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君虚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李君虚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李君虚下帘不视也。门生王铁盗其衣,李君虚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李君虚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李君虚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李君虚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李君虚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续古今传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负担而立咸:都
B.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除:授予官职
C.若必与,不得不相启见:拜见
D.珍奇又叛寻:不久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B.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C.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D.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君虚宽容大度:一个门生偷他的衣服,被他遇见,他不但没有追究,他反而告诉那个门生藏好,不要让别人看见。
B.李君虚不好钱财:父亲去世后他把家中所有的东西全部让给弟弟;有人想做官,给他送金子,他断然拒绝。
C.李君虚音乐造诣很高:,初秋凉夕,在袁粲家聚会,李君虚弹奏《别鹄》之曲,王彧、谢庄抚节而叹,认为他的弹奏用无牵无挂的神思,契合有节律的乐器,简直无法停止。
D.李君虚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常珍奇和薛安都叛逆,后来投降,明帝授予他们高官,李君虚反对;明帝谋划诛杀建安王刘休仁李君虚认为不可。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2)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二)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对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正襟坐危:端正
B.沧海之一粟渺:渺茫
C.火尚足以也明:照明
D.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弄错

下列句中划线“以”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余与四人拥火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夫夷近,则游者众
④挟飞仙遨游
⑤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⑤
C.①④/②⑤/③ D.①③/②/④/⑤

下列句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
江陵
⑥不知之将至
兴夜寐

A.①⑤/②④/③⑥ B.①/②③⑦/④/⑤
C.①⑤/②③⑥/④⑦ D.①⑤/②④⑥/③⑦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C.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D.偭规矩而改错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何为其然也

A.而今安在哉
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何可胜道也哉

下列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B.于是余有叹焉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共事二三年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句,用侧面暗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厌恶从前官场腐败,希望清明政治出现的思想。
B.《赤壁赋》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C.主客问答,实际表明了作者内心深处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
D.“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

E.人要观赏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首先必须有志向,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庖丁为文惠王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枝经肯綮之末未尝微碍,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注】①砉然:骨肉相离的声音。②硎:磨刀石。
(选自《庄子·养生主》)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乃中《经首》之会:韵律,节奏。
B.臣之所好者道也,乎技矣进:进入。
C.刀刃若新于硎发:生,出,引申为“磨”。
D.刀而藏之善:擦拭,揩拭。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庖丁技艺高超的一组是()(2分)
①合于《桑林》之舞 ②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③牛不知其死也④未尝见全牛也
⑤所见无非全牛者 ⑥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庄子这个寓言于后世形成了如下成语: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切中肯綮、目无全牛等。
B.屠宰一头牛无疑是很复杂的,庖丁为什么屠宰起来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其原因就是庖丁熟练地掌握了牛的大小。
C.这个故事是说做事不仅要掌握客观规律,还要保持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懂得运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方能运用自如。
D.寓言中庄子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顺应环境,回避矛盾,就能保住性命,养护精神。这也就是文章最后文惠君得到的一种养生之道。

把文言选段中划线句以及《先秦诸子选读》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分)
(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2分)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二)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②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
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③。还,进位司空,镇寻阳④。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⑤也。”
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鹪鸟集船悲鸣。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混、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中尊等八人并诛。时人歌曰:“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
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帝曰:“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
(选自《南史·卷十五》,有删节)
【注】①作唐县男:作唐,县名;县男,爵号。②到彦之:南朝时宋的将领。③禳鬼:驱除鬼神。④寻阳:地名,即江州。⑤司马仲达:人名,三国时魏国的司马懿。
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伐罪人,正在今日吊:捆绑,捉拿
B.北地,转战至济上略:夺取,攻占
C.以降者妄,斩以徇:巡行示众
D.军而反,雄名大振 全:保全,使……完整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资运竭乃还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今无事相召,祸至矣/路曼曼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皆释遣之/故舍汝旅食京师
D.脱帻投地/今其智反不能及

