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届湖北襄阳中考)议论文阅读
儒雅之风
①《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读书人,多儒雅。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
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
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儒雅的表达方式,已经被看作是有文化有礼仪的表现,是做人的高境界。
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社会,如果全民酷爱阅读,就会儒雅之风盛行,这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社会风气,都是大有裨益的。
——摘自《做人与处世》2015年第6期 有改动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
(3)文中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
(5)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你遗失感动了吗
⑴我问学生:“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感动的本质和内核是善……你们曾经感动过别人吗?”
⑵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
⑶“那么,你们曾经被感动过吗?比如读到一篇文章,认识一个人,或者听一首歌。”我继续启发孩子们。他们零零星星地再次回答:“没有,老师!”这个答案,让我的心情沉重起来。看着孩子们无邪的笑脸,我难以置信。真的没有什么让他们感动吗?
⑷“你们的父母为你们付出那么多,也不曾让你们感动吗?”
⑸“天天读书,周末补课,晚上自习,哪有时间被感动啊。”有嘴快的孩子回答。
⑹我的心,被什么敲打着。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而对值得感动的事件毫无记忆,又是多么遗憾。
⑺清晰记得,多年前的那个正月十五,我提着行囊走出家门,对母亲的絮叨保持抵制的沉默。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我坐上车,催促母亲赶紧回家,她却忽然记起了什么,让我等等,立刻转身走回家。不一会,她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塞给我一只热乎乎的热水袋:“刚灌的,焐着就不冷了。”车子发动了,我一直没有回头,抱着热水袋,泪水流了一脸。
⑻那次,我第一次懂得感动,懂得了风雪中的母亲。
⑼20岁时,我曾经待业,想读书,又没钱交电大的学费。一位好友来看我,不厌其烦地劝我振作,陪我一个下午。临走时,她将一张50元(那时可不是小钱)搁到桌子上,看见我的惊愕,她微笑着说:“不要拒绝我,去买书吧,快乐地生活。”
⑽感动就这样悄悄延伸。
⑾刚参加工作,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我紧张慌乱,嗓子也莫名其妙地哑了。后面听课的是一位优秀教师,却一直微笑着,给我鼓励的目光。下了课她走到我身旁,真诚地说:“比我当年强多了! ”
⑿即使一面之交,感动也会不期而至。
⒀不久前,又在“感动中国”的晚会上看到徐本禹,一位放弃读研、到贫困山区支教的大学生。他说:“有一次我给学生们布置作文,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2008年,如果能到北京去看一看,住一住北京的平房,他就是最幸福的人……看到这里我流泪了。很多次面对着孩子们我都流下了眼泪,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⒁然而,我知道他的眼泪为何而流。
⒂如果没有感动,我们的心灵将盛放些什么?我们的幸福如何延伸?肖复兴曾在文章中写道:“我们还能不能够被哪怕一丝微小的事物而感动得流泪,是检验我们心灵品质的一张PH试纸。”感动,其实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检测。如果你的心灵刀枪不入,坚强无比,那就是一块什么都不长的盐碱地了。
⒃生活里难免存在欺骗、背叛、诽谤和冷漠,但是,请让自己依旧被感动,为某个人、某个故事、某个瞬间流泪,而且被这力量催促着去做点什么……只有懂得感动,才会相信这个世界有干净的奉献,有纯粹的温暖;才会懂得世界万象,何为表里。
文中记叙了4件让“我”感动的事,请用简明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4分)




第⑺段中“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⑹段中画线句子“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的含义如何理解?
请在第⒁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议论性的文字,来揭示徐本禹被感动进而又感动他人的内在精神品质。
文章用“你遗失感动了吗”为题,好在哪里?

《芦 花 荡》节选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的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的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有只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 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的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那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的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的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者头子张惶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的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的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A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的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B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划线句子A中,加点的“找” 字好在哪里?
答:
划线句子B是 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菱亲眼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请结合原文的内容补写出来。 (不超过50字)

