头戴网巾,体现顾念旧国的忠贞品格。 |
B.画网巾先生因与王之纲是旧日相识,要求在死前见到他,是想要当面训斥他不顾忠义、背叛故国的可耻行径。 |
C.文章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先以二仆互画网巾来侧面表现主人气节,后以二仆慷慨就义为先生从容赴死做铺垫。 |
D.作者在这篇人物小传中通过刻画人物的言行,不仅塑造了感人至深的义士形象,而且表达了自己的褒贬与爱憎。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
庐山草堂记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磩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块,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覼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骞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馀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长老凑、朗、满、晦、坚等凡二十有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选自《白氏文集》)
[注]①嗒(tà)然:身心俱遣、物我两忘貌。②蹇(jiǎn)剥:指遭受挫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介峰寺间,其境胜绝介:处两者当中 | B.修柯戛云,低枝拂潭修:修饰 |
C.千变万状,不可殚纪殚:详尽 | D.一旦骞剥,来佐江郡佐:辅佐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 B.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
C.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 | D.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
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犹且从师而问焉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起始,交代了草堂的由来及位置。作者将草堂建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两个“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围环境的优美。 |
B.作者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盖成草堂,其格局简单,堂内陈设朴素古雅,显示出作者的爱好和志趣。 |
C.三、四自然段,通过人问己答,写住进草堂后的情景。仰观诸峰险峻,俯听泉水流响,诸景美好,使作者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
D.作者以娴熟的文笔和技巧,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的酷爱,并注入了自己的身世感、沧桑感,使山水别具内涵与风韵。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由九个监控画面组成的交通保卫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与GPS系统配合使用,车队上路行驶时,GPS系统实时触发所在道路路口的监控摄像头,可同时自动显示车队所在路口、前方路口、后方路口的路面状况,便于整体协调指挥。
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A.GPS系统由九个监控画面组成 |
B.交通保卫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可触发道路路口的监控摄像头 |
C.交通保卫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与GPS系统配合使用,便于交通的整体协调指挥 |
D.道路路口监控摄像头被触发后,才能显示车队所在路口、前方路口、后方路口的路面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