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张祜,字承吉,南阳人,来寓姑苏。乐高尚,称处士。骚情雅思,凡知己者悉当时英杰。然不业程文。元和、长庆间,深为令狐文公器许,镇天平日,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献于朝,辞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谨令缮录,诣光顺门进献,望宣付中书门下。”祜至京师,属元稹号有城府,偃仰内庭。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太过,恐变陛下风教。”上颔之。由是寂寞而归。遂客淮南。杜牧为度支使,极相善待,有赠云:“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祜苦吟,妻孥每唤之皆不应,曰:“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乎!”性爱山水,多游名寺,如杭之灵隐、天竺,苏之灵岩、楞伽,常之惠山、善权,润之甘露、招隐,往往题咏唱绝。尝谒淮南李相,祜称“钓鳌客”,李怪之曰:“钓鳌以何为竿!”曰:“以虹。”“以何为钩?”曰:“新月。”“以何为饵?”曰:“以短李相也。”绅壮之,厚赠而去。初过广陵曰:“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大中中,果卒于丹阳隐居,人以为谶云。诗一卷,今传。卫蘧伯玉①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十誉不足,一毁有余,其事业浅深,于此可以观人也。尔所不知,人其舍诸稹谓祜雕虫琐琐,而稹所为,有不若是耶?忌贤嫉能,迎户而噬,略己而过人者,穿窬之行也。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声华不借钟鼎,而高视当代,至今称之。不遇者天也;不泯者亦天也,岂若彼取容阿附,遗臭之不已者哉。
(选自《唐才子传》,有删节)
注:①卫蘧伯玉;卫国蘧(qú)伯玉,人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客淮南 客:客居
B.尝谒淮南李向 谒:拜见,请见
C.李怪之曰 怪:对……感到奇怪
D.十誉不足,一毁有余 毁:破坏,毁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1)钓鳌以何为竿 (2)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1)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 (2)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C.(1)果卒于丹阳隐居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1)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以下六句话,全都说明张祜文学上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骚情雅思,凡知己者悉当时英杰
②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
③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
④祜若吟,凄孥每唤之皆不应
⑤性爱山水,多游名寺…………往往题咏绝唱
⑥祜能以处上自终其身,声华不借钟鼎,而高视当代,至今称之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皇帝问张祜的诗时,元稹回答说张祜的诗只是一些花巧的东西,如果皇上奖励过多,恐怕于整个朝廷的文风无益。皇帝采纳元稹的意见,张祜扫兴而归。
B.杜牧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很热情地接待了张祜,做诗送给张祜,诗中写道:“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对张祜的不平遭遇表示了无限同情。
C.张祜性喜山水,多游名寺,所到之处,必有题诗绝唱。生前非常喜欢丹阳这个地方,曾做过诗:“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最后也是死在这里。
D.元稹忌贤嫉能,不是君子所为,为人所不齿;张祜虽然终身不仕,但诗名、才气冠绝当代,至今为人们称赞。因此作者评论说是非功过历史自有定论。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和、长庆间,深为令孤文公器许,镇天平日,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献于朝。
(2)吾方加吻生花,岂恤汝辈乎?
(3)卫蘧伯玉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次日,肃令人于岸口遥望。辰时后,见江面上一只船来,梢公水手只数人,一面红旗,风中招飐,显出一个大“关”字来。船渐近岸,见云长青巾绿袍,坐于船上;傍边周仓捧着大刀;八九个关西大汉,各跨腰刀一口。鲁肃惊疑,接入庭内。叙礼毕,入席饮酒,举杯相劝,不敢仰视。云长谈笑自若。
酒至半酣,肃曰:“有一言诉与君侯,幸垂听焉:昔日令兄皇叔,使肃于吾主之前,保借荆州暂住,约于取川之后归还。今西川已得,而荆州未还,得毋失信乎?”云长曰:“此国家之事,筵间不必论之。”肃曰:“吾主只区区江东之地,而肯以荆州相借者,为念君侯等兵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则荆州自应见还;乃皇叔但肯先割三郡,而君侯又不从,恐于理上说不去。”云长曰:“乌林之役,左将军亲冒矢石,戮力破敌,岂得徒劳而无尺土相资?今足下复来索地耶?”肃曰:“不然。君侯始与皇叔同败于长坂,计穷力竭,将欲远窜,吾主矜念皇叔身无处所,不爱土地,使有所托足,以图后功;而皇叔愆德隳好,已得西川,又占荆州,贪而背义,恐为天下所耻笑。惟君侯察之。”云长曰:“此皆吾兄之事,非某所宜与也。”肃曰:“某闻君侯与皇叔桃园结义,誓同生死。皇叔即君侯也,何得推托乎?”云长未及回答,周仓在阶下厉声言曰:“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云长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大刀,立于庭中,目视周仓而叱曰:“此国家之事,汝何敢多言!可速去!”仓会意,先到岸口,把红旗一招。关平船如箭发,奔过江东来。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醉,恐伤故旧之情。他日令人请公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
选自读本《关云长单刀赴会》,有删节下列关于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爱土地,使有所托足爱:爱惜 |
B.吾主矜念皇叔身无处所矜:怜惜 怜悯 |
C.愆德隳好隳:破坏,毁坏 |
D.惟君侯察之惟:语气词,表希望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为资故也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B.恐肃被伤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C.恐为天下所耻笑 若属皆且为所虏 |
D.非某所宜与也 |
是寡人之过也下列各项中,都能直接表现关羽勇武或机智的一项是
①云长谈笑自若。②君侯与皇叔桃园结义,誓同生死。③关平船如箭发,奔过江东来。④云长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大刀。⑤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⑥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
A.①④⑤ | B.②④⑤ | C.②③④ | D.①③⑥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左将军亲冒矢石,戮力破敌,岂得徒劳而无尺土相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节选自《鸿门宴》,有删节下列关于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让……进入 |
B.刑人如恐不胜刑:处罚 |
C.何辞为为:语气词,呢 |
D.沛公则置车骑置:安置,整顿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立而饮之 夜缒而出 |
B.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皆白衣冠以送之 |
C.其意常在沛公也 而右手揕其胸 |
D.欲诛有功之人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客何为者?
