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晨色
史荣东
①荷花是古人常以吟诵的花卉,如“荷钱浮翠点前溪,梅雨日长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尚得残荷听雨声”;“菡萏香消翠叶残”等佳句。江南人对荷花更是情有独钟,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定为荷花生日,男男女女划桨摇棹,玩荷赏莲,十分雅致有趣。读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被他笔下月倩荷香所牵动,那月色斑驳,荷塘清丽的意境在风过处煞是迷人醉人,然而,我赞许的却是荷塘晨色,荷塘晨色似乎每一天每一处无不呈现勃勃生机。
②儿时的我是调皮的孩子,每天天一亮,扛着鱼网提着鱼桶到不远的荷塘捉鱼。清晨荷塘是幽静的,碧清碧清的水塘边,一垄翠竹掩住几间草舍,只有牛犊在晨曦下欢愉地踢着蹄子摇晃着尾巴;荷塘内荷叶刚冒出水面,像一枚枚翠绿的玉璧飘浮着,蜻蜒颤动着薄翼忽上忽下在新叶上打转;小鱼儿在荷叶底下划鳍摇尾地戏逗着。正当我猫着身子,聚精会神用网捞鱼时,“哞”的一声牛鸣,小鱼儿一惊尾巴一翻钻到水底去了。我顿时来了火,回身一把死死地揪住了牛犊尾巴,小牛也来了火,一回头用尖角向我顶来,我一吓手一松“扑通”仰面跌落进水塘中,连呛了好几口水。待我爬起来一看,只见池塘内老牛洋洋自得地抖动一下耳朵,悠然地眯缝起眼睛……太阳从荷塘内爬了起来,亮丽了树丛中鸟声,亮丽了荷塘清风,亮丽了水中小鱼儿。
③玄武湖是个荷花绽开的天地,一望无际的荷时密密匝匝连成一片,荷花含苞欲放撒落在碧叶之间,嫣然俏丽。露珠在朝辉下闪烁,滚动在如盘的荷叶上,A.青蛙在叶子上昂首挺胸,像得胜的将军鸣叫着。我与战友划船掀开荷叶,那青蛙顿时成了惊弓之鸟,腿一伸“扑通”钻到水底去了,那矫健而优美的身形,为荷塘带来了灵气。一阵风掀动荷叶,晨曦中我与战友都裹在清香荷风之中,涌动起无穷的向往……
④西子湖畔的荷花更是别样娇红,亭亭玉立的菡萏更显示醉人风采,荷叶像一把把伞似地撑出湖面,挡住了我与女友,船在花叶间穿行,自有一番情趣。女友的秀眸被荷花映红了,也溢出荷花的芳香。船儿在并蒂莲停下,她伸手把并蒂莲拉到胸前,闭合起长长的睫毛祈祷起来。晨曦下的她更是醉人,船儿一动,“拍、拍、拍”飞起了一对鸳鸯,荷塘腾起一片盎然生机。
⑤南北湖的荷塘晨色是另一番景色,万顷荷塘再也不见叶浪花海,叶儿衰老了,往昔的摇曳不见了,花儿一瓣瓣随风飘落,再也没有别样娇红的风韵。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红楼梦》中贾宝玉作的《芙蓉诔》“仙云既散,芳趾难寻”时,无奈地叹息起来。一阵清风过来,掀开了残叶,一枝枝青菱菱的莲蓬挺拔在晨霞之间,于是,眼前一亮,一个有趣味的话题扑打心头:一个人有天真灿烂的童年,有英姿勃发的青年,有奋发上进的壮年,有秋收如金的中年,当然,也少不了日近黄昏的暮年。有的人看上去很壮烈,像升天的爆竹,落下来粉身成灰。可荷塘中荷花并不是这样性格,就连暮年都拥有秋实的莲蓬,粉糯甘甜的白藕,所以荷塘永远是朝气满池的。
⑥荷花以出淤泥而不染的品德得到世人称颂,也成为仁人雅士笔下常客,历代佳作不计其数。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要编纂、出版《中国诗书画荷花大全》辞书,我亦即兴而作《踏莎行·咏荷》,其词是:
卿出污泥,携霞拽雾。盈盈秀态临风舞,
碧盘手执步婀娜,怕甚萍涨断归路?