下面是在环球网搜索到的一条新闻,请你为该新闻拟一个标题。
当地时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出席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的私人晚宴。对此,美国高官和评论纷纷认为,“私人晚宴”是美中两国领导人最具建设性的接触。《华尔街日报》评论认为,这场“习奥会”私人晚宴,将是数十年来两国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次会谈。
24日的“私人晚宴”,是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的第三次“非正式峰会”,这种私人的、非政府的会面方式,有利于双方更好地表达彼此的意见,更好地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从2013年的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到2014年中南海瀛台夜话,再到出席“私人晚宴”,不打领带夜游白宫,习奥每年一度的“私人会晤”无疑是对增强中美战略互信,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重申,这种共同的愿望和表达给了世界一颗“定心丸”,传递出中美关系良好发展的积极信号。中美关系向好是世界的期望,习奥会晤无疑会给世界人民一个可期待的未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最后的风景
陈绍龙
①岳父日渐消瘦,最后都没法去赴一个学生的约,虽然只是几百米的距离。岳母一脸愁苦,岳父说是肝病又犯了,他自己在县医院已经查过了。
②岳母催着到南京做检查,岳父说儿子下个月结婚,喜事,一家人需要高兴。天伦之乐,他在乎这个。妻弟结婚那天,他穿得格外精神,接受大家的祝福,接受众人的闹喜,他的脸叫人用墨汁涂成了包公,他开心极了。
③不敢面对的现实果然存在:南京的检查结果,肝癌。
④事已至此,一家人一方面商议着为岳父治病,一方面约定要瞒着他。
⑤我们忙着搜寻所有关于肝癌的信息。也怪,平日里不大注意的事,在意了就一股脑儿地向你面前涌,最后跟中央电视台《与你同行》栏目都通了电话,原因是它那儿介绍过有关治疗肝癌的药。纵是岳父一个劲儿地相劝不要费太多的神,我与妻弟还是去了两趟北京。
⑥结果是一个很权威的老医生敲了敲一张几近散架的破桌:肝已类此,为期已晚。
⑦开始家人是不让岳父抽烟的,想开了,抽吧,拣好的买。平日里不上桌的老鳖螃蟹也成了岳父的家常便饭。岳父像是很开心地在吃,每次吃完饭,都是一头的汗。其实他的胃口极差,且黄疸也是越发的厉害,连耳根都黄了。一边吃还一边招呼我的女儿偎在他的怀里。我们有时在一旁看着,陪着大声说一些不关病情的话。岳父就说过去小城人不喜欢吃这些的,说是没油,买肥猪肉吃。我们都极认真地在听。继而,他从嘴角挤出点笑,于是大家附和着笑……
⑧岳父是教师,教师节这天全校教师合影。岳母便想到家人也该照一张。妻叫我把单位的摄像机借来,说给父亲来一些生活摄像,岂不比照片更好?
⑨我俨然一个导演似的,先是让岳父看书,他平日是最爱读书的了。我又让妻给他倒了杯茶,在他慢慢呷茶的当儿,我把镜头拉近,近乎是一个特写。最后岳父大声地喊家人围到一块儿来,聊天、吃瓜子儿、喝茶……
⑩我尽可能多地录下了一些生活细节,临了,我又把摄像机扛到靠校门口的一块坡地上。两排梧桐树,正对校门,我选定能看到校牌的角度摁动了开关。镜头中,岳父、岳母,还有两个小外甥女,手牵着手,像散步,也像看风景,从坡底向上一步一步地走。我从镜头里看到岳父不停地在说话,努力地笑。阳光越发温柔,给梧桐镀了层金色。青山着翠,淮河如练,被镜头隔开的风景,在夕阳最后一抹余晖里格外的灿烂。
不多日,岳父便离开了我们。整理衣物时在他的内衣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病历:肝CA,晚期。时间竟在半年之前,原来,他早就知道自己的病。
一个人,以自己临终的生命竭力呵护着家的完美与和谐,甚至不皱一下眉头,不大咳一声,终生缄守一个美丽的谎言;一家人,以无可挑剔的完整、美满、谦恭,没有一点磕碰,不存半点伪装,真诚恪守住一个美丽的欺骗
惟其美丽,谁还会忍心去破坏这道最后的风景呢。
从结构上看,第①段“他自己在县医院已经查过了”一句有什么作用?
第②—⑩段写了与父亲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岳父为什么会竭力去做每一件事?
第段加点词 “一个美丽的欺骗”指的是什么?一家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文题“最后的风景”有哪些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好梦何必成真
周国平
①好梦成真——这是现在流行的一句祝词,人们以此互相慷慨地表达友善之意。每当听见这话,我就不禁思忖:好梦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吗?
②有两种不同的梦。
③第一种梦,它的内容是实际的,譬如说,梦想升官发财,梦想娶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或嫁一个富甲天下的款哥,梦想得诺贝尔奖金,等等。这种梦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变成现实,如果不能,我们就说它是不切实际的梦想。
④第二种梦,它的内容与实际无关,因而不能用能否变成现实来衡量它的价值。譬如说,陶渊明梦见桃花源,鲁迅梦见好的故事,或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梦见一片美丽的风景。这种梦不能实现也不需要实现,它的价值在其自身,做这样的梦本身就是享受,而记载了这类梦的《桃花源记》、《好的故事》本身便成了人类的精神财富。
⑤所谓好梦成真往往是针对第一种梦发出的祝愿,我承认有其合理性。一则古代故事描绘了一个贫穷的樵夫,说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贵梦,奇异的是每晚的梦像连续剧一样向前推进,最后好像是当上了皇帝。这个樵夫因此过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倘若把夜晚的梦当成现实,把白天的现实当成梦,他岂不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这种自欺的逻辑遭到了当时人的哄笑,我相信我们今天的人也多半会加入哄笑的行列。
⑥可是,说到第二种梦,情形就很不同了。我想把这种梦的范围和含义扩大一些,举凡组成一个人的心灵生活的东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归入其中。这样的梦永远不会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现实,在此意义上不可能成真。但也不必在此意义上成真,因为它们有着与第一种梦完全不同的实现方式,不妨说,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种内在的现实,这样的好梦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真。一个内心生活丰富的人,与一个内心生活贫乏的人,他们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⑦我把第一种梦称做物质的梦,把第二种梦称做精神的梦。不能说做第一种梦的人庸俗,但是,如果一个人只做物质的梦,从不做精神的梦,说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个人类只梦见黄金而从不梦见天堂,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金子的地狱里而已。
(选自周国平散文集《安静》,略有改动)
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2分)
第⑤段中,作者引用古代樵夫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结合全文,揣摩加点词语,谈谈你对文章末句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