A.何厌之有 |
B.大王来何操 |
C.为之奈何 |
D.今日之事何如 |
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上,向上,名词作状语 |
B.毫毛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形容词做动词 |
C.此亡秦之续耳续,延续,形容词做动词 |
D.道芷阳间行间,抄小路,名词作状语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七门庙记
(宋)刘攽
嘉佑二年,予为庐州从事,始以事至舒城,观所谓七门三堰者。问其居人,其溉田几何?对曰:“凡二万余顷。”考于图书,实魏扬州刺使刘馥所造。自魏至今七百有余年矣。予于是叹美其功。
后二年,校书郎包君廓为县主簿,尝与予语及之。包君谓予曰:“馥信有功,然吾问于耆老,而得羹颉侯信①焉。初,汉以龙舒之地封信为列侯。信乃为民浚畎浍②以广溉浸。信为始基,至馥时废而复修耳。昔先王之典,有功及民则祀之。若信者,抑可谓有功者乎?然吾恨史策之有遗,而怜舒人之不忘其惠也。今我将为侯庙祀之,而以馥配,子幸为我记之焉!”予因曰:“诺!”
顷之,包君以书告曰:“庙谨毕事。”予曰:“昔高帝之起,宗族昆弟之有才能者,若贾以征伐显,交以出入传命谨信为功。此二人者,裂地为王,连城数十。代王喜以弃国见削,而子濞以力战王吴。独信区区仅得封侯,而能勤心于民,以兴万世之利。其惠爱岂与贾、濞相侔③哉!夫攻城野战,灭寇屠邑,是二三子之所谓能杀人者也。夫辟地垦土,使数十万之民世世无饥馁之患,所谓养人者。于以相譬,犹天地之绝悬也。然而贾、濞以功自名,信不见录,岂杀人易以快意,养人不见形象哉!周公之书曰:民功曰庸。藉使信生当周公之世,其受赏非贾、濞之所敢望也。虽然,彼贾、濞之死泯灭无闻久矣,而信,至今民犹思而记之,此所谓得乎丘民。而世之宠禄,当时则荣,没则已焉者乎。夫事有可继之道,不必肇于己,而后为功也。若刘刺史起于三国乱亡之余,蒸庶扫地,顾独以农为先,事功一立,迄今长存,虽曰修复,是可谓功矣。”予既嘉包君之能徇于民,使侯信之美不忘,及其建祀合于先王之法,于是书之,遂以为记。
(选自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艺文》)
【注释】①羹颉侯信:羹颉侯刘信,刘邦长兄之子。②畎浍(quǎn kuài):田间灌溉水渠。③相侔:相等同。侔(móu),相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馥信有功信:的确 |
B.然吾恨史策之有遗恨:遗憾 |
C.而怜舒人之不忘其惠也怜:同情 |
D.养人不见形象哉形象:犹“形迹” |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始以事至舒城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B.①信乃为民浚畎浍以广溉浸②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
C.①宗族昆弟之有才能者②善万物之得时 |
D.①没则已焉者乎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下列有关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叙述并赞美了西汉羹颉侯刘信辟地垦土、勤心为民,首建舒城七门水利工程的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澄清了一个被长期误传的事实。对贪功夺美、夸大自己的贡献的魏刺史刘馥予以了揭露。 |
B.舒城县主簿包廓在弘扬前人的惠政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考证了七门堰的首建者,二是为刘信、刘馥建庙立祀,三是诚请作者写记永志。 |
C.从文中反映的信息来看,汉初四分天下是按功论封,这个功主要是征伐平定之功,而刘信在这方面功小,所以只封得列侯。但作者却从“七门三堰”对后世吏治的启迪和警示上提出了以是否惠泽人民为尺度的功劳观,这是难能可贵的。 |
D.本文以叙述为铺垫,以议论为主体。其叙事以作者陆续了解七门堰历史的过程为线索,语言简洁,叙事清楚;其议论,则联系汉初宗室王族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借题发挥,以此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为始基,至馥时废而复修耳。
(2)代王喜以弃国见削,而子濞以力战王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示季子懋修书
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足迹),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竟致颠蹶颠:跌倒 |
