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里放飞的风筝
①在宽阔平坦的广场上,在浅草泛青的田埂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风筝高飞蓝天,一首首关于风筝的古诗词,便也如同一坛发酵的老酒,从心里氤氲开来。
②和风拂绿草,柳絮轻飞扬。初春时节,阳光重新明媚起来,气温开始回升,虽说仍有些料峭,坐在窗前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让人忍不住心情大好:“落花无数欲成泥,庭草催春绿渐齐。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即便是断线的风筝,也让人觉得春意盎然。而宁静的夜晚,风筝高飞,竹笛之声响彻天穹,恰似一支美妙的曲子:“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风筝发出的声音有音乐的美,像一串串流动音符响在耳边,一阵风吹来,风筝又吹出另一种曲调,细细品味,犹如丝竹之音萦回于耳,让人感悟到风筝音乐的无穷曼妙。
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从古至今,孩子总是第一只风筝的放飞者。在春光明媚的时节,那欣欣向荣的“草长莺飞”,那葱茏柔媚的“杨柳醉烟”,儿童们全不欣赏,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趁着东风,放飞心中的梦想。当然,这个春天也有让孩子们失望的时候:“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是啊,兴致勃勃的孩子们什么都准备好了,却就是等不到足够的风,于是他们只得“手提线索骂天公”,“骂”出了孩子的心急,“骂”出了孩子的天真,“骂”出了孩子对风筝的钟爱。
④其实,喜爱风筝的决不单是儿童,还有成年人和老翁。明朝徐文长在《风鸢图十首》中就写到了一个老人对待风筝的情趣:“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老人们放风筝,不再有孩童的喧闹,也不再有年轻人的激情,但是有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有在宁静闲适中生活的情致。眼看风筝高入云霄,自然令人心旷神怡。难怪诗仙李白吟咏“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元朝马臻诗赞“手拍丝轮争上下,一时回首看青天。”
⑤放风筝的古诗所描写的场景中,最壮观的莫过于郑板桥《怀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又是“如雪”,又是“满天”,放风筝的场面可以说是盛况空前。再加上一队“娇女”,在满天飞翔的风筝下,又是“打四围”,又是摆罗裙,不知是风筝给了她们春天的心境和展示美丽的天地,还是她们使自然界的春天更加俏丽多彩。
⑥是啊,同样是风筝,在不同人的眼里会流露不同情感。“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是清代著名大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探春这一人物写的一首《风筝》诗,此诗把放风筝的人和放风筝的季节,以及放风筝时出现断线的情况写得惟妙惟肖,耐人寻味。而宋朝寇准的《纸鸢》却曰:“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纸共白云飞。”由此看来,风筝遥遥一线牵,有放飞成功后的喜悦与兴奋,也有盘旋坠地后的思考与沉思。
⑦“千古诗心三绝美,柔情万千系风筝。”又是一年草长莺飞,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徜徉在古诗词的海洋里放飞风筝,放飞一份美丽的心情,湛蓝的天空中那越飞越高的风筝,既牵动着我们的视线,更系着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结合第②段说说初春时节“让人忍不住心情大好”的原因是什么?
说说儿童和老年人在喜爱风筝上各有什么特点?
文章多处引用古诗句有什么作用?
联系⑤至⑦段内容,说说对风筝放飞场景的不同描述有什么象征意义?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匆忙走路的人
严文井
我们每每在一些东西的边端上经过,因为匆忙使我们埋头赶路,往往已经走过了几次,还不知有些什么曾经在我们旁边存在。有一些人就永远处在忧愁的圈子里,因为他在即使不需要匆忙的时候,他的心也俨然有所焦灼。
这样的人多少有点不幸。他的日子同精力都白白地消耗在期待一个时刻,那个时刻对于他好像是一笔横财,那一天临到了,将要偿还他的一切。
一条溪水从高处往下倾注时,它就迸发着,喃喃地冲激着往平坦的地方流去。在中途,一根直立的芦苇可以使它发生一个漩涡,一块红沙石可以使它跳跃一下。它让时间像风磨一样地转,经过无数的曲折,不少别的细流汇集添加,最后才徐徐地带着白沫流入大海里,它的被人叹赏决不是因它最后流入了海。它自然得入海。诗人歌颂它的是它的闪光,它的旺盛;哲学家赞扬它的是它的力,它的曲折。这些长处都显现在它奔流当中的每一刻上,而不是那个终点。终点是它的完结,到达了终点,已经没有了它。它完结了。
我们岂可忽略我们途程上的每一瞬!
