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君虚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李君虚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李君虚下帘不视也。门生王铁盗其衣,李君虚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李君虚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李君虚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李君虚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李君虚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续古今传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负担而立咸:都
B.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除:授予官职
C.若必与,不得不相启见:拜见
D.珍奇又叛寻:不久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B.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C.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D.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君虚宽容大度:一个门生偷他的衣服,被他遇见,他不但没有追究,他反而告诉那个门生藏好,不要让别人看见。
B.李君虚不好钱财:父亲去世后他把家中所有的东西全部让给弟弟;有人想做官,给他送金子,他断然拒绝。
C.李君虚音乐造诣很高:,初秋凉夕,在袁粲家聚会,李君虚弹奏《别鹄》之曲,王彧、谢庄抚节而叹,认为他的弹奏用无牵无挂的神思,契合有节律的乐器,简直无法停止。
D.李君虚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常珍奇和薛安都叛逆,后来投降,明帝授予他们高官,李君虚反对;明帝谋划诛杀建安王刘休仁李君虚认为不可。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2)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向杲字初旦,太原人,与庶兄晟友于①最敦。晟狎波斯②,有割臂之盟③,其母取直奢,晟竭资聘波斯以归。庄闻,怒夺所好,途中偶逢,大加诟骂;晟不服,遂嗾从人折棰④笞之,垂毙乃去。杲闻奔视,则兄已死,不胜哀愤,具造赴郡。庄广行贿赂,使其理不得伸。
杲隐忿中结,莫可控诉,惟思要路刺杀庄,日怀利刃,伏于山径之莽。久之,机渐泄。庄知其谋,出则戒备甚严。闻汾州有焦桐者,勇而善射,以多金聘为卫。杲无计可施,然犹日伺之。一日方伏,雨暴作,上下沾濡,寒战颇苦。既而烈风四塞,冰雹继至,身忽然痛痒不能复觉。岭上旧有山神祠,强起奔赴。既入庙,则所识道士在内焉。先是,道士尝行乞村中,杲辄饭之,道士以故识杲。见杲衣服濡湿,乃以布袍授之,曰:“姑易此。”杲易衣,忍冻蹲若犬,自视则毛革顿生,身化为虎。道士已失所在。心中惊恨,转念:得仇人而食其肉,计亦良得。下山伏旧处,见己尸卧丛莽中,始悟前身已死,犹恐葬于乌鸢,时时逻守之。越日,庄始经此,虎暴出,于马上扑庄落,龁其首,咽之。焦桐返马而射,中虎腹,蹶然遂毙。
杲在错楚中,恍若梦醒;又经宵,始能行步,厌厌以归。家人以其连夕不返,方共骇疑,见之,喜相慰问。杲但卧,蹇涩不能语。少间,闻庄信,争即床头庆告之。杲乃自言:“虎即我也。”遂述其异,由此传播。庄子痛父之死甚惨,闻而恶之,因讼杲。官以其诞而无据,置不理焉。
异史氏曰:“壮士志酬,必不生返,此千古所悼恨也。借人之杀以为生,仙人之术亦神哉!然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
【注】①友于:兄弟之情。②波斯,人名,晟与庄争聘的女子。③割臂之盟:男女秘订婚约。④折棰:折断策马的杖,意谓短棍,泛指棍棒。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母取直奢直,通“值”,钱财
B.具造赴郡具,通“俱”,都
C.惟思要路刺杀庄要,通“腰”,要路,半道上
D.寒战颇苦战,通“颤”,发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多金聘为卫家人以其连夕不返
B.遂嗾从人折棰笞之久之,机渐泄
C.遂述其异使其理不得伸
D.伏于山径之莽犹恐葬于乌鸢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向杲化虎复仇的直接原因的一组是
①与庶兄晟友于最敦②不胜哀愤,具造赴郡③庄广行贿赂,使其理不得伸
④杲隐忿中结,莫可控诉⑤庄知其谋,出则戒备甚严⑥官以其诞而无据,置不理焉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晟为娶波斯不惜倾其所有,是因为对波斯一往情深;庄公子怒夺所好,便致人于死地,实在是恶霸行径。
B.向杲听说哥哥被活活打死,悲痛万分,先告官府,官府不能伸张正义,向杲这才铤而走险,一心要刺杀仇人。
