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议论文《正视“遗憾”》完成后面小题。
正视“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大可惋惜”,既然如此,难道遗憾也值得品味?
②是的,遗憾可品且意味极深长,不信请细品。如果没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遗憾,能有林黛玉那悲悲切切的诗文吗?再试想,如果《红楼梦》的结局真是宝哥哥娶了林妹妹,满意得让人倒胃口,那还能叫世界名著吗?
③原来,人生所有的悲剧都是在展现遗憾:荆轲刺秦王,遗憾,偏偏没刺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来火种,遗憾,偏偏被宙斯钉在了高加索的山崖上;屈原忠心耿耿,遗憾,偏偏碰上昏庸的楚怀王;岳飞挥师北上正欲直捣黄龙府,遗憾,偏被十二道金牌招回了临安!靳开来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大家开路死得悲壮,遗憾,却偏偏没得到半个军功章!  
④不是吗?细品上述这些人,无一不是崇高者,而且,当人们用自己的滚滚热泪对上述这种种遗憾扼腕长叹时,不是正在展示着一种人世间最纯真最祟高的情吗!
⑤应该说,人生皆有遗憾。为什么?因为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的人才会在理想的门外久久徘徊,流连忘返!也许,这个追求理想的现实的人也未能叩开理想的大门,但,只要____,____,____,他就无愧于人生!如果说这就是遗憾,那么,正是它,在闪耀着阳光一样的辉煌的亮色!
⑥让我们的生命进入一种积极追求的辉煌状态吧!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都意味着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能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说的:“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 要正视遗憾,不要拒绝遗憾!
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从本文看,作者为什么说“遗憾”是值得人们品味的?
第②段所采用的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结合第⑤段内容,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旬,使上下文内容连贯、流畅。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金色花》。
看见人家阳台上五彩缤纷,煞是惊羡,我也有了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
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1)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的啄食着阳光、空气。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
许久后的黄昏,我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戢般的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忍不住的大笑起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的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说那绿色的掌面吧,就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淡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光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2)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的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的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的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神奇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的心血。
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美丽辉煌的金色花,我竟流下了酸楚的眼泪。我想起过去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惭愧。
它并非只是一朵宁静亮丽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但和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细读全文,请回答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我开始“不喜欢”“不关心”仙人掌的原因是什么?
文中说“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这“奇迹”究竟指什么吗?为何称之为“奇迹”?
作者为什么“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作者对仙人掌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文中有许多描写仙人掌的精美句子。请从划线句中选择一句(或另选你认为美妙的句子),说说它美在哪里?

课内文段阅读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选文中有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不容易,它们是
文段中作者着力刻画了父亲怎样一个“背影”?
看见父亲的背影,为什么“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A.因为“我”看到父亲不顾年迈体弱,亲自为“我”买橘子,百感交集,深深理解了父亲的爱子之心。
B.因为“我”觉得父亲太固执,对他表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C.因为“我”就要和父亲分手了,“我”为离别而伤心难过。
D.因为“我”为离别而伤心难过,同时也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而激动、喜悦。

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如何理解父亲“心里很轻松似的”?
对“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表现了父子相互关爱的深情。
B.父亲不放心儿子,表现父亲谨慎的性格。
C.临别时父亲反复叮嘱、提醒,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惦念,无微不至的体贴、关心以及深挚的爱。
D.儿子要远离父亲了,父亲心里很难过,叮嘱儿子,怕儿子丢失行李,表现父亲很小气。

阅读《你要一双鞋子给你一双袜子》,然后回答20-20题。
你要一双鞋子给你一双袜子
李丹崖
圣诞节前夕,已经晚上11点多了,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稀疏了许多,偶尔还有匆匆忙忙往家赶的人,穿行在霓虹灯俯视下浓浓的节日氛围里。新的一年又要来了!
“感谢上帝,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忙碌了一天的史密斯夫妇送走了最后一位来鞋店里购物的顾客后由衷地感叹道。透过通明的灯火,可以清晰地看到夫妻二人眉宇间那锁不住的激动与喜悦。
是该打烊的时间了,史密斯夫人开始熟练地做着店内的清扫工作,史密斯先生则走向门口,准备去搬早晨卸下的门板。他突然在一个盛放着各式鞋子的玻璃橱前停了下来——透过玻璃,他发现了一双孩子的眼睛。
史密斯先生急忙走过去看个仔细:这是一个捡煤屑的穷小子,约摸八九岁光景,衣衫褴褛且很单薄,冻得通红的脚上穿着一双极不合适的大鞋子,满是煤灰的鞋子上早已“千疮百孔”。他看到史密斯先生走近了自己,目光便从橱子里做工精美的鞋子上移开,盯着这位鞋店老板,眼睛里饱含着一种莫名的希冀。
史密斯先生俯下身来和蔼地搭讪道:“圣诞快乐,我亲爱的孩子,请问我能帮你什么忙吗?”