月白婷婷,翩翩如许。高洁那怕风姨妨,
红衣脱尽鹬鹚惊,芳心却傲风霜浦!
⑦水是生命的摇篮,也是命脉的延伸,也是绿色家园不可抹去的情结。是水足绿色家园的眼睛,而池中的荷花无疑是清灵眸子了,而荷花也成了现代社会的典雅与时尚。上海几乎所有的公园(甚至有品味的居住小区)都有水池,池中种有荷花,就连我居住的小区附近小不丁的内江公园、迎春公园、松鹤公园也有荷香四溢之景。
⑧B.春被燕子衔去,夏被风姨虏去,秋被大雁捎去,隆冬的荷塘一片肃杀,料峭沧沦。我在池边徘徊,叹息着荷仙殒落。忽而,只见池塘中几枝枯叶瘦骨在朝辉中坦然自若,洋溢着别样风采。我突然感悟到,荷仙并未殒落,而是用另一种姿态活着,你看,枯枝瘦骨中昂藏几多风致!
⑨我思索着人生:人的一生不能一直是朝霞满池的,人生的旅途也会有骤雨打新荷,霜风凋碧叶,也会有冰、霜、雷、电的时候,只要像荷花那样不管面临怎样处境,都能笑捋须髯对冷月,不恋新荷逗俏,不恋窈窕含芳,不恋云羡霞慕,胸怀一池正气,在霜天寥廓中也应是以铮铮的钢骨迎风屹立,去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
文章开头引用了一些歌咏荷花的诗句,并提到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后写了四个荷塘的晨色。请阅读②—⑤段,摘录文中有关语句填写下面表格。
|
对荷塘的描写 |
“我”的心情 |
家乡的荷塘 |
碧清碧清的水塘,荷叶刚冒出水面,像一枚枚翠绿的玉璧飘浮着。 |
为牛吓跑小鱼而发火,被牛顶入荷塘而尴尬。 |
玄武湖 |
|
|
西子湖 |
|
|
南北湖 |
|
|
最后一段有何深刻含义?它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文章A.B两处画线语句写得很精彩,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
父爱的速度
安 宁
①那一年我读高二,正是需要用功苦读的时候,却因为成绩的飞快下滑和老师的忽视而自暴自弃。
②无意中参与了一场巷战,并不知道打架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发泄似的冲上去乱打,打到别人都跑走了,我站在一个被打昏过去的男生面前,竟挪不动腿,被路过的一个老师当场捉住,扭送到校长室去。而校长,只瞥了一眼我那劣迹斑斑的违规记录,便摆摆手说,你回家去吧,以后,也不必再来了。
③我就这样神思恍惚地收拾了书包,被老师遣送回家。走到门口的时候,看见父亲在院子里满头大汗地劈柴,我才突然想要逃掉,却被父亲抬头叫住了。我茫茫然地将一张勒令退学的通知递给他。他看了许久,才叹口气,说,你在家先学习,晚上跟我去校长家坐一坐。
④平生从来没有求过人的父亲,将给我攒好的下学期的所有费用,都提前支取出来,换成酒和茶叶,而后趁了夜色,带我去校长家。这也是父亲第一次给人送礼吧,他明显有些紧张。在一次车祸里被撞瘸的右腿,走起路来愈加艰难。[A]在昏暗的楼道里,往上爬的时候,我跟在父亲的身后,看他虚胖的背影,在栏杆上一一划过。偶尔我轻咳一声,会惊得他微微一怔,随即小心翼翼地四下张望一番,确定没有人看到,这才继续溜着墙根前行。
⑤终于敲开校长家门的时候,父亲已是一头大汗。校长开门看到神情谦卑的父亲,先是一愣,随即瞥见低头缩在后面的我,这才明白过来。勉强让我们进去后,校长并没有因为父亲在,便多么的客气,他只是几句话,便将我重新回校的希望捻灭了。但父亲却一直微笑着听,点头附和着校长的每一句话,又几近低声下气地反复说,求校长宽容一下,给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一旁的我,在缭绕的烟雾里听着,突然很想冲出去,再不回头。
⑥但我还是跟父亲捱到了最后一分钟,起身要走的时候,校长很坚决地让父亲把东西拿回去。父亲却在他转身去提东西的那一瞬间,拉起我,冲出门去。而校长也动作迅速地紧跟出来。[B]黑漆漆的楼道里,父亲如一只矫健的小兽,箭一般地,将那些阻挡他的荆棘藤蔓,统统地撞开去。而他那条微瘸的右腿,那一刻也像是被注入了一股非凡的力量,突然间无可匹敌。
⑦将校长甩得无影无踪之后,父亲终于停住了脚步,扶着我的胳膊,弯腰大口大口地喘气。片刻后,他抬起头来,无比自信又无比得意地笑道:只要留下了东西,你回校读书的事,肯定就有希望了。而我,却是在他的这句话里,转过身去,无声地哭了。
⑧果真像父亲说的,几天后,我便接到了回校读书的通知。
⑨父亲送我回校的时候,并没有像母亲一样喋喋不休地一路唠叨。而我,也没有向父亲保证什么。但此后的我,却是在心里,将那个晚上父亲奔跑的姿势牢牢地记下,且以同样神奇的速度,紧咬着牙,一直跑到了高考结束。
⑩我的录取通知书,是校长帮我取的。同时交给我的,还有一年前父亲送给他的酒和茶叶。校长捶我一拳,说:你小子记住了,你能有今天,不是因为我给了你机会,而是你父亲,拖着残疾的右腿,拼命跑出来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父亲,有那样让人叹服的速度……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⑴劣迹斑斑:
⑵坐一坐:本文故事情节详略得当。请具体说说父亲带“我”去向校长求情这一情节作者为什么写得特别详细。
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具体分析一下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怎样理解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从文中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
我选()处。
赏析:
比较阅读《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回答问题。
