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蚂蚁和蝉
冬天,蚂蚁翻晒受湖的粮食,一只饥饿的蝉向他乞讨。蚂蚁对蝉说:"你为什么不在夏天储存点粮食呢?"蝉回答说:"那时我在唱悦耳的歌曲,没有工夫。"蚂蚁笑着说:"如果你夏天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
1. |
这则寓言选自《》,作者是。 |
2. |
请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湿地
①平静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成群的野鸭在水面上玩耍,各种水鸟在欢娱地歌唱……这就是湿地的真实写照。像这样濒临江河湖海的地带,长期受水浸泡而形成的滩涂、沼泽、湿草甸、泥炭地、红树林以及潮落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是湿地。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
②湿地是如何形成的呢?
③当泥沙丰富的流水流近湖泊之时,由于水域变阔而流速变缓、泥沙下落沉积而成浅水滩。湖泊,不单是五彩云霞的梳妆镜,更是水生植物的乐园。浅水湖区,芦花飞荡,香蒲拂摇;次深湖区,睡莲、浮萍悬浮、飘摆于水面上;深水湖区,墨绿色的绸缎般的波浪时起时伏,那些生长于X-中的水草繁杂而茂盛。春来夏往,秋隐冬藏,植物生活于湖泊,总会有生有死,有死有生。那些腐烂的残体日积月累,最终多默默地、叠加式地沉积于湖底,经由水涨水落的浸泡,经由日月轮转的沧桑,终成泥炭,于是,湖底慢慢抬升,湿地也就逐渐形成了。
④湿地调节着地球的水循环。那些河边的森林、湖边的漫滩,一直在进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洪涝之时,湿地总能够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倘遇干旱季节,又能够将水分"解放"出来。湿地上的植被摇荡起伏,减轻或减缓了水体对海岸线、河湾及湖岸的侵蚀。
⑤湿地被科学家誉为地球之"肾"。自然界生物链的完整、优化,离不开湿地。湿地既吸收营养物质,又促进地球的新陈代谢,是"天然的过滤器"。
⑥植物在湿地繁衍,动物在湿地蹒跚游弋、跳跃爬行和栖息。即使晴空排云而上的仙鹤,声鸣于天,也是清晨从湿地超发,黄昏则次第归来,在湿地降落,喝水照影;翩翩起舞的大雁会呈"一"字、"人"字形排列,从广阔的天空降落于湿地之上。鸟类依赖湿地就像影子依赖光,、翅膀依赖空气一样。湿地是生命的家园,是文明的摇篮和温床。
⑦人类本应与湿地和谐相处,本应悉心地呵护湿地。
⑧但是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究竟贡献过多少关爱呢?古典诗词中那些拍打碣石的咆哮海水,朝天际奔流的滚滚江水,秀比西子的杭州西湖等,姑且算是反映人类对湿地的关爱吧,却也仅仅是蜻蜓点水般人文情怀的附加点缀。空灵、超脱的中国画亦有描绘苍茫烟水的画作,民间音乐尽管也有表现湖月照影,流泉叮咚的乐曲,然而,谁又能说其着力表现的只是湿地呢?
