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每空1分,共6分)请回答下列生物实验的有关问题:
(1)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线粒体呈___________色,而细胞质基质接近___________色。
(2)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探究活动中,某小组同学使用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培养酵母菌,第三天抽样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为正常进行酵母菌的计数,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和目测估计法两种,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___________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4)当渗透装置中高于烧杯液面的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浓度      (填“大于”、“等于”、“小于”)烧杯内溶液浓度。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脑的高级功能 群落的主要类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自然界获得纯种的酿酒酵母,基本程序是:配制培养基—接种—培养—观察记录—纯化培养。请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酵母菌的培养最好使用下列哪种培养基?()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C.无土载培培养基 D.MS培养基

(2)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开始接种时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要把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同时放入恒温箱培养,设置“未接种的培养基”的目的是
(3)将得到的纯种酿酒酵母接种到葡萄汁中发酵,如何获得酒精含量更高的果酒?

(4)把从酵母细胞中提取的淀粉酶固定在尼龙布上制成固定化酶,与传统酶应用技术相比,此技术最显著的优点是
(5)某实验小组欲按上述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分泌淀粉酶的芽孢杆菌,应将菌液涂布接种于以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30℃条件下培养。为避免污染,需将培养皿呈状态放置;筛选时应将适量的碘液滴加在平板中的菌落周围,如果菌落周围的现象是出现透明圈,则说明此种菌能够。从平板中挑取实验效果明显的目的菌株,采用法接种于新的培养基平板,可对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纯化。

药物HT(三尖杉酯碱)是癌症化学治疗的药物之一,临床上,药物的使用剂量对治疗非常重要,剂量过少时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不显著,治疗效果不好;剂量过大时则会对患者自身正常细胞造成巨大的伤害。请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相应的实验。
实验材料:人肺细胞悬液、人肺癌细胞悬液、生理盐水配制的0.1mg/L、1mg/L、10mg/L、25mg/L的HT溶液、生理盐水、血球计数板。请回答:
(1)实验目的:
(2)实验思路:
①取培养瓶若干个,分组如下:


②将各组样品在培养一段合适的时间后,各组取样,在显微镜下
(3)实验结果记录: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结果

测定透明密闭玻璃罩内某植物在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或O2消耗量(相对值)随温度的变化,结果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据图推测,该植物的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填“高”或“低”)。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
(2)该植物光反应的产物中,被碳反应利用的物质是。在供给C18O2较长时间后,叶肉细胞线粒体内能够检测出含18O的物质有(写出两种)。
(3)图中A点时该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氧气的扩散方向是。B、D点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现有若干能正常繁殖且未交配过的果蝇(甲、乙、丙、丁),眼色中正常眼(B)对褐眼(b)显性,体色中灰体(E)对黑体(e)显性,两对基因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所有个体的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自由组合。

请回答:
(1)乙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基因型为
(2)若想在F1中获得基因型BbEe的比例最高,应选用的亲本杂交组合为。若乙和丁杂交,则F1中正常眼灰体雄果蝇所占比例约为。B基因表达过程中,其转录产物RNA的加工场所在
(3)丙果蝇的变异来源是。果蝇产生的配子中若没有控制眼色或体色的基因,均会引起受精后发育的幼体致死,则甲与丙杂交产生的后代中存活个体所占比例约为,请用遗传图解予以解释(要求写出配子,无需标出具体表现型,只需标明后代存活情况)。

神经突触后膜的小电位可叠加,达到一定阈值后会引发动作电位。某研究小组为验证此现象,进行了以下四组实验(如图)。

(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过程中材料保持正常活性;每次刺激强度适宜且相同)给A连续两个刺激(间隔稍长);给A连续两个刺激(间隔很短);③给B一个刺激,(间隔稍长)再同时给A、B一个刺激;④给A、B交替连续多个刺激(间隔很短)。记录每组实验中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只有④产生动作电位。请回答:
(1)实验预测:参照①②将③④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画在以下坐标系中。

(2)实验分析:②中突触后膜小电位(能/不能)传播,小电位叠加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累加作用于突触后膜,主要引起离子通道开放增多,导致电位变化增大。
(3)若刺激神经元的C处,(能/不能)在A、B上测到电位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