B.艺本不佳,于人何尤尤:差别 |
C.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点:污辱 |
D.不意汝妄自菲薄意:料想 |
根据文意,下列各句都属于张居正认为儿子科考失利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①妄自菲薄②少而了了③终日闭门,手不释卷
④好矜己而自足⑤力疲于兼涉⑥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
A.①④⑥ | B.①③⑤ | C.①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居正的小儿子懋修小时候就异常聪慧,张居正的朋友都认为,在几个儿子当中,懋修是最自鸣得意的。 |
B.张居正发现小儿子癸酉中第后染上狂傲之气,本不想让小儿子在丙子年去应试,但在其他儿子力劝之下勉强答应了,结果懋修却遭受了挫败。 |
C.张居正非常爱他的小儿子,对他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他希望儿子遭挫后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而要深入反思。 |
D.张居正写这封信给他小儿子,意欲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借自己的经验教训来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身学习上的胜骄败馁等缺点。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3分)
译文: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分)
译文: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分)
译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瓢道人
袁中道
一瓢道人,不知其名姓,尝持一瓢浪游鄂岳间,人遂呼为一瓢道人。道人少读书不得志,弃去,走海上从军。时倭寇方盛,道人拳勇非常,从小校得功,至裨将。后失律畏诛,匿于群盗,出没吴楚间,久乃厌之,以资市歌舞妓十余人,卖酒淮扬间,所得市门资,悉以自奉,诸妓更代侍之。无日不拥艳冶,食酒肉,听丝竹,饮食供侍,拟于王者。又十余年,心复厌之,亡去,乞食湖湘间。后至澧,澧人初不识,既久,出语颠狂,多奇中,发药有效。信口作诗,有异语,人渐敬之。馈好衣服饮食,皆受而弃之,人以此多延款道人。
道人栖古庙中。一日于炉灰里取金一挺,付祝云:“为我召僧来礼忏。”忏毕,买一棺自坐其中,不覆,令十余人移至城市上,手作拱揖状,大呼曰:“年来甚扰诸公,贫道别矣。”虽小巷间,无不周遍!一市大惊!复还至庙中,乃仰卧命众人日:“可覆我。”众人不敢覆,视之,已去矣。遂覆而埋之。举之甚轻,不类有人者。余闻而大异焉。
人又问曰:“审有道者,不宜淫且盗;淫且盗者,又不宜脱然生死。余大有疑,以问子。”余曰:“余与汝皆人也,乌能知之?夫济颠①之酒也,三车②之肉也,寒山、拾得③之垢也,皆非天眼莫能知也。古之诸佛,固有隐于猪狗中者,况人类乎?尔与余何足以知之哉!”
【注】①济颠:济公和尚。②三车:唐玄奘弟子,因出行总是一车装满美酒,一车装美女,一车装佛经,所以当时的人都称他为“三车和尚”。③寒山、拾得:唐朝两个著名的和尚,相传是文殊和普贤菩萨的化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倭寇方盛盛:猖獗 |
B.久乃厌之厌:满足 |
C.悉以自奉奉:供养 |
D.审有道者,不宜淫且盗审:确实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人遂呼为一瓢道人为我召僧来礼忏 |
B.饮食供侍,拟于王者一日于炉灰里取金一挺 |
C.人以此多延款道人余大有疑,以问子 |
D.遂覆而埋之余闻而大异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一瓢道人持一瓢云游浪迹,因而得名,一生遭遇曲折坎坷且又离奇,富有传奇色彩。 |
B.一瓢道人曾浪游鄂岳,入海战倭,出没吴楚,卖酒淮扬,乞食湖湘,最终殁于澧州。 |
C.一瓢道人狷狂放达却又学识博杂,行事怪僻,奇谈异论但又多言中,时人讶异惊叹。 |
D.作者认为一瓢道人和济颠、三车和尚一样喜欢喝酒吃肉,癫狂怪诞,对他的评价颇为不屑。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信口作诗,有异语,人渐敬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之诸佛,固有隐于猪狗中者,况人类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