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当年檀道济和他的两个哥哥曾经跟随宋武帝刘裕平定京城,都参与武帝的军事活动,檀道济在军中多次得到提拔封赏。
B.武帝攻占洛阳后,檀道济反对屠杀战俘,建议释放俘虏并遣送他们回家。此举深得人心,很多人都愿归降武帝。
C.檀道济威名显赫,被权臣刘湛、义康视为心腹之患。义康假托文帝之命召檀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并借机将其杀害。
D.檀道济被收监后,非常气愤,一会就喝掉一斛酒,将头巾扔在地上,并预言:魏人一定会先攻破万里长城,然后长驱直入。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妹以和谨称。
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一)廉夫人吴芝瑛传(有删节)
严复
廉夫人氏吴,名芝瑛,以慈善爱国称中外女子间。父宝三,官山东州县数十年,有循绩。独生夫人,钟爱之。年十九,适江苏举人度支部郎中廉泉,称佳偶。郎中夙敦风义,有干略。光绪甲辰,主事王某,以党案牵连入刑部狱,郎中独力百方营救,卒令得脱,海内义之。仕不称意,一旦携妻子家海上,然伉俪交勉,为义益力。于国群公益,朋友患难,赴之若不及者。
光绪三十二年,夫人以庚子赔款为国大累,宜通国之民共起分任,则咄咄可释巨负。乃倡女子国民捐,一时景从,召集甚巨。夙擅书法,为时所珍,则自制小万柳堂帖以售,得资悉充捐款。其忠于国家,自奋其力如此。
夫人以为国弱种困,坐失教无学,且立学固先人意也,则于其乡创办小学堂,名以父字,曰鞠隐。
杭州有女子赵麟者,父死,长庐墓旁不嫁。夫人与邂逅,乃大感动,为出资葺其先墓,手草募启,为孝女募金买田资衣食,得二千金焉。其至性过人,锡类无穷如此。
光绪三十三年六月,皖有妄男子徐锡麟,怀火器,乘间窃发击杀巡抚恩中丞徐素主革命邪说而浙人也由是浙中官吏大恐上下求索得山阴女子秋瑾。用绅士言,谓其力足为乱,展转周内杀之。既杀,其家族惧连坐,弃柩中野,莫敢营葬。夫人素识秋瑾,伤其暴露。三十三年十二月,乃与石门徐女士寄尘,购隙地西冷桥畔葬焉。其隐刑愍辜,不欺其意又如此。
严先生曰:吾国禁女子干外事者,四千余年。干外事者,微论恶也,即善有不可。世变大异,至今思想议论,乃略殊前。顾女子行事,稍稍露锋颖,循常之徒,辄相视大诧,甚者以为宜诛。嗟夫!使吾国礼俗长此终古,则亦已耳。必以进步为期,凡此皆所必至应有者也,又何讶乎?廉夫人者,吾先友挚甫先生犹子,平生多闻长者精至独往之言,故能不循常自树立如此。呜呼!男子可以兴矣。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苏举人度支部郎中廉泉适:出嫁 B.则咄咄可巨负释:消除
C.论恶也微:稍稍 D.得资充捐款悉:全都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至今思想议论,略殊前 B.廉夫人,吾先友挚甫先生犹子
度我至军中,公入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C.夙擅书法,时所珍 D.党案牵连入刑部狱

秦人积威之所劫卒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夫人之夫廉泉因营救入刑部狱的王某而得罪于人,仕途不称意,因此携家眷离开官场。
B.廉夫人雅擅书法,为时所重,她便自制帖子出售,将售资皆充入捐款。
C.廉夫人邂逅杭州孝女赵麟,为她的孝道所感,出资为她的先人修缮墓地,并为她募得二千金。类似这样的事情,廉夫人还做了很多。
D.严复认为中国禁止女子干预外事已四千年,女子行事稍露锋芒,便被寻常人认为是出格之举,这种想法应当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乘间窃发击杀巡抚恩中丞徐素主革命邪说而浙人也由是浙中官吏大恐上下求索得山阴女子秋瑾。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乃倡女子国民捐,一时景从,召集甚巨。
(2)夫人以为国弱种困,坐失教无学,且立学固先人意也,则于其乡创办小学堂,名以父字,曰鞠隐。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你认为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
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有人说,浮云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也具有虚无、难以捉摸的特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