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面对考试,许多同学都会有心虚的感受,特别是关乎命运的重大考试,有的同学就会“头晕眼花,胆战心惊”。有一位老师这样开导他的学生:当你走进考场,你一定要默默地念三遍“我能行!”。
依据教材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同意这位老师的话吗?为什么?
(2)支撑你说这句话的最重要支柱是什么?
(3)你认为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自信?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
材料二: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 。 2012年9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郑重指出,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日方采取任何方式“购岛”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中方坚决反对。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日方必须充分认识事态的严重性,不要作出错误的决定,同中方一道,维护中日关系发展大局。
材料三: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标志着我国海军跨入航母时代。歼15歼击机已经在航母上自由起降。
(1)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经济保持稳定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之所以取得这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怎样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根据材料三回答:航母建成,是我国实施什么战略的结果?展现了我国怎样的国际形象?

2012年6月7日至7月6日,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为夏日的北京增添了一份绚丽。一场场精彩演出,既是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大交流,也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我国民族工作奋发有为的10年。党和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在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下,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1)保障少数民族人民行使自己民主权利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3)建国后民族关系极大发展,形成怎样的民族关系?
(4)为推进这一民族关系我们青少年能为此做些什么?

2014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他表示:“新常态将给中
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
相对稳定。
【经济增长新常态】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新常态。
【收入分配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必然会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新要求。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让低收入群体有更多的收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比例,带来经济增长的活力。
(2)深化收入分配中,我们要坚持和健全怎样的分配制度和根本原则?
【党建工作新常态】
全面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必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刚柔相济。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吏治清明,才能政治清明。坚持重点突破,打出从严治吏“组合拳”,让“为官不易”成为新常态。
(3)运用九年级知识,谈谈怎样让“为官不易”成为新常态。(至少三个角度,3分)

小刚是某校九年级(1)班的学生,平时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常微博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行。下面是从小刚微博里摘录的几则信息:
信息一:放学路过一书摊时,老板热情地向我推销淫秽、暴力等内容的书刊,还说可以“打八折”。当时我没有购买,还用手机偷偷地拍下这个书摊,举报到了“‘扫黄打非·护苗2015’专项行动”官方微博,最终该书摊被依法查处了。
(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书报亭老板和小刚的言行进行简要评析。
信息二:我通过电视新闻了解到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环保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完善了生态红线、污染物总量控制……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等。
(2)从法律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要以立法形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信息三: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宪法教育活动,与学校的宣传小组的同学一起出了一期有关“走进宪法”的宣传板报,得到了同学、老师的好评。
(3)假如你是宣传板报的策划者,请你围绕主题,为本期黑板报设计出宣传要点。

材料一:初中生小明今年春节期间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小康村,了解到了家乡的许多新变化:

变化一:在镇政府扶持下,村民们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种了许多有机瓜果、蔬菜。当地农产品通过网络远销外地,
变化二:村民通过民主评议活动,选出为民办实事的村干部;村里还不定期开展“法制讲座”,村里的治安变好了。
变化三:村里刚新建了一所小学,学生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用上了电脑,老师还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环境大大改善了。
变化四:村里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加大对环境的治理,新建了排污管道和垃圾池,村里环境优美,绿树成荫。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小康村”发生可喜变化的“秘诀”。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2)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重视扶贫开发的必要性。
材料三:据央视报道,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49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年,即将大学生毕业的小娟认为到农村工作也会大有作为,她决定响应国家号召,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去当一名普通的“村官”。
(3)材料三给你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