男孩并不做声,眼睛又开始转向橱子里擦拭锃亮的鞋子,好半天才应道:“我在乞求上帝赐给我一双合适的鞋子,先生,您能帮我把这个愿望转告给他吗?我会感谢您的!”
正在收拾东西的史密斯夫人这时也走了过来,她先是把这个孩子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把丈夫拉到一边说:“这孩子蛮可怜的,还是答应他的要求吧?”史密斯先生却摇了摇头,不以为然地说: “不,他需要的不是一双鞋子,亲爱的,请你把橱子里最好的棉袜拿来一双,然后再端来一盆温水,好吗?”史密斯夫人满脸疑惑地走开了。
史密斯先生很快回到孩子身边,告诉男孩说:“恭喜你,孩子,我已经把你的想法告诉了上帝,马上就会有答案了。”孩子的脸上这时开始漾起兴奋的笑窝。
水端来了,史密斯先生搬了张小凳子示意孩子坐下,然后脱去男孩脚上那双布满尘垢的鞋子,他把男孩冻得发紫的双脚放进温水里,揉搓着,并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呀,真对不起,你要一双鞋子的要求,上帝没有答应你,他讲,不能给你一双鞋子,而应当给你一双袜子。”男孩脸上的笑容突然僵住了,失望的眼神充满不解。
史密斯先生急忙补充说:“别急,孩子,你听我把话说明白,我们每个人都会对心中的上帝有所乞求,但是,他不可能给予我们现成的好事,就像在我们生命的果园里,每个人都追求果实累累,但是上帝只能给我们一粒种子,只有把这粒种子播进土壤里,精心去呵护,它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到了秋天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也就像每个人都追求宝藏,但是上帝只能给我们一把铁锹或一张藏宝图,要想获得真正的宝藏还需要我们亲自去挖掘。关键是自己要坚信自己能办到,自信了,前途才会一片光明啊!就拿我来说吧,我在小时候也曾企求上帝赐予我一家鞋店,可上帝只给了我一套做鞋的工具,但我始终相信拿着这套工具并好好利用它,就能获得一切。20多年过去了,我做过擦鞋童、学徒、修鞋匠、皮鞋设计师……现在,我不仅拥有了这条大街上最豪华的鞋店,而且拥有了一个美丽的妻子和幸福的家庭。孩子,你也是一样,只要你拿着这双袜子去寻找你梦想的鞋子,义无反顾,永不放弃,那么,肯定有一天,你也会成功的。另外,上帝还让我特别叮嘱你:他给你的东西比任何人都丰厚,只要你不怕失败,不怕付出!”
脚洗好了,男孩若有所悟地从史密斯夫妇手中接过“上帝”赐予他的袜子,像是接住了一份使命,迈出了店门。他向前走了几步,又回头望了望这家鞋店,史密斯夫妇正向他挥手:“记住上帝的话,孩子!你会成功的,我们等着你的好消息!”男孩一边点着头,一边迈着轻快的步子消失在夜的深处。
一晃30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个圣诞节,年逾古稀的史密斯夫妇早晨一开门,就收到了一封陌生人的来信,信中写道:
尊敬的先生和夫人:
你们还记得30多年前那个圣诞节前夜,那个捡煤屑的小伙子吗?他当时乞求上帝赐予他一双鞋子,但是上帝没有给他鞋子,而是别有用心地送了他一番比黄金还贵重的话和一双袜子。正是这样一双袜子激活了他生命的自信与不屈!这样的帮助比任何同情的施舍都重要,给人一双袜子,让他自己去寻找梦想的鞋子,这是你们的伟大智慧。衷心地感谢你们,善良而智慧的先生和夫人,他拿着你们给的袜子已经找到了对他而言最宝贵的鞋子,他当上了美国的第一位共和党总统。
我就是那个穷小子。
信末的署名是:亚伯拉罕·林肯!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故事内容。
阅读全文后,梳理孩子的感情变化(每个横线限填两个字)。
——乞求————兴奋————轻松——
指出下面的两句话中哪一句话更好,并说明理由。
A.史密斯先生急忙补充说:“别急,孩子,你听我把话说明白。”
B.史密斯先生补充说:“别急,孩子,你听我把话说明白。”
好:理由是
选文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选文中“我”为什么要送给孩子一双袜子呢?