C.道士感激乐善好施的向杲,拿出布袍让浑身湿透的向杲换上,不料竟把向杲变成猛虎,使向杲得以完成复仇的心愿。
D.作者通过向杲复仇“志酬”而“生返”的神奇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弱肉强食的黑暗现实,表达了下层人民以暴抗暴的强烈愿望。
13.翻译句子
①先是,道士尝行乞村中,杲辄饭之,道士以故识杲。
②庄子痛父之死甚惨,闻而恶之,因讼杲。官以其诞而无据,置不理焉。
③壮士志酬,必不生返,此千古所悼恨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张祜,字承吉,南阳人,来寓姑苏。乐高尚,称处士。骚情雅思,凡知己者悉当时英杰。然不业程文。元和、长庆间,深为令狐文公器许,镇天平日,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献于朝,辞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谨令缮录,诣光顺门进献,望宣付中书门下。”祜至京师,属元稹号有城府,偃仰内庭。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太过,恐变陛下风教。”上颔之。由是寂寞而归。遂客淮南。杜牧为度支使,极相善待,有赠云:“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祜苦吟,妻孥每唤之皆不应,曰:“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乎!”性爱山水,多游名寺,如杭之灵隐、天竺,苏之灵岩、楞伽,常之惠山、善权,润之甘露、招隐,往往题咏唱绝。尝谒淮南李相,祜称“钓鳌客”,李怪之曰:“钓鳌以何为竿!”曰:“以虹。”“以何为钩?”曰:“新月。”“以何为饵?”曰:“以短李相也。”绅壮之,厚赠而去。初过广陵曰:“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大中中,果卒于丹阳隐居,人以为谶云。诗一卷,今传。卫蘧伯玉①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十誉不足,一毁有余,其事业浅深,于此可以观人也。尔所不知,人其舍诸稹谓祜雕虫琐琐,而稹所为,有不若是耶?忌贤嫉能,迎户而噬,略己而过人者,穿窬之行也。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声华不借钟鼎,而高视当代,至今称之。不遇者天也;不泯者亦天也,岂若彼取容阿附,遗臭之不已者哉。
(选自《唐才子传》,有删节)
注:①卫蘧伯玉;卫国蘧(qú)伯玉,人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客淮南客:客居
B.尝谒淮南李向谒:拜见,请见
C.李怪之曰怪:对……感到奇怪
D.十誉不足,一毁有余毁:破坏,毁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1)钓鳌以何为竿(2)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1)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2)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C.(1)果卒于丹阳隐居(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1)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以下六句话,全都说明张祜文学上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骚情雅思,凡知己者悉当时英杰
②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
③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
④祜若吟,凄孥每唤之皆不应
⑤性爱山水,多游名寺…………往往题咏绝唱
⑥祜能以处上自终其身,声华不借钟鼎,而高视当代,至今称之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皇帝问张祜的诗时,元稹回答说张祜的诗只是一些花巧的东西,如果皇上奖励过多,恐怕于整个朝廷的文风无益。皇帝采纳元稹的意见,张祜扫兴而归。
B.杜牧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很热情地接待了张祜,做诗送给张祜,诗中写道:“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对张祜的不平遭遇表示了无限同情。
C.张祜性喜山水,多游名寺,所到之处,必有题诗绝唱。生前非常喜欢丹阳这个地方,曾做过诗:“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最后也是死在这里。
D.元稹忌贤嫉能,不是君子所为,为人所不齿;张祜虽然终身不仕,但诗名、才气冠绝当代,至今为人们称赞。因此作者评论说是非功过历史自有定论。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和、长庆间,深为令孤文公器许,镇天平日,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献于朝。
(2)吾方加吻生花,岂恤汝辈乎?