如果说为了惧怕一个最后的时候,故免不了忧虑,从此这个人的忧虑将永无穷尽,那是我们自己愿意加上的桎梏。
一颗星,闪着蓝色光辉的星,似乎不会比平凡多上一点什么,但它的光到达我们的眼里需要好几千年还要多。我们此刻正在惊讶的那有魅力的耀人眼目的一点星光,也许它的本体早已寂冷,或者甚至于没有了。星是静静地闪射它的光,它的生命就是不理会,不理会将来,不理会自己的影响。它的光是那样亮,我们每个人在静夜里昂头时都发现过那蓝空里的一点,却为什么没有多少人于星体有所领悟呢?
那个“最后”在具体的形状上如同一个点,达到它的途程如同一条线,我们是说一点长还是一条线长呢?
伟大的智者,你能保证有一个准确的最后一点,是真美,真有意义,超越以前一切的吗?
不是吗?最完善的意义就是一个时间的完善加上又一个时间的完善,生命的各个小节综合起来方表现得出生命,同各个音有规律地连贯起来才成为曲子,各个色有规律地组合起来才成为一幅画一样。专门等待一个最后的好的时刻的人就好像是在寻找一个曲子完善的收尾同一幅画最后有力的笔触,但忽略了整个曲子或整幅画的人怎么会在最后一下表现出他的杰作来?
故此我要强辩陨星的存在不是短促的,我说它那流逝成一条银色光带消去的生命比任何都要久长,它的每一秒没有虚掷,它的整个时辰都在燃烧,它的最后就是没有烬馀,它的生命发挥得最纯净。
过着一千年空白日子的人将要实实在在地为他自己伤心,因为他活着犹如没有活着。
(内容有删改)
(1)下面围绕“给匆忙走路的人”的相关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追求目标中不要忘了珍视经历享受过程。 |
B. |
在乎瞬间享受过程肯定会推迟目标实现。 |
C. |
我们的焦虑源于生活太放松日子不充实。 |
D. |
快速追求目标就会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 |
(2)下列关于文章论证方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结合生活匆忙现象引出自己的观点。 |
B. |
“一条溪水”的奔流冲激正是匆忙人生的写照。 |
C. |
文中多处问句体现出作者对于匆忙者的疑惑。 |
D. |
结尾处在反面凸显生活价值中强化文章主旨。 |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生活中没有一个点可以替代所有的点。 |
B. |
没有任何一个终点可以替代任意过程。 |
C. |
追求到完美结尾的人才是伟大的智者。 |
D. |
对“伟大的智者”的调侃很耐人寻味。 |
读下面的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系统性思维就是用框架来思考和表达的思维方式。框架是系统性思维里最核心的部分。比如,当你讲一个故事的时候,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原因、结果,有了故事六要素这个框架,故事就能讲得清楚明白。
那系统性思维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
首先,系统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次,系统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清晰地表达。
最后,系统性思维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学习和积累经验。
那么,如何利用系统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呢?
第一步,发现问题,定位问题出在哪里。一个界定良好的问题,已经将问题解决了一半。
第二步,分析问题,系统性思维运用的重要环节。这需要掌握一些构建框架必备的基础思考工具,比如思维导图、逻辑树等。
第三步,解决问题,高效执行并随时做出调整。高效执行的关键在于有一个合理可行的计划,以及掌握计划的有效工作方法。
思考固然很重要,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思考往往是基于片面的信息而进行的。
从认知心理学来说,这是一种“易得性启发式判断”思考,即由脑海中最容易提取出来的信息为基础而进行判断,也就是俗称的“直觉”。这种思考方式,其得出来的结论往往并不可靠。
先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你是某公司的销售经理,招聘了一个新的下属,但连续三个月业绩一直没有提升,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通常来说,大多数人对于这件事会有一个“预设立场”,在这个“预设立场”的影响下,我们就会从大脑里面,提取一些早就储存在里面的“证据”,以此印证自己的看法。如:
肯定是这个新下属的工作能力不强,帮不了这个销售经理了。
但是,这样的结论,可靠吗?
