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屈伸,字引之,任丘人。成化末进士。选庶吉士,授礼科给事中。弘治九年,京师民讹言寇近边,兵部请榜谕。伸言:“若榜示,人心愈惊。昔汉建始中都人讹言大水至议令吏民上城避之王商不从顷之果定。今当以为法。”事遂寝。寇犯大同,游击王杲匿败绩状。伸率同官发之,并劾罪总兵官王玺等。屡迁兵科都给事中。泰宁卫部长大掠辽阳,部①议令守臣遗书,称朝廷宽大不究已往,若还所掠,则予重赏。伸等言:“在我示怯弱之形,在彼无创艾之意,非王者威攘②之道。前日犯边不以为罪,今日归俘反以为功,诲以为盗之利,启无赖心,又非王者怀柔之道。”帝悟,书不果遣。已,劾镇守中官孙振、总兵官蒋骥、巡抚陈瑶偾事③罪,帝不问。广宁复失事,瑶等以捷闻。伸及御史耿明等交章劾其欺罔,乃按治之。太监苗逵、成国公朱晖等捣巢获三级,及寇大入固原,不敢救,既而斩获十二级。先后以捷闻。伸等数劾之。及班师,又极论曰:“晖等西讨无功,班师命甫下,将士已入国门,不知奉何诏书。且此一役糜京帑及边储共一百六十余万两,而首功止三级。是以五十万金易一无名之首也,乃所上有功将士至万余人。假使斩级至千百,将竭天下财不足供费,而报功者不知几万万也。晖、逵及都御史史琳、监军御史王用宜悉置重典。”帝不听。云南有镇守中官,复遣监丞孙叙镇金腾,伸极言不可。锦衣指挥孙銮坐罪闲住,中旨复之,令掌南镇抚事。伸等力争,乃命止带俸。中旨令指挥胡震分守天津,伸力争,不听。镇守河南中官刘瑯乞皂隶④,帝命予五十人。故事,尚书仅十二人,伸等力争,诏止减二十人。自后中官咸援例陈乞,祖制遂坏。伸居谏垣久,持议侃侃不挠,未及迁而卒。(节选自《明史·屈伸传》)
【注】①部:兵部。②威攘:以威力攘除。③偾事:败事,把事情搞坏。④皂隶:衙门里的差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诲以为盗之利诲:教唆 |
B.班师命甫下甫:刚刚 |
C.且此一役糜京帑及边储共一百六十余万两糜:耗费 |
D.故事,尚书仅十二人故事:一种文学体裁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汉建始中/都人讹言大水至/议令吏民上城避之/王商不从/顷之果定 |
B.昔汉建始/中都人讹言/大水至议/令吏民上城避之/王商不从顷之果定 |
C.昔汉建始/中都人讹言大水/至议令吏民上城/避之王商/不从顷之果定 |
D.昔汉建始中/都人讹言大水/至议令吏民上城/避之王商/不从顷之果定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伸,字引之,任丘人,成化末年中进士。弘治九年,京师百姓谣传敌寇接近边境,兵部请求张榜通告,被屈伸劝止。 |
B.泰宁卫部长大肆劫掠辽阳,兵部决议让守官寄信给他,如果归还劫掠的东西,就给重赏。屈伸等人认为这不是帝王安抚的道理。 |
C.屈伸等人多次弹劾太监苗奎、成国公朱晖等人,认为朱晖等人西去讨伐无功劳,而斩首计功只三个人头,应该全都处重刑。 |
D.皇帝命令指挥胡震分守天津,屈伸竭力反对,皇帝不听。屈伸任谏官很久,坚持正义畅所欲言刚直不阿,升官之后不久就死了。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寇犯大同,游击王杲匿败绩状。伸率同官发之,并劾罪总兵官王玺等。
(2)伸及御史耿明等交章劾其欺罔,乃按治之。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樟往返,甚惬素心。所住水木閟,一草一花,俱能留客。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
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干有赠凝诗,云“把得新诗草里论”。时谓反语为村里老,疑干讥诮,非也。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干旱岁偕计,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递归,无复荣辱之念。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成通末卒。门人相与论德谋迹,谥曰玄英。乐安孙郃等,缀其遗诗三百七十余篇,为十卷。
古黔娄先生死,曾参与门人来吊,问日:“先生终,何以谥,”妻曰:“以‘康’。”参曰:“先生存时,食不充 ,衣不盖彤,死则手足不敛,傍无酒肉。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妻日:“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君馈粟三十钟,辞不纳,是有余富也。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住,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方干,韦布之士,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
(选自《唐才子传•卷七》,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造主人造:拜访。 |
B.甚惬素心惬:惬意。 |
C.一见干器之器:看重。 |
D.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延:邀请 |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王公以疾逝去振之以威怒
B因授格律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C不戚戚于贫贱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不亦宜乎相与枕藉乎舟中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
(2)方干,韦布之士,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本文是为方干作传,最后一段却提到“黔娄先生”一事,是否多余?说说你的理由。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盖闻圣人有一定之论,列士有不易之分,亦云名而已矣。故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夫德不得后身而特盛功不得背时而独章是以圣哲之治栖栖皇皇孔席不暧墨突不黔。由此言之,取舍者昔人之上务,著作者前列之余事耳。今吾子幸游帝王之世,躬带冕之服,浮英华,湛道德,矕龙虎之文,旧矣。卒不能摅首尾,奋翼鳞,振拔洿涂,跨腾风云,使见之者景骇,闻之者响震。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独摅意乎宇宙之外,锐思于豪芒之内,潜神默记,恒以年岁。然而器不贾于当已,用不效于一世,虽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于殿最。意者,且运朝夕之策,定合会之计,使存有显号,亡有美谥,不亦优乎?
(班固《汉书》)用斜线“/”给第①句话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前四史”除了《汉书》外,还有哪几篇?请至少列举出两本。
古人曾提出成功人生的“三部曲”,也就是“三不朽”,选文中涉及到哪几方面?请列出。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时方以传注记问为学,禾始崇尚义理,黜抑浮华。入对契旨,擢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涂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②宦寺:宦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戒不虞 虞:预料 |
B.俄除给事中除:授予 |
C.愿亟窜之远方亟:赶快 |
D.上却之曰却:退却 |
对下列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国家安危之本也②臣之所忧③久之,知舒州④禾答以事有之
A.①与②相同,③④不同 |
B.①与②不同,③④相同 |
C.①与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
D.①与②相同,③④相同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2)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文中的陈禾刚强正直,哪些事件能体现这一特点?请分条概括。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
(李清照《词论》)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人属于宋朝,选文中提到哪几人?请列举出来。
作者认为诗文与词的区别是什么?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轼传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①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孽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选自《宋史·苏轼传》)
①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便:造福,使……获利。 |
B.未几,朝廷知法害民未几:不久。 |
C.庶有补于国庶:或许。 |
D.何正臣摭其表语摭:挑出 |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②每因法以便民 |
B.①率其徒持畚锸以出/②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
C.①以诗托讽②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 |
D.①以虞水之再至/②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2)轼庐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苏轼“关爱百姓”的表现有哪些?请举出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