【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A)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B)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节选)
【二】(C)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D)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故宫博物院》节选)文段(一)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是哪一句话?这体现出本文什么样的说明结构?
结合语段(一)中“败笔”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二)主要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由特点到________的顺序说明。
文中划横线的A.B.C.D四句话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 B C D 文段(一)中“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一句中“没有一个不”能否替换为“都”?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人人皆可为国王
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
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
读了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迪呢?请写出你的收获。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
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见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搀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了缝铁连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 _(浮、罩、蒙)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 (飘、洒、落)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 (挑、担、粘)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晃、摇、跌)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窜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在原文括号中选择最准确生动的动词填在括号前的横线上。
上文描写父亲的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为什么说“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用波浪线在原文中划出三处细致入微的特写语句,说说为什么作者如此不惜笔墨地精雕细刻?
读了上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你联系自己与父亲的亲情,写一段文字,刻画父亲最动人的形象细节,表达自己对父亲的赞美之情。
阅读《故宫博物院》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①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②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在门的两侧。
③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④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⑤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子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首先从故宫建筑群的 写起,接着作者沿着参观路线继续介绍,以天安门为起点,穿 ,进 ,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最后具体介绍了太和殿 的特点。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简要说说天坛和故宫博物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链接材料】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两组建筑连接起来。祈年殿是三重檐亭式圆殿,宝顶鎏金,碧蓝琉璃瓦盖顶;殿内九龙藻井极其精致。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天坛是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祭坛建筑群。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