⑨令人忧虑的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膨胀,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湿地面积减少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就我国来说,从科学家们绘制的湿地分布遥感图即可看出,中国的湿地总面积l0年间已减少了5万多平方公里。由于人类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天然湿地面积不断消减,功能不断下降,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威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还造成湿地降解污染能力的下降,导致水质不断恶化,许多河流因被污染失去了饮用的功能。比如,目前我国大型河流61%的河段已被污染,不可饮用。另外,又致使其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的能力下降,直接给调蓄防洪带来极大的隐患。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不能不说与湿地面积的锐减有着一定的关系。不讲"土地伦理"(【美】利奥波德:《土地伦理》)成了自蒸汽机诞生以来世界性的不可逆转的黑色潮流,湿地的命运岌岌可
危……
⑩保护湿地已经成了人类刻不容缓的行动。国际《湿地公约》的诞生,引起了人类对保护湿地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缔约国的行列。迄今为止,《湿地公约》缔约国已逾百个,每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都会有一个宣传主题。可以说,保护湿地目前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相信随着人类对湿地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化,湿地的命运定然会出现转机。
(本文有删改)
1. |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以湿地为说明对象,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湿地,其次介绍了,再次介绍了,最后则介绍了湿地的前景。 |
2. |
文章开头部分指出"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请根据具体内容说说"湿地的多种独特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
3. |
文中第⑨段画直线的句予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运用这螳说明力'法的作用是: |
4. |
阅读文章第⑨段文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湿地断消减、功能不断下降所造成的严最后果。
|
5. |
.说明文语言有"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之分。请分析文章第①、第⑥两段画曲线的文字,其中,属于"平实说明"的是第段文字,其说明效果是:;属于"生动说明"的是第段文字,其说明效果是: |
阅读《当美德成为智慧》(节选),完成1~7题。
当美德成为智慧
焦国成
(1)在美国波士顿"二战"犹太人蒙难纪念碑上,刻着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留下的铭文: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出没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此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那里却再也没有人能够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2)这是从血的教训中午出的箴言。在那个法西斯主义处于强势、毫无正义可言的时候,任何人都无法独善其身。所谓的"智者"可能会为了眼前的利益选择去做法西斯的帮凶和奴才,虽然可以苟安一时,但总归是法西斯主义者的俎上之肉。
(3)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利己主义者的智慧是一种小聪明,虽然可以暂时得利,但这种利总是有"害"相跟随。因为占了别人的便宜,固然可以一时得意,但当被千夫所指的时候,他的得意也就不在了。前乐而后苦、开始得意而日后途穷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一种高妙的智慧。
(4)拥有美德,也就拥有了人生的智慧。
(5)其一,美德是对利己欲望的一种超越。在有德之人看来,有损美德的利益不是一种利,反而是一种害。正如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避开了不符合道义的利益,也就避开了它可能导致的害。爱好美德的人,善于约束自己,上不愧于天,下不zuò于人,心里坦坦荡荡,安宁舒畅。能使自己愉
悦幸福一生的,莫过于美德。爱美德的人,才是真正爱智慧的人。
(6)__________________ 。有美德的人尊道而贵德,一事当前,先问是否合于道义,而不以一己之好恶对待人和事。有美德的人讲仁讲义,乐于助人,乐于成人之美,这有助于消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对立
,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与邻为壑与互助合作之间,哪个更为智慧,是不言自明的。
(7)其三,美德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力量。有美德的人,是在爱人中爱己,在利人中利己,在使众人快乐中获得快乐。因为他行事以德,故服人不靠威势武力;因为他爱人利人,故能把自己与大众连为一体。因此, 孟子才说"仁者无敌"。
(8)其四,美德是可以惠及整个社会和子孙万代的精神财富。孔子曾提出"惠而不费的君子智慧"。在他看来,"因民所利而利之"的德政是惠而不费的。如果我们能把孔子思想发挥一下,使美德成为每个人的操守,社会将更加美好。做父母的有慈的美德,天下儿童就都幸福了;做子女的有孝的美德,天下老人就都幸福了。同样,每个社会位置上的人都有美德,天下就会是一个大道流行、人人幸福的世界,我们这一代能够讲美德,下代人潜移默化,也会崇尚正义和美德。如此善善相因,"富二代"和"富三代"的问题就不会出现。美德泽后长远,如果真想让社会更美好,那就把美德看成永恒的智慧来追求吧!