(3)卫蘧伯玉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昊祜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祜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祜谏日:“令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成所望。姑书若成,则载之兼两2。昔马援以薏苡1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
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祜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
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祜共小吏雍乓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秸倨,请黜之。
太守日:“昊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
候相。祜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
阁里,_重相和解。啬夫3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恕日:“有君如是,何葱欺
之!”促归体罪。性惭惧,诣阁持表自首。砖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祜使归_谢其父,
还以衣遗之。祜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祜闻而
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秸赤径去。冀遂出祜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
仕,躬灌因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秸传》,有删节)
注:①薏苡(yìyǐ):一种草本植物。②兼两:同时使用两辆车。③啬夫:农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为权戚所望望:希望,期望
B.远在海滨,其俗诚陋陋:粗劣,粗俗
C.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业:从事,做
D.与冀争之,不听听:采纳,听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昔马援以薏苡兴谤作《师说》以贻之
B.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C.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吴桔品节的一组是
①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②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③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④
冀怒而起入室,祜亦径去⑤韦占政唯仁简,以身率物⑥功曹以祐倨,请黜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佑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
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佑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I自持,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
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佑后升迁为胶东侯柑,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他闭门自
责,然后才审断诉讼,或亲自调解。
D.吴佑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就
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5汾)
译文:
(2) 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秸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5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遇不偶,困于名场。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使即官署受灯火①,时赐钱谷恤其家。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公期望綦切,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及放榜时,依然铩羽。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公闻,召之来而慰之;生零涕不已。公怜之,相期考满②入都,携与俱北。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无何寝疾,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函致之,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传之卧榻。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使人返白。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公喜,迎而问之。生曰:“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履。”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然绝慧,凡文艺三两过,辄无遗忘。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益之公力,遂入邑庠。生以生平所拟举业悉录授读,闱中七题,并无脱漏,中亚魁。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生惨然不乐,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公子又捷南宫③,授部中主政,携生赴监,与共晨夕。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曰:“此去离贵乡不远。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生亦喜。择吉就道,抵淮阳界,命仆马送生归。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生凄然曰:“今我贵矣!三四年不觌,何遂顿不相识?”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生闻之,怃然惆怅,立扑地而灭。妻惊视之,大恸,抱衣悲哭。(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灯火:灯火费;②考满:明清时考察官吏的一种制度;③捷南宫:指在会试中考取了进士。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词赋,冠绝当时绝:超过
B.无何寝疾,公遗问不绝遗:遗留
C.公适以忤上官免忤:冒犯
D.疾革难遽瘥,请先发瘥:病愈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辞而归,杜门不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B.生以生平所拟举业悉录授读
使者大喜,女口惠语以让单于
C.而所遇刁二偶,困于名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D.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
险以远,则室者少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叶生的文章名冠—时,但时运不济,科举考试屡试不中,丁乘鹤见到他的文章大加赞赏,时常给些钱粮让他养家。
B.叶生参加乡试,由于丁乘鹤在学政面前说了不少好话,最终金榜题名,丁乘鹤将考卷底稿拿来看,击节称赞。
C.叶生十分感激丁乘鹤的知遇之恩,尽心尽力教授他的儿子,使丁再昌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及第,最终在礼部做了官。
D.丁再昌考中进士后,叶生最终也考中了举人,他衣锦还乡,可是他的妻子看到他死而复
生,惊吓得扭头便跑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尊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
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迂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②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吏,谓日:“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
【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谳(yan):审判定罪。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著:显著
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更:更改
C.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论:论罪,判定罪行
D.正监以为博苟强强:逞强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
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
②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
③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④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
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
⑥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
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
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11.将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答: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答:
(3)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