并不!
由于这个结论,只是一个“易得性启发式判断”,比较片面,并没有经过我们系统性的思考,所以有时候这样子的结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和说明问题。
而想要克服这种思考习惯,我们就需要让思维从“直觉化”转换成“系统化”,以此提升我们的思考质量,从而真正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思考的人。
材料二:
(1)下列关于“系统性思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更好地进行系统性思维的思考和表达需要借助于框架。 |
B. |
利用系统性思维能让我们更有序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 |
C. |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系统性思维的运用。 |
D. |
大多数人要注意的是再好的思维方式都不如思考重要。 |
(2)下列对材料二选图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思维过程通过思维监控实现思维目的。 |
B. |
思维目的须经思维过程达成思维结果。 |
C. |
思维监控涉及思维目的、过程、结果。 |
D. |
思维过程关联认知或非认知诸多因素 |
(3)下列关于材料一、材料二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下定义 |
B. |
列数字 |
C. |
举例子 |
D. |
画图示 |
议论文阅读
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
①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把青春融入祖国的科技事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邓宇皓在“九章”和“九章二号”光量子计算原型机的研制中作出突出贡献……青年学生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立大志、担大任,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②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要继续在“选苗”上下功夫。近年来,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让对科学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脱颖而出:“强基计划”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拔尖计划”依托多所高水平大学建设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致力于打破培养定式,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英才计划”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选拔中学生走进大学、感受科研魅力……一大批具备创新潜质和科学素养的青年学生,秉持兴趣,茁壮成长。
③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要进一步厚植人才培养的“土壤”,让好苗子“胃”出来。一方面,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青年学子身怀爱国之心,砥砺爱国之志,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坚定理想、脚踏实地,努力将论文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另一方面,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探索本硕博衔接培养机制、国家交流合作机制、长周期评价机制等,同时依托重大科研平台和重大科研任务,为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提供更多机会,通过高水平科学研究,帮助青年学子获得更好成长。
④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还需要更多“阳光雨露”的普照和滋润,赋予青年学生在科研项目中担大任、当主角的机会。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试点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将资助端口前移,正是旨在培育科学素养、激励创新研究,为构建高质量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应通过举办科技创新大赛、扩大高校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支持等方式,引导和鼓励更多青年学子关注并投身科技创新,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蓄人才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9月28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议论文注重论证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请梳理出第②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3)请指出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说明文阅读
拥抱5G—A商用时代
①2019年5G技术进入商用阶段以来,全球5G用户已突破15亿,5G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通信技术更新迭代和新终端新业态不断涌现,5G—Advanced(5G—A或5.5G)应运而生。它引入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新技术,可使网络性能提升10倍,满足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当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推进5G—A建设,不断激活发展潜能。
②从技术应用上来讲,对生产端而言,5G—A的连接能力大幅扩展,并走向全场景应联尽联,为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打开全新空间。例如在中国山东的一家工厂,运用5G—A的配电器和空开保护,加上无人机和机器人,实现了发电设备的自动化巡检、故障快速隔离和恢复供电,巡检效率提升了24倍,全年平均断电时长从5.4小时缩减到25分钟。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③对消费者而言,5G—A可以促进沉浸式业务、家庭带宽业务体验升级,为智慧家庭、智慧文旅等提供助力。网络带宽升级,可为用户收看4K/8K高清视频等提供技术支撑,促进裸眼3D、扩展现实等沉浸式业务的规模化应用,使消费者享受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体验。中国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就可以通过终端小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观赛。
④中国正在加速推进5G—A商用建设。中国移动宣布今年将在超过300个城市部署5G—A商用网络,目前已公布首批100个商用城市名单。中国联通打造的基于5G—A的超高清浅压缩编码制播系统,创造了制播领域全球最高上行码率纪录。中国电信也在多个省市完成了三载波聚合(3CC)百站规模部署,并在钢铁、矿山、医疗等行业探索落地5G—A关键技术。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设备商,在2023年10月发布了全球首个5G—A全系列商用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原生万兆、原生绿色、原生智能三大创新技术支撑5G—A商用发展。
⑤5G—A是5G演进到6G的关键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去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审议通过《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展示了对6G的愿景和共识。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5G—A当前研究的标准有近70%的重叠。因此,发展5G—A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业储备。今年,全球有望实现5G—A的规模化商业应用,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的世界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9日,有改动)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本文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第⑤自然段加点的“近”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列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本文对5G—A技术进行了介绍,全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 |
B. |
文章第②③自然段分别从生产端和消费端两方面介绍了5G—A技术运用的优势,语言特点主要是生动形象。 |
C. |
本文第③自然段画线句“中国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就可以通过终端小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观赛。”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D. |
5G—A不仅是对5G的发展,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业储备,所以5G—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记叙文阅读
陪考
①那年,我参加高考,心里既紧张又忐忑。回到家,我对父亲说:“你陪我去高考吧?别的同学都有家长陪。”
②父亲正在堂屋内编一只柳筐,抬头笑吟吟地看着我,嘴里只吐出一个字:“好!”