(2011年2月18日《光明日报》)
1. |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一己之好恶()②下不zuò于人() |
2.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箴言: ②仁者无敌: |
3.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4. |
.阅读⑴段的"铭文",说说你从中明白的道理。 |
5. |
.第⑶段说当利己主义者"被千夫所指的时候,他的得意也就不在了",即指孟子所说的","。 |
6. |
.细读第⑹段,依本文行文特点,在横线外为本段拟写中心句。 |
7. |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
阅读《漫话对联》,完成1~6题。
漫话对联
金虎
(1)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2)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3)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联。
(4)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A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B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C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D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E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5)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6)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7)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8)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外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9)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1. |
.本文主要说明了对联的定义、、、、意义与影响。 |
2. |
.区别下列对联的类型。 ①"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联。 ②"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联。 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友谊的联。 |
3. |
."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这一句话是从第(4)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在A、B、C、D、E哪处最合适?为什么 |
4. |
.第(5)自然段在层次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5. |
.第(8)自然段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6. |
.学校艺术节要出一期"美文、名画赏析"壁报,主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拟写恰当的下联。 上联:品美文如饮甘露 下联: |
阅读《登上地球之巅》(节选),完成4-6题。
(1)考虑到刘连满的身体,同时为了争取时间,大家一致决定刘连满留下来,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2)在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迎头夜幕继续向顶峰进发的同时,刘连满正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头旁边休息。严重缺氧使他的两耳嗡嗡发响,眼前白一阵黑一阵地迸散着“金星”,他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的状态。他的心里非常明白,他正在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的高度上,窒息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他拉过身旁的氧气筒,气压表上的红针表明还剩下最后几十个压力的氧气。但是,他的眼前出现了正在向顶峰冲击的战友们的背影。他知道他的战友们从顶峰胜利归来时,将比他更需要氧气的支援。他决定,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他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昏昏睡去……
(3)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昏睡中的刘连满感到四肢在严寒中愈来愈麻木,心脏在缺氧的状况下跳动得愈来愈急促,他清楚地意识到死神正在一步步向他扑来。刘连满多么想活下去啊!他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强烈地感到,他应当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活着就是幸福,就是胜利,就是一切。然而他更加深刻地感到,三位正在同顶峰搏斗的战友比起他来更应当活下去,因为他们正肩负着一项多么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啊!他们的安全,对于他来说是更大的幸福和更大的胜利……他担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战友们不知道他的氧气筒里还保存着氧气,他又挣扎着坐起来,用铅笔在日记本上给战友们留下了一封短信。
(4)与此同时,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正在苍茫的夜色中步履艰难地向前移动着。脚下的雪坡变得愈来愈陡,也愈来愈滑。他们翻过两座石岩以后,又登上了一座雪坡。藏族队员贡布在前面开路,不到几分钟就累得连腰也直不起来。于是,屈银华上前开路,他经过很长时间才前进了两三步,但两腿一软,又滑回到原来的地方。最后,王富洲走到前面,他坚持为大家开出一条前进的道路。
(5)a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6)b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7)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但这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但是我们能后退吗?”
(8)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9)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10)现在,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继续朝顶峰走去。
(11)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c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节选自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简述第(2)(3)段文字,字数在100以内。(可以不写短信的内容)
.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文中a、b、c三处划线的句子都是
什么描写,分别起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1分)
厚道①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
②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
③“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风范,在中国叫做“厚道”。
④厚道不是方法,虽然可以当方法训练自己。它是人的本性。厚道之于人,是在什么也没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契诃夫称之为“教养”。
⑤如果美德分为显性和隐性,厚道具有隐性特征。
⑥厚道不是愚钝,尽管很多时候像愚钝。所谓“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沉着,君子讷于言。尤其在别人蒙羞之际,“迟”的评价保全了别人的面子。真正的愚钝是不明曲直,而厚道乃是明白而又心存善良,以宽容给别人一个补救的机会。
⑦厚道者能沉得住气。厚道不一定得到厚道的回报,但厚道之为厚道就在于不图回报,随他去。急功近利的入远离厚道。
⑧在人际交往上,厚道是基石。它并非一时一事的犀利,是别人经过回味的赞赏。处世本无方法,也总有一些高明超越方法,那就是品格。品格可以发光,方法只是工具。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
⑨厚道是河水深层的潜流,它有力量,但表面不起波浪。
⑩厚道是有主张。和稀泥、做好人,是乖巧之表现,与“厚”无关。无准则、无界限,是糊涂之表现,与“道”无关。厚道的人有可能倔强,也可能不入俗境,宁可憨,而不巧。
⑩厚,是长麦子的土壤之厚,墙体挡风之厚。厚德而后载物,做人达到这样的境界,已然得道。.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论点。(2分)
.说说①~③段的作用。(2分)
.阅读④⑥⑧段,完成下面表格。(4分)
.第⑩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