选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试分析说明。

阅读《漫话对联》,完成后面的题目。
漫话对联
金虎
(1)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2)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3)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联。
(4)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A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B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C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D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E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5)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6)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7)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8)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外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9)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本文主要说明了对联的定义、、意义与影响。
区别下列对联的类型。
①“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联。
②“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联。
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友谊的()联。
“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这一句话是从第(4)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在()处最合适。
第(5)自然段在层次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第(8)自然段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学校艺术节要出一期“美文、名画赏析”壁报,主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拟写恰当的下联。
上联:品美文若饮甘露
下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3分)
像水晶一样的心愿
矫友田
很多年前,在小镇的街市一角,有一家小小的书店。那时候,他只有十二三岁,却已经是个十足的书迷了。每次跟着母亲到小镇的集市上卖鸡蛋,他总要找机会到那个小书店里呆上一会儿。
那个小书店的老板,是一个60多岁的老者,长得又高又瘦,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他每次走进书店的时候,那位老者总是伏在柜台上看书。见他进来,老者便把眼镜往下轻轻地一按,朝他微微一笑,而后继续埋头看书。
那时候的书店还不是开架售书。他就用两只小手扳着柜台,使劲跷着脚,仔细地浏览着摆放在书架上的书籍。每当发现自己喜欢的,他就会让老者帮忙取过来翻看一阵儿。
那时候上学,父母从来不给他零花钱,他就把把卖酒瓶、牙膏皮等废品换来的零钱积攒起来买书。可是那些书的定价,大都超过了他购买的能力。因此,为了购买一本喜欢的书,小男孩总是要掂量来掂量去,那位老者则不厌其烦地为他拿来拿去。
渐渐地,老者便记住了那个小男孩的模样。等他再走进书店的时候,老者就会主动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些他认为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然后递到那个小男孩的眼前说:“你看这些,有你喜欢的吗?”这也是老者对他说的次数最多的一句话。A有些时候,小男孩站在柜台前看上半天,却因为衣兜里的钱不够,最终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小书店。而书店的那位老者丝毫没有厌烦,他微笑着起身,将那些书一本本地放回原处。
有一次,小男孩被书架上的一套《安徒生童话》给迷住了。然而,3.60元的定价在他的眼里是那么遥远。可他还是鼓足勇气对书店的老板说:“爷爷,这两本书可以为我留着吗?我一定会买下它们的。”老者微笑着点了点头,而后把唯一的那套《安徒生童话》抽出来,放到另外一个书架上去了。
从此,为了攒够3.6元书钱,小男孩捡过蝉蜕,也偷偷地捅过蜂巢,然后将它们卖给收购站。然而两个多月之后,仍差6毛钱。期间,他已经往那个小书店跑了几趟。当他看到那套书还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时,他才会放下心来。然后,他就会告诉老者,他已经快要攒够书钱了。老者则微笑着说:“不急、不急,书一定为你留着。”
有一天,他跟小伙伴们在河边玩耍,意外在草丛里捡到一块鸡蛋大小,像盐粒一样晶亮的石头。小伙伴都围过来看,其中一个小伙伴说:“这是水晶石,一定很值钱!”小男孩兴奋地问那个小伙伴:“真的吗,你说值多少钱呢?”那个小伙伴思忖了一会儿说:“至少可以换你想买的那套书吧。”
于是,他把捡到的那块水晶石藏好。再一次跟母亲去小镇时,他把那块水晶石偷偷带在身上。他兴冲冲地跑进那家小书店,并告诉书店的老板,他今天是特意来买那套书的。之后,他从衣兜里摸出3元钱,连同那块“水晶石”一同放在柜台上。老者点了点那些零钱,不解地问:“怎么还差6毛钱呢?”那个小男孩连忙说:“您看这是一块很值钱的‘水晶石’,用它抵6毛钱行吗?”哦,老者恍然明白过来。他拿起那块“水晶石”端详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说:“这不是水晶,而是石英,不值钱的。”听了之后,小男孩的脸蛋一下子红了。他从老者手中接过那块石英,连同那些零钱,失望地朝门口走去。老者在他身后犹豫了一下,然后喊道:“孩子,把书带走吧,这块石英我看把它摆在花盆里也不错!”
从那个小书店里出来的时候,那个小男孩像一下子长上了翅膀,在大街上快乐地奔跑起来。B他的心情像外面的天空一样晴朗,不再有一丝伤心的云。
许多年过去了,小镇早已变为繁华的城区。那家小小的书店也成为记忆里的一个符号,而那位当年卖书的老者或许也早已过世。但那个小男孩却一直珍藏着那套书,并创作出版了不少自己的作品。因为,那个小男孩就是我。
今天,当我坐在书房里,注视着那一架架自己喜欢的书籍,忽然感觉它们不就是一块块水晶吗?当老者收下那一块石英的时候,其实他已经送给了我一块真正的“水晶”。或许,正是因为我拥有那么多水晶般的心愿,生活才会闪闪发亮。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2年第一期)
说说第一段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概括文章的情节,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小时候“我”经常到小书店看书,想买一套《安徒生童话》→
→多年后,“我”创作出版自己的作品。
结合语境,说说画横线的A句加点字“依依不舍”的含义。
画线的B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文中的老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