③考场在市区的一所中学里,而我家住在偏远的郊县农村,离市区有二十多公里。我和父亲在高考前一天坐车到市里,然后在考场附近找一家小旅馆住下,第二天再进入考场。为了能让我晚间休息好,父亲特地订了个两人的小单间。小单间里面有两张床,我想,我和父亲正好一人一张。
④在旅馆里安顿好后,父亲又特地带着我去考场“踩点儿”,熟悉一下考场的位置、行车路线,以及考场周围环境等具体情况。再回到旅馆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父亲看了看窗外,转头对我说:“你早些睡吧,好好养足精神,明天好好考!”之后又说:“天热,我睡不着,旅馆旁边有个小公园,我去那里凉快凉快。”
⑤我感到身体有些疲乏,便胡乱地答应了一声,脱了衣服倒在床上,不一会儿便呼呼睡着了。
⑥翌日,我一觉醒来,发现父亲不在,床铺收拾得齐齐整整,床单也平展得没有一丝皱痕,就好像昨晚根本没有人睡过似的。我刚洗漱完毕,父亲拎着油条、豆浆和茶叶蛋从门外走了进来:“快过来吃饭,咱们早点去考场。”吃饭时,我发现父亲脸上有些倦色,还不断地打着哈欠,便问他是不是昨晚没有睡好?父亲笑笑说:“睡惯了家里的床,冷不丁在旅馆睡,还真有点不习惯呢。”
⑦第一天考试考下来,自我感觉考得还不错,卷面答得满满登登,没留下一块空白。父亲听了很高兴,去外面买了烤鸡腿犒劳我,而他却就着白菜吃着早晨剩下的干油条。我咬了一口烤鸡腿,然后递给父亲。父亲抬手把鸡腿挡了回来:“你吃,你考试脑袋需要营养。”
⑧晚饭后,父亲又像昨天那样,对着我扔下一句:“你早些睡吧,好好养足精神,明天继续好好考!”然后就又出门去公园里纳凉了。
⑨很快,三天高考匆匆过去了,我和父亲又坐着大巴车回到郊县农村的家里。当天晚上,睡在父母隔壁屋里的我,无意中听到了父母的一番对话——
⑩“孩他妈,帮我按下腰吧?我的腰快要痛折了!”
⑪“咋?腰痛病又犯了?”
⑫“我在公园的长椅上睡了整整三个晚上,腰痛病能不犯吗!”
⑬“不是住在旅馆里吗?你去公园的长椅上睡觉做什么?”
⑭“你不是总说我睡觉打呼噜声音大得像牛叫吗?我怕在旅馆睡,影响咱儿子休息,耽误他高考!”
⑮……
⑯那一刻,躺在床上的我,泪如泉涌。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6月6日,有改动)
(1)精读文章第③至第⑦自然段,概括父亲为“我”做的事情,并补全结构图。
订两人的小单间 |
→ |
→ |
去公园纳凉(睡觉) |
→ |
为“我”买早餐 |
→ |
(2)赏析画线词句。
A.父亲听了很高兴,去外面买了烤鸡腿犒劳我,而他却就着白菜吃着早晨剩下的干油条。(从修辞手法角度)
B.那一刻,躺在床上的我,泪如泉涌。(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
(3)请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至少答两点)
(4)文章有多处伏笔暗示父亲在公园的长椅上睡觉,请写出其中两处。
(5)正在参加中考的你,读了本文后,想对陪伴、关心你的人说些什